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探究学习 乐享教学相长
2013-04-29陈晓秀
陈晓秀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一定的任务或目标,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阅读文章、观察生活、独立提取知识、妥善表达、总结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探究过程中师生的主动参与,既能促进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能使双方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享受快乐。
我们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思考、归纳出“探究学习+调节教学”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自学辅导、知识梳理、当堂训练和迁移延伸。“探究学习+调节教学”的课堂模式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正是探究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目标。
一、自主学习,教学相长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要由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提出学习任务、设计学习过程、形成学习小组等方面,要与学生共同商讨进行,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探究学习+调节教学”课堂模式的第一环节“自学辅导”,是将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依托导学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活动。在这种模式里,语文教师由预设者变为学习的合作者,由学习的权威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过程,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和参谋,师生间真正做到了经验共享与教学相长。
根据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师生间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真正实现了我一贯的教学追求,表现为:教师讲授少了,学生思考探究活动多了;强求一致少了,发展个性多了;死记硬背少了,发展创新多了。学生依托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不再沉闷。
二、多角度探究文本,全方位梳理知识
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接受的过程中也有探究。接受是探究的基础,有意义的接受和探究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第二环节“知识梳理”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承担学习任务、呈现学习结果、分享学习成果,而教师则需进行辅导点拨,帮助学生记忆、巩固知识要点。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和理解知识的时间,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彼此的所学所感,相互补充,深入讨论。而交流展示则真实地呈现了学生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探究,不宜设置过多琐碎的问题,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课堂效率不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教师一方面应尽可能将语文课本探究练习中设计的问题放在课堂上完成,另一方面应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及释疑解难的机会,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讨论活动之后,接受性辅导讲解也必不可少。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学习主体的特点,来确定探究性活动和接受性辅导讲解的比例分配。
三、探讨提升掌握能力,研究促进自主学习
“自学辅导”和“知识梳理”环节的实施,为探究性学习创设了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浓厚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产生。
“当堂训练”和“迁移延伸”环节是对前两个环节的有效检测,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肯定,也是对知识漏洞的捕捉和填补。
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不能单调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发现、去体会。“迁移延伸”环节的有效开展可配合“合作探究法”实施。如教师在教学重点或中招考点、难点处,可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集体合作探究。经过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全班学生自由发言补充等环节,逐步摸清知识脉络。对阅读、写作等整体性的学习内容,可组织整课探究性学习,但要注意合作探究小组结构的多样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组成合作探究小组,如同质分组:分优、中、差;异质分组:优中差混合编组;结构分组:以座位前后左右为一组;自由分组: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同质分组,适合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程度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探究任务;异质分组,适合优生带动后进生;结构分组,適合小型的、分量不重的探究学习;自由分组,适合选择多种探究性学习。合作探究小组结构形式的多样化,解决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单一及时间久了失去新鲜感的问题。多层次的合作探究活动,创设了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也都有机会参与到探究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集体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