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预设 自然生成

2013-04-29吴文娟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主体性预设

吴文娟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综合的能力,但学生文化鉴别、艺术赏析能力和文化修养还不能和他现有的审美能力相匹配。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精心设计,细致地预设,在预设中把握生成,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预设; 生成; 顺应思维;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4-001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老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应相互交流、沟通、补充,这就突出了过程和方法的地位,同时新课程要求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因此,老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是单纯的说教,老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那么,在鉴赏、评述教学时,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老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描述

一、由生活世间走向艺术世间,从身边熟悉的体裁导入课堂

师展示一系列的感动中国的图片,学生看完这些图片,感慨万分。有默默笔耕写下不朽名篇获诺贝尔奖的莫言;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彬,有航空英模罗阳;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还用诗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我对学生的回答主要是鼓励、表扬。从这一熟悉的话题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一张图片之所以可以传递感情,正是因为这些画面赋予了它们特殊的情感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学会比较赏析,通过作品比较,感悟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提倡个性化的评论

师展示两幅《梅花图》,一幅是现代王长喜的《梅》,一幅是元代王冕的《墨梅图》,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这一问题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喜欢现代王长喜的梅花,有的喜欢元代王冕的墨梅。这时教师设问:你们是怎样直观地看出《墨梅图》所表达的情感的?学生回答:画中的题诗。这时教师顺势介绍“文人画”,作个小结:这幅作品借助了诗书画印,借物抒情,强调笔墨趣味,这是元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共同特点,董其昌名之曰:文人画。这一设置是课堂的提高,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同样是梅花却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而且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文人画的特点。

三、学会质疑,善于逐层引导、探究、思考,学会主动赏析作品

在欣赏朱耷作品《安晚帖》时,学生只看到了一条鱼,似乎并不能看出它的画外意、弦外音。这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朱耷,他是活跃在清朝的遗民画家之一,所谓“遗民”是指在新旧时期交替的人物,他们在思想上大多数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以在新的时代他们往往不与统治者合作。他们的画面主要体现一种悲凉的心境。朱耷出生于明朝宗室,他擅长画花鸟画,这是他晚年的作品,所以叫“安晚帖”。在听完教师讲解的背景知识后,师再逐层引导学生赏析这幅作品,首先问学生:在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师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中的鱼,这一点对于一名高中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学生描述道:“它是一条鳜鱼,它孤独冷清且有点僵直,它停驻在深水之中,它形象怪诞,表情奇特。它的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开,却毫无半句语言。”这时教师顺势推舟设问:它为何白眼看人?这与作者有何关系?它不愿生活在这死水中,它有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也寄予了画家一腔国仇家恨,满腹愤懑无处可言。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画入理,把学生引入了对这幅作品的详细剖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提倡个性化评论,分小组讨论,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评述

师展示三幅关于“马”的作品,提议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提示写一段欣赏评述,分成三组,一组评论一幅,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看看哪一组评论的最好。这种类似比赛的评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展现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了学科间的渗透。十分钟后,学生的评述全部写好了,学生们跃跃欲试,对于任仁发的《马》学生评述道:这幅画是画家对当时“贤才得不到赏识,廉者瘦,贪者肥”的社会状况的反映和讽刺,也是画家思想感情的深刻体现。对于徐悲鸿的《奔马》学生评述道:他的奔马动感十足,充满着冲击力,似乎正要冲出画面,当时正是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作者忧心如焚,所以他创作了这幅奔马以激起整个民族的抗战之心。这样生生互动,自我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也让学生懂得了怎样鉴赏作品。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情况来看,本人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导入课堂,从三个方面指导教学,即学会比较赏析;学会层层引导,主动学习;学会用文字评述。

在对教材的认识方面,我认为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也就是美术家间接或含蓄地表达自我的方式,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直观感受和思考、联想结合起来,较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虽然教材提供的这些美术作品都具有“言外之意”,但最好不要离开美术作品的造型特点和形式语言来抽象、孤立地谈它们的象征意义,而要把视觉、形式的因素和隐含的意义表达结合起来。

通过这节鉴赏课,我认为美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开阔的视野,平时要多注意积累、收集一些资料,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对于一些知识体系才能信手拈来。所谓“信其师,亲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当然本文只是从课堂的部分教学环节进行评述,还有很多教学细节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主体性预设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独辟蹊径,语文课堂要凸显学生“主体性”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简析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