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背景下的英语翻译不对应性问题探究
2013-04-29刘洋
刘洋
摘 要:翻译是在一定文化背景条件下进行的语言形式的转换,它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也是两种文化。文化差异使得原语和译语在词汇层面统一并非易事,因此如何处理好文化差异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对等是文化翻译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了翻译过程中词汇的不对应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差异;不对应性;翻译策略
一、文化翻译概述
翻译是在一定文化背景条件下进行的语言形式的转换。它涉及的是两种语言,也是两种文化。要对一种语言进行翻译,必须首先理解这种语言,并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其次是考虑译语的文化背景和用译语进行表达的问题。归根到底,翻译是跨文化基础上的信息转换,是跨文化的交际。这就是文化翻译。文化翻译在重视源语言其他层面信息忠实转换的基础上强调源语言文化信息的忠实再现。
二、文化翻译的不对应性
著名的翻译家奈达(Nida)在1964年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在翻译中,意义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翻译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语言间的转换,但实质上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所说的那样:“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翻译不仅要跨越语言之间的差异、构建词语的对等,更要反映或重建另一种文化。翻译者不仅要关注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的差异,更要注重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变得日益重要,这是因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非常容易地聚在一起进行交流。中英文两种语言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动物、植物、山脉、草原、风等。而这些生态文化方面的差异会给学生翻译时带来障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顾及到不同文化在历史积淀、思维方式及表达情感的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民族习惯。也就是说,跨文化翻译既要沟通两种文化,同时又要对文化中的民族特色给予充分的、原汁原味的反映。
不同文化之间文化差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翻译不仅要实现语言的转换,还要透过语言表层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和文化含义。译者应该在认真分析原作意图、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读者对象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采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有效地实现语言和文化翻译。
三、解决文化翻译的不对应性的策略
1.意译法
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意的习语套用。因此,在受这种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的方法。人们对生活总是有着不同体验,对客观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人们理解词义的方式、角度也总是不一样。即使在同一语言里,也不可能出现两人经验绝对一致的现象。然而,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物质环境里,自然生活条件基本上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我们各自的语言里就存在着不少选词、用词上的相似之处。在翻译时,可选具有相同文化信息的词进行意译,以达到文化语义等值。
2.音译法
一些源语言文化中特有的物象在译语中是“空白”或“空缺”,只能采取音译法把这些特有的事物移植到译语中去,然后运用简明的英语进行解释,尽量弥补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对应性。这样,既保留了源语言文化的“异国情调”,又可吸收外来语,丰富译语语言文化。
比如:“阴”“阳”是汉语中古老而传统的词汇,其中“阴”指的是自然界中黑暗的、负面的、女性的方面,而“阳”则是自然界中光明的、正面的、男性的方面,但是对于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英美人来讲,是极难理解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博大精深的意义的。所以在介绍这两个词汇时可以使用汉语拼音“yin”“yang”来表示,但最好注上:“In Chinese philosophy, medicine, etc. yin, the feminine or negative principle in nature; yang, the masculine or positive principle in nature.”这样,就能有效弥补文化差异。此方法也可用在一些菜名上,如“Tofu” (豆腐)和“Wonton”(云吞),直接音译既能突出中国特色,又避免产生误解。
总之,不同的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一种语言文字中的某些含义,有时候很难通过译文用另一种语言文字传达给读者。而翻译中所失去的恰恰就是跨文化的含蓄与微妙。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语言习惯与文化等方面的不对应性决定了翻译中的等值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层次的。首先应达到文化语义层次的翻译等值,然后是语言形式层次的等值。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为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译者应有很强的跨文化意识,担负起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作用。从译语的角度出发,根据译语的语言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源语言的语用含义,以实现文化再现。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冯蕾.文化差异与旅游词汇汉英翻译的不对应性[A].首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成昭伟,张思永.望文生“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