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2013-04-29苏红伟

经济视角·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SWOT分析融资人才

苏红伟

摘 要:甘肃省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甘肃拥有灿烂的、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由于贫于思想,贫于人才,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使用力度不够,很多资源处于浪费和闲置状态。本文从甘肃地区影视文化产业切入,通过对比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进一步分析了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目前遭遇的困境,最后进行可行性的策略分析,探讨了甘肃影视文化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影视文化产业; SWOT分析;融资;人才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20-04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作为国家几何中心的甘肃省,自“丝绸之路”诞生的那一刻,她就注定不再经历贫穷、落后。在漫漫华夏历史长河中,无论是战乱还是和平时期,河西走廊一直以水草丰美、牛羊遍野闻名全国。但是,到了科技迅猛发展的21世纪,甘肃人却还在经历贫穷,甘肃甚至需要国家的救济才能生存。甘肃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姿态万千的地理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起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敦煌的辉煌烙在了黑通通的墙壁上,河西走廊的丰美只留在了小说里。正如战后德国的物质损失要用教育来补偿一样,甘肃人民生活的穷困亦要用通过文化教育来改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改善本地区经济落后的现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担负着传播本地区形象与教育大众的关键作用,更应加以重视和发展。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有形、无形的艺术性和创意性产品的行业。”我们通过对文化资产的开发利用,可以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服务,从而创造财富,增加收入。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和扩展层。核心层包括博物馆、画廊、图书馆、表演艺术、庆典活动、视觉艺术、工艺品、设计、出版、电视、广播、电影录像、摄影、互动媒体;扩展层包括乐器制造、音响器材制作、建筑、广告、印刷设备、软件等。”[1] 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大卫·所罗斯比通过整理对比各种分类方法后发现大家公认的文化产业涵盖如下几个领域:广告产业、影视产业、游戏产业、录像产业、文学产业、音乐产业、印刷出版业、电视业、广播业、戏剧舞蹈、视觉艺术、摄影等等。

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颁布实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并且按文化及相关产业不同的性质将其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按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将其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第二层按文化活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9大类;第三层则按照产业链及其上下层关系分为24个中类;第四层是代表具体行业的80个小类。2012年,国家对《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中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且将原先第一层包含的“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修改成“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两部分。“将第二层的大类由原来的9个调整为10个。第三层的中类由24个修订为50个,第四层的小类由99个修订为120个。”(详见2012年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

据相关数据统计,美国、英国和意大利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12%、10%和25%,[2]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2.51%,[3]而与我们相邻的韩国,2004年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的份额,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从1997-2003年7年的时间里,韩国电影产业的销售总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亿韩元增长到2003年的3.78万亿韩元,年均增速达20%左右。与此同时,韩国电视节目的出口也以每年33%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汽车制造业的第二大创汇出口产业。另外,李玉的研究数据也证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文化事业人均财政拨款、文化文物机构数量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人均财政拨款、文化文物机构数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0.1353、0.6432、0.0954个百分点。[4]

综上分析,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效果明显,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较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资源等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利用。甘肃省作为西部历史文化名省,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更是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资源利用率极低,或者资源滥用的情况普遍。甘肃省若能在21世纪初抓住发展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产业,对促进甘肃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甘肃的发展必定也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甘肃“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彭嘉岚从文化性质上把甘肃文化资源分为历史文化资源、地理文化资源、民间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以及现实文化资源。[5]如从文明传递的角度来划分的话,可以大体分为丝路文化和红色文化。而从文化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划分,可以分为以莫高为中心的敦煌文化,包括石窟文化、沙漠风情以及梦幻般的雅丹魔鬼城基地等;以嘉峪关为中心的古长城文化以及现代工业城文化等;以酒泉为中心的航天文化以及嫦娥登月工程等;以张掖为中心的湿地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等;以金昌为中心的民俗文化以及古罗马兵团遗址等;以武威为中心的西夏文化以及古人类文化等;以兰州为中心辐射四周的黄河风情线、水车博览园、五泉文化、青城古镇以及国家高新区和国家科技园区等;以定西为中心的临洮马家窑陶瓷文化,会宁红色文化,陇西李唐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甘南州藏族自治州民族特色文化以及佛教文化等;天水地区的伏羲文化,石窟文化,秦安大地湾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以及先秦文化等;平凉崆峒文化等;庆阳香包等民俗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陇南“小江南”文化等。而其中的每一个又都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影视文化产业如若能够充分利用以上丰富的资源,创造出优秀的独具特色的影视作品及其一系列的相关衍生品是轻而易举的,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带动该地区经济社会等的发展。

