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科学教育观

2013-04-29李琳君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7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教育家因材施教

李琳君

摘 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改造现行教育体制,实现教育家办教育,即是真正的科学教育观。

关键词:教育家;科学教育;因材施教

什么是真正的科学教育呢?我的观点是:

一、从微观上讲,科学教育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的要点就是“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已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应成为学校工作的核心理念。

这就是说:人各不同,必须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早就做过这样的论述:“……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二、从宏观上讲,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发展教育,需要彻底改造现行体制

谁都知道现行体制存在很多弊端,苦于无法改变。其实评判学生接受教育的优劣,评判学校管理工作的好坏,我们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标准,不应该唯考试为准绳。比如:体育标准、美育标准、德育标准、劳动教育标准和智育标准等五种标准,这些标准都应该成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检验标准,取代现行的考试分数定终生的唯一标准。当然这些做起来很困难,需要出台好多细则,定出得力措施。不然,执行起来会有作弊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作弊就不做了,就一直这么应试下去。

现行教育体制有三大弊端:

1.在应试教育下,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地位,许多人才被排除在大学门外。

2.不管家长工作有多忙,必须辅导家庭作业,批改并签字,否则,孩子将不被教师关心和重视。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学校布置家庭作业、课外作业,可现实中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包括名牌学校。于是,多种校外辅导班应运而生,家长除了养学校,还得养辅导班!

3.国家的发展靠的是多种人才,而不是少数的精英。那些被淘汰掉的绝大多数,他们同样是建设国家的力量,但是却失去了再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本来当为国家建设出十分的力量,却只能出三分力,致使国家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因此,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升学考试制度,怎么改变?用上述的五种标准来取代。让所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拥有充分的决定权和选择权。

三、从终端上讲,科学教育是真正实现教育家办教育

我所说的教育家办教育有三点含义:

1.各级管理教育的行政领导应该是懂教育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变“外行办学”“长官办学”为教育家办学、教育家办教育。只有在这种懂教育的人的领导下,才能有利于出现教育家,成就教育家。

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达成共识,那就是什么是“教育家”?我认为,不要把教育家神秘化,也不要把标准定在陶老先生的标杆上,不能用陶老的标准衡量所有的教育家,陶老是“伟大”的教育家,伟大的教育家是榜样、是楷模,我们当然需要,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大大小小的教育家。因此,教育家的概念我是这样理解的: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校长、行政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将自己所经营的一方水土耕耘好、管理好,办出个性,办出声色,让所有的孩子们全面地、健康地、愉快地成长、发展,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教育家。教育就应该由这样的人去办、去管理。

2.用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制度来保障健全的、符合教育规律的、促进教育发展的教育管理体制

只有从制度上、法律上明确管教育的人是懂教育的内行,保证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并拥有一批真正称职、够格的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才能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深入到每一所学校内部,并从根本上改善教育生态,从而按照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让教育家来办教育。如果不能从制度和法律的层面加以保障,就很难普遍实现教育家办学,也不可能涌现出众多大大小小的教育家。

3.变法律条文、规章制度为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落到实处

要实现教育家办教育,不但要有法律上、制度上的条文规定,还必须有一个相应的督查执法机构予以监督执行,以确保条文规定得到落实。

我认为,如果上述三点能够实现,三个条件能够具备,就应该能够给大大小小的教育家的出现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一块适合的土壤,使这些教育家出土、成长、开花、结果。届时,中国的教育就会真正成为教育家在办教育,唯有如此,中国的教育才能得以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1.

(作者单位 山西省永济市城西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教育家因材施教
教育家与儿童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克服小学化倾向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