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五环”模式
2013-04-29温水保
温水保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五环”模式。
一、转变一个主导角色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没有采用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讲解的方法,而是变“教”为“导”,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并写出算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思考,最后概括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只是引导,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笔者只是通过适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
二、创设一种趣味情境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要让儿童享受童年的欢乐,就要求教师要按照儿童内在发展的规律,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下面几道题目,看谁算得又对又快:① 1/2+1/3;②1/3-1/5;③1/5+1/6;④1/6-1/11。”有几个学生很快口算出了答案,他们是这样计算的:每道题中两个分母均为互质数,分子都是1,那么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分子则是两个分母的和或差。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三、提供一个适宜空间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问答式的复习方式,先让学生分组准备许多学过的平面图形纸片和一张大长方形硬纸板,然后让学生动手,设计不同风格的式样,无形中复习了有关周长和面积的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了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勇气和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一种合作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法”时,笔者出了这样一道习题:“比较3/4和2/5的大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几种比较方法:①画线段图比较;②先通分,再比较;③化小数比较;④以“一半”为标准进行比较;⑤拿“3/5”或“2/4”做标准进行比较。经过这种发散性的练习,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五、设计一种开放性问题
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开放性的教学氛围,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如在教学“用厘米量长度”时,笔者班上有一个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的学生,因为用的刻度尺断了一小节,就问笔者:“老师,我的尺子没有0刻度,能不能用?”笔者立刻利用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没有“0”刻度的尺子也可以用,如果从其他刻度算起,只要看中间经过几个1厘米就行了。这个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