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阅读数学题存在的误区与解决办法
2013-04-29陈小亚
陈小亚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面临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筛选、提炼、加工,从而有效服务生活。而现在的数学考题,特别是中考的最后几题,信息量之大往往使我们学生无从下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抓不住有用的信息。教师常常会说这题的方法经常讲,学生怎么就读不懂呢?因此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已成为每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读题存在的误区
1.学生齐读,有口无心
某教师在上《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时,都是采用学生齐读, 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分析数量关系解答,整个过程学生活跃,表面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实际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2.代表读题,流于形式
教师出示习题后,请某同学将题目读一遍,或者索性自己读一遍,然后说:请思考,会的请举手……
3.自己读题,相互干扰
为了让学生记忆更深刻一些,教师经常会让学生自己读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读的先后顺序、声音的高低不同,相互影响。
4.自己看书,停留书本
当一个概念或性质非常长时,教师常采用的方法是自己阅读课本,读完后请完成下列填空……
这是司空见惯的数学课堂情景,表面上看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学生成为主体。这样的读题方式,让学生在考试后常常会出现没看清题目、没认真思考、把某某漏掉了等的反思。经常有这样的场景:教师将题目读到一半或读出关键词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地叫:哦,会了会了。其实产生这样的问题的根源是缺乏读题的指导和训练。
二、培养读题能力的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消灭负担过重现象不能靠机械化地缩减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而是靠学生智力生活的内容和性质,要靠丰富那个衬托学习活动的智力生活背景。”阅读能力正是提供学生丰富智力生活背景的“钥匙”,而读题是数学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教师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读题方法的指导,优化学生的读题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1.“圈点勾划,找中心词”读题法
圈点勾画写旁注,是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方法,在数学读题时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直线标注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或句,在关键词的旁边写上你思考到的结论,或者在关键词处进行第一步运算,这样就可以将题目读精,特别是对于文字较多的题目、数量关系较为明显的应用题,非常有效。
2.“作图列表理关系”读题法
当一段文字就像绕口令一样让你理不清思绪,不防先根据题中所涉及到的量列表或画出图形,再根据基本关系不难找到突破口。如某班学生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到校办农场参加劳动。走了1.5小时后,小王奉命回学校取一件东西。他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回校取了东西后立即又以同样的速度追赶队伍。结果在距农场2千米处追上了队伍。求学校与农场的距离?
像这样的问题光读或找关键的词句一般学生是无法做出的,如果学生读题时能画出线段路程图,得出路程关系:小王取件后所走路程=学生所走路程,再列出表格,方程就不难列出了。
这样就把题目读精、读透了。
3.几何中的标图读题法
几何直观、研究图形是数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图形的变换更是中考的热门考点。标图读题法是几何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边读边标图,边标边思考,达到启迪思维,开拓思路的目的。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问题在于找不全,如果在图中标出已找到的角,清晰明了,有助于思考。
4. 联想读题法
这种方法在解题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七年级刚学几何的孩子来说,定理看着都会,自己做却不会,书写过程更乱,经常将几何说理计算题写几个算式了事。其实只要将看到的文字联想到符号表达及相关的定理或性质,整理一下便可以了。
5.对比读题法
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比较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新旧联系,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比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也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在考试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所谓能力题,只要仔细读题,与题中所说的进行对比,就能找到答题方向。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一位数学家曾说:善于解题的人用一半时间来读题,用一半时间来完成解答。可见读题在解题中的重要性。我们只有运用有效的方法去读题,才能将数学题上的信息在读题时不断地转化为数学符号,推断出新的符号,形成对题目的深刻理解和解释,最后得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