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流行病学分析
2013-04-29贾福清
贾福清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26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织626例腹泻患儿,其中男孩445例,占71.09%;女孩181例,占28.91%;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差异显著(P<0.05)。12月至次年1月腹泻发生率占48.24%。0-3岁的幼儿腹泻的发生率达89.14%,明显高于3岁-6岁和6岁以上的小儿(P<0.05)。临床表现:腹泻626例,占100%;呕吐463例,占73.96%;发热407例,占65.02%;哭闹375例,占59.90%;腹胀372例,占59.42%;抽搐43例,占6.87%;失水症12例,占1.91%。结论 小儿腹泻病好发于幼儿中,临床表现多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腹泻患儿的治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小儿腹泻;流行病学;分析
小儿腹泻诱发因素较多,是儿科的常见和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占儿科疾病的15%;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频繁,大便性状改变等[1]。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早期对小儿腹泻的症状进行鉴别和诊断,积极治疗措施,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有重要意义[2]。我院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26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626例小儿腹泻患儿,其中男孩445例,女孩181例;年龄18-78岁,平均(44.26±3.37)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稀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其中伴发热176例次,伴恶心、呕313例次,伴轻中度水肿354例次。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1998年中华儿科学会传染消化学组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所有入组患儿查阅病案记录、护理记录,医生咨询等方法进行分析。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腹泻患儿月份及性别分布 本组织626例腹泻患儿,其中男孩445例,占71.09%;女孩181例,占28.91%;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各月分腹泻患儿发生情况调查显示,小儿腹泻多发生在冬季,即12月至次年2月,2个月共发生腹泻302例,占48.24%,见表1。
2.3 腹泻患儿临床症分析 腹泻患儿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稀便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其次还发现为发热、腹胀、呕吐、哭闹等,部分患儿还可表现出失水征,但均表现为轻度脱水。本组626例患儿,其中腹泻626例,占100%;呕吐463例,占73.96%;发热407例,占65.02%;哭闹375例,占59.90%;腹胀372例,占59.42%;抽搐43例,占6.87%;失水症12例,占1.91%。
3 讨 论
小儿腹泻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但无论哪种类型的腹泻病[3],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形状的改变。其主要原因是肠蠕动加快,致使水、电解质以及体内营养物质不断丢失,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患儿的正常生理发育产生影响。尤其是感染性腹泻还可因致病菌侵袭肠上皮细胞从而引发炎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患儿功能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腹泻的男孩发生率较高,占71.09%,每年的12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小儿腹泻病的多发季节;小儿腹泻在0-3岁之间的发病率高达89.1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即腹泻多发生于幼儿时期。腹泻患儿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稀便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其次还表现为发热、腹胀、呕吐、哭闹等。本组的626例患儿经过口服补液及思密达治疗后,配合有效的护理,患儿7-14d出院,无死亡病例,所有患儿均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 于德宪,张培,李曦,唐博恒.广州市 210例婴幼儿腹泻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03):340-341.
[2] 林泽军.小儿腹泻病 616例流行病学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02):161-162.
[3] 刘友芬.儿童腹泻发病季节与年龄相关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04):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