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素质教育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
2013-04-29王淑云
王淑云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所以必须抓好体育教学,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一、要重视养成教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但可塑性很强,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结合这一特征,抓住时机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各种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在队列、队形教学过程中,通过调动队伍,培养学生养成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的品格;在短跑教学中,特别是起跑教学中,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德;在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跳跃和支撑跳跃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在投掷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听从指挥、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如通过运球接力赛等练习活动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相互激励、敢于竞争的意识,养成平和善良的性格,等等。
二、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使得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而小学生年纪小,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而心理素质较差。体育教学项目繁杂,内涵丰富,它能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遇事冷静、处事果断的习惯,还能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本领,提高自控、自理能力。通过游戏、课堂教学比赛、达标测试等各种课堂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努力使学生自知、自信、自律、自控、自强,做到情绪稳定、意志坚定,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據有关资料显示:孩子能力的发展巅峰在9岁左右,而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小学中年级阶段。因此,在学生掌握了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术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其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布置一般的教学场地,自制一些简单的体育用具,如沙包、毽子等并付之使用,这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健康向上的素材编排游戏。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师生共同确定最终的游戏规则。“5·12” 汶川地震后,我引导学生编排了“转移伤员”的游戏。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以及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意识与团队意识。
众所周知,体育项目的特点是:动眼、动手、动脑,身心协调发展。如:在田径教学起跑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掷球击物等练习中培养学生的瞄准能力;在篮球传接球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等。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四、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就会处于劣势。在一次次品尝了失败的痛苦之后,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积极性和进取心就会受到影响。这不但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而学生学习越成功,情绪和态度就越好,持续学习的动机就越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快速跑教学中,跑道上画了许多不同位置的起跑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每次跑的情况,以及与别人的差距来调节自己的起跑点,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赢得胜利,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掌握体育“三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