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13-04-29王枚
王枚
摘 要:成功的数学教学,如同优美的乐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形结合;求同存异
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饱满的热情、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自己,信任自己,爱上数学课程,从而构建良好的数学课堂艺术殿堂。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呢?
一、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要善于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据此引出长方形的特殊情况“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明白公式的演变过程。然后教师演示长方体上下底面边数增加情况下的“正多面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特殊情况的引用,将上下底面无限增多,就形成了圆柱体,接着引导学生通过“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引申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讨论、推导过程,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圆柱体体积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讲解,而应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组织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数形结合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
对于刚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数学这门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一些复杂的数学题,而数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化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为形象直观的图形,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同时利用数形结合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解题变得更加灵活。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时,传统的教学过程如下:先进行公式推导,然后让学生记忆,最后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按部就班,无创新可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思维能力,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可能对公式没有真正地理解,如果以后自己单独实际运用,可能会有困难。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理解,这时可以采用数形结合进行教学。以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例,第一步:与学生一起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之后出示各种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独立求解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巩固理解。第二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进行总结。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确的图象,引导学生进行数形结合,加深对面积公式的深刻理解,把书本上的公式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数学思想,使课堂教学不再机械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所产生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属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求同存异,借助这种思维通过不同角度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例如,在教学“整数除法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24位小朋友将要坐船渡河,但是每只船上只能坐4人,请问总共需要几只船?”很多学生回答:“24÷4=6(只).”教师首先要对这种解题思路进行肯定,然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这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解题方法:“小朋友是不会自己划船的,所以每艘船上都要有一位船夫,这样一来,每只船上就只能坐3位小朋友了,所以算式应为:24÷3=8(只)。”这就是求异思维的具体体现,他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了,带动了全班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本文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浅显的认识,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黄元岭.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
(作者单位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