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教学中的“放”与“不放”
2013-04-29金明
金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中的“地位、内容、方式、过程、评价、工具”等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正确处理师生地位,合理有度地选择教学内容,注重教学过程和结果,准确适宜地掌握课堂机智,自然恰当地收放会给教学带来全新的感觉。
关键词:释放坐姿;开放教材;释放思想
艺术教学中,教师如何恰如其分地掌握教学机智,不露声色地放开学生,游刃有余地处理突发事件,使全体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呢?
一、释放学生的坐姿,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
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们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让所有的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平等教育”,那我们就从课堂上的坐姿做起吧!虽然课堂上的坐姿已有了质的变化,学生已经不像我们小时候的样子,坐得端端正正,双手还得放在固定的地方。现在的课堂座位已呈多样化。但是,学生还得规规矩矩端坐在那里。而在我的艺术课上,端坐只会阻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表演。所以,艺术课上学生或坐或站或躺,任由他们在光滑的地板上表演。老师看了肯定会认为这是一节乱课,特别是领导知道后,找你谈话是免不了的。那么,让事实来说话吧!在学习第一册艺术教材《音乐里的声音》之《金色的小提琴》时,这是一节以欣赏为主的艺术课,如果单单给学生听听音乐、讲讲故事、做做表演,那也未尝不可。我给学生安排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撤掉了音乐室里所有的板凳,让学生分散坐在地板上。当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好听的故事时,学生潜在的表演意识就被激发出来了。
他们想扮演蘑菇、小树、小花、小鸟等等各种森林里的动物和植物。那么,去强调学生的坐姿还有什么意义,他们可以蹲、站、坐、躺……摆出各种造型,伴随着音乐的发展,更换自己的姿势,扮演喜欢的角色,这样的艺术课哪个孩子会不喜欢?这样的“放”还会乱吗?让儿童更多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是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当然,教学活动要视各个学校的具体条件而定,设计最贴切、最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多给孩子些“平等教育”是给他们人生的最好礼物。“不敢放”这是教师对学生身心高度负责的体现,而适当有度的“放”这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二、开放教材的内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营养
教材是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其实,教材提供给我们的范围很大,教师发挥的空间也很大。如何精心组织选材,要看教师的出发点,出发点不同选择的内容就不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艺术教材第五册《小小旅行家》之《古老的北京》,我选择并重组了《脸谱歌》这一内容。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上网查查有关京剧的知识,这为课堂教学留出了更大的空间。教学时,先放一段京调,教师戴着自制的脸谱走一个圆场,把学生带进京剧的氛围。教师通过介绍京剧的历史引出京剧的“唱”“念”“做”“打”,并根据这四个特征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一下:首先师生共同走进著名的德和园大戏院了解京剧的由来,欣赏一段著名的京剧唱腔,并且跟着轻声哼一哼(当然是图文并茂);再让学生有模有样地念一段对白,一定要用带有京味的假声(效果非常好);接着让学生做做演演,学生生活中的开门、喂鸡、走台阶等等,感觉一下舞台艺术与生活的不同;接着了解京剧的舞台功夫,看看小演员们是如何练功的;最后结合教材念念锣鼓经,敲敲打打走走,做个业余的京剧迷。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国粹京剧并喜欢京剧,单单欣赏一下歌曲,认识三件与京剧有关的乐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经过对教材的重新组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释放学生的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
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育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育就会僵化、停滞。试想,倘若施教者观念陈旧、方法保守、手段落后,又怎样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多向思维,并为其提供思维的机会和条件。记得有一个故事说:朋友外出把他山中的庭院叫我照料,我不像他那么勤快,只偶尔扫扫院落,放任院中的野草自由生长。暮夏时,那草居然开出了蜡黄的小花,我觉得好奇,就向一位植物学家请教,想不到这居然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叫“腊兰”。一棵价值万余元。得知喜讯的朋友愣住了,叹息到:“其实,它每年都破土而出,而我总当它是野草,在芽尖刚冒出的时候就拔掉了,如果耐心地等它开花,就可以早点发现它了。”不要盲目地拔掉一棵草,更不要草率地否定一个人的思想。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美丽的“腊兰”。
当然,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是我在艺术教学中的一点尝试,相信你一定有更合理的做法。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之中,在不断地摸索之中,在具体的实践之中才能使艺术教学日臻完美。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