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评价艺术
2013-04-29赵恒
赵恒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评价,是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运用精妙的评价语言
一是使用参照式语言。这主要适用于那些盲目性大、易受暗示的学生。如有一位学生作业潦草,令其重做,也依然如故。在这种情况下,我便找一本字迹工整的作业给他,并对他说:“你看这本作业写得多好啊!你只要认真,我相信你也能写得这样好。”自此之后,该生作业潦草的毛病逐渐得到了克服。
二是使用激励式语言。教师评价语言应尽量少用“好”“坏”给学生定性。无论把学生的行为简单定为“好”还是“坏”,其效果都不会很理想:“好”会封闭学生的再发展,“坏”则会将学生“一棍子打死”。其实,学生的行为通常是介于“好”和“坏”之间的。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首先肯定成绩,激励学生,而后再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促使学生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树立奋进的信心,从而收到最佳效果。如有一个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和能力都不错,为同学办了很多事,但就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如果对他说:“要是你的学习成绩也能提高就好了,相信你一定能放下包袱,迎头赶上!”这种巧妙地从侧面提示的语言,自然会在鼓励中包含信任与期望,在信任中激发学生上进的斗志。
总之,评价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首先应该注意评价语言的选择,运用最恰当、最准确、最精妙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有时候,班主任一句普通的话,会使学生刻骨铭心、终身受益,这正是评价语言艺术的精妙所在。当然,前面提到的两种评价语言,远远不能涵盖教育评价中所用到的所有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在实践中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同时综合运用,目的不在语言的形式,而是要通过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
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来看,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及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还比较差,因而总难免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教育者自然会拿起“批评”这个武器,对学生进行教育,促其改正错误,使其健康成长。这里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诸如批评语言的组织、批评方式的选择、批评时机的捕捉、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等方面都要进行研究。老师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批评,并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爱护,感受到温暖,真正使批评这个外因通过批评对象的内因而起作用,从而产生批评的正效应。
大量的教育实践也告诉我们:批评时讲不讲究语言艺术,其教育效果往往大不一样。如某学生反应迟钝,你对他说“你简直是个木头脑袋”,其结果只能是加深该生的自卑感。某学生有过几次违纪,你就对他说“你实在是不可救药”,其结果只能使其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诸如此类讽刺挖苦的批评语言,只会产生教育上的负面效应。如果对学生的错误无关痛痒、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则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同样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那么,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学生的过错进行批评,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收到预期的效果呢?我认为,一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语言对不同的批评对象进行批评教育。
欲贬先褒式。喜欢受表扬是少年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教师对有过失的学生进行批评前,要先肯定其长处,然后给予恰如其分的批评,这样,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抓住良机式。对屡次犯错误,又拒不接受教育的学生,抓住其突然生病或突然出现闪光点等时机,去看望他、鼓励他,当其深受感动时,再委婉地批评其以往的过失,教育效果往往较好。
沉默不语式。沉默是一种无声的批评。通常,批评者大多都会诉诸声音、语调、表情和动作,而当学生有了过错而又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在一定场合下教师看着学生一言不发,保持沉默,这种无声的批评也是有效而微妙的,有时比声色俱厉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省。此外,批评的气氛必须冷静而严肃,批评的时间长短要适当,这样可以使受批评的学生在冷静、严肃的气氛中感觉到老师的不满和责备,感受到一种心理压力,从而自我反省失误与不足,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诚然,对学生的教育不是哪一个简单公式可以概括的,实施评价方法,应该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场合和语言,注意研究学生接受评价后的心理活动,唯有如此,评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