2.初具规模的影视产业基础建设。甘肃省文化统计局2006年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0.74亿元(含个体户数据),占甘肃省GDP的1.35%,甘肃省现有文化产业机构3667家,从业人员8.8万人,占甘肃省从业人员总数的0.63%、城镇从业人员的2.4%,资产为116.86亿元。”[6]甘肃许多高校有艺术学院或相关专业,影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日趋成熟。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投身于影视产业的创作,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再者,甘肃省拥有电台15座,发射台及转播台2945座,甘肃省信息化建设也已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这为影视作品的展现、推广与宣传提供了平台。第三,甘肃省目前建有景泰以及敦煌两个影视基地。利用本地的基地拍摄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影视作品,既节约成本,又宣传发展了影视基地,并通过作品推广本地一些衍生品的发展。

3.政府的政策倾向。2010年5月国办发〔2010〕29号文件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的第四十一条特别指出了“扶持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敦煌艺术、麦积山石窟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开发,做大做强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为代表的歌舞、影视、戏剧、动漫文化品牌,培育《读者》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支持建设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7]2012年2月21日,《甘肃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甘政办发〔2012〕38号)中提出“为支持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大省提供政策保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相应第财政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政策,工商管理政策,资产管理与经营政策,土地扶持政策以及人员安置、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特别指出“对甘肃省精品剧目资金和有关专项资金予以整合,在此基础上设立甘肃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传播专项资金,理顺和扩大资金扶持范围,增加对影视、文学、书法以及其他艺术门类重点精品项目创作生产传播的扶持、奖励投入。”由此可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省政府以及各市(州)政府,都希望打好文化产业这张牌,充分发挥甘肃省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在发展地方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太少。十几年的西部大开发,甘肃省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基础依旧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甘肃省的人均GDP标准化值为0.22,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业人员比例标准化值为0.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同属于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单位面积公路里程标准化值为0.1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中也仅高于西藏、青海与新疆。总体来看,甘肃省的基础指标比较落后。与东部发达省市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一方面作为管理者的政府,对影视发展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观众对于生活的追求依旧处于物质享受阶段,不愿在精神层面的影视上花费太多。资金的短缺严重阻碍了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据2012年9月17日出炉的全国卫视全天收视率排行榜显示,排名前十的省级卫视市场占有率达到14.025%,甘肃卫视收视率相当靠后。另外,电台播放的许多节目,多数不是本地制作,而是从其他省市购入。从中可以看出,经济的欠发达,已经严重阻碍了甘肃影视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2.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甘肃省是一个东西蜿蜒1600多千米的狭长地带,这就造成其文化资源分散各地。基本上每个市(州)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资源的分散性,使得在整合这些文化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也是甘肃省在开发旅游业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近几年来,甘肃在不断探索文化资源的整合,全社会也都在想办法。但是,文化的整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努力。

3.影视人才严重匮乏,创新不强。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的“东南飞”从来没有间断过。起初是“下海淘金”,后来便是向东部地区学习。致使西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重要企业单位或机构成了空壳。目前,甘肃省影视业发展急缺管理相关人才,运营人才,推广人才以及演绎人才等。这使得甘肃省影视产业管理难以整合各种资源,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远见,没有具有本省特色的知名产品。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真正的创新。因此,甘肃省要想真正崛起于西部的话,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必不可少。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1.产业结构的调整。美国2008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已经达到77.5%,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75%以上。而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4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是较小,第三产业依旧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目前我国正经历从传统工业、农业向现代工业和农业转变,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作为第三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影视产业更是锐不可当。

2.国家的“文化强国”战略。文化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拥有优势文化就能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地构建起先进的生产关系,积极地推动科学技术和制度创新,能够更好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个国家的崛起,其背后既是民族文化的崛起、民族精神的崛起。胡锦涛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文化目标是“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3.社会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其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人们愿意花钱享受生活,当然这也要求社会提供给他们越来越多优质的选择权利及方案,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具体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网站《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数据。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面性。产业结构调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在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要求影视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得影视产业的成本节节攀升,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棘手,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从事影视文化产业的企业生存艰难,短期内难以摆脱困境。

2.管理体制的僵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时指出“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目前我们的影视文化领域管理僵化,呆板。上至中央政府的审查,下到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资金倾向,都使得我们的影视文化难以展现新的活力,我们的影视文化难以突破和创新。近几年,在好莱坞等大片的不断冲击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举步维艰,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更是难有出头之日。

3.社会需求的两面性。社会的需求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影视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但是,目前人们真正花费到文化上的开支占消费总量的比例还很小(花费在影视产品上的开支更是少而又少),城乡差异较大(详见表2)。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期望花少钱看大片,观众总是拿成本较低的国产片与欧美超级大片比较,其结果显而易见。没有大资本的投入,没有大量影视人才的供给,没有滋润的影视生长土壤,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只能“望洋兴叹”了。

三、甘肃省影视产业发展的出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影视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影视产业距离崛起西部的宏伟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影视产业在改善甘肃省贫穷落后面貌方面前途光明,道路崎岖。

目前,甘肃省就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已有一些论证。如在讨论甘肃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时,彭嘉岚曾提出了甘肃文化资源整合的两大效益与开发时应注意的六大原则。费孝通在谈到西部人文资源时也指出西部人文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当他谈到西部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他认为“西部人文资源的开发应该是深层次的、立体的、全面的。这就要求有一批搞文化研究和艺术研究的队伍,要懂得将文化历史、渊源与考古结合起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让中国的旅游业和世界文化接轨。”而让旅游与文化接轨的最佳途径就是影视。杨华也对甘肃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阐述。另外,他还对甘肃电视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也进行了说明。总之,在如何促进甘肃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为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因此带动经济的腾飞提供了路径参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甘肃地区文化产业不能更好地发展归因于观念老套,经营理念差,各地资源没有整合,换句话说我们的资源是散的,没有形成资源群。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影视文化产业是解决文化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之一,而影视的发展需要引进大量人力资源,因此,培养和引进大量相关的高质量人才是甘肃影视文化产业以致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实途径。

具体而言,甘肃省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1.制定长期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必将成为重要手段。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它需要国家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我国政府也已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地方政府也应该制定一些具体的文化发展战略来促进本地区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2.完善影视产业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影视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市场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是保护企业避免政府多部门寻租行为的盾牌,是保护影视产品版权和保障消费者消费权益的手段。要不断完善资金分配制度,摒弃平均主义的做法,实行重点项目重点支持。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对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审查制。

3.健全影视产业融资渠道。甘肃省应该积极主动地扩大投融资渠道,引进各种社会力量,来促进影视文化多元发展。就目前情形而言,凭借高效率运行的社会资本之力,让优秀的社会人才参与到影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当中来,是发展壮大甘肃影视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实行项目负责制,鼓励优秀人才成为“文化企业家”,在严格区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前提下,多元市场主体开发影视文化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可以灵活多样。尤其针对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政府要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性的支持。

4.培养引进大量优秀影视人才。我国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已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大国。但是,目前我们还不是一个教育强国,我们的学生无论是知识水准还是动手技能都比发达国家差一些,文化整合与创新更是差距甚远。因此,一方面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以及师父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大量的影视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引进国内影视方面的优秀人才来促进甘肃省影视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留住人才,使他们更愿意在西部这块土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斌、孔令云.“文化产业”界定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11,(04).

[2][6] 朱守会、赵得成.甘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10,(24).

[3] 杨吉华.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4] 李玉.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甘肃金融,2012,(06).

[5] 彭岚嘉. 甘肃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7] 李钢、廖建辉、向奕霓. 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中国第二产业占GDP 的比例过高了吗[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

猜你喜欢

SWOT分析融资人才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人才云
融资
融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