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合作探究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陆芹

语数外学习·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境探究

陆芹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传统讲授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效率普遍偏低。而新课程提倡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则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激发兴趣,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以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倡导合作探究,就是要变被动式的阅读为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呢?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图片、话题、多媒体、讲故事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效率。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应在情境中隐含一定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以《巍巍中山陵》的教学为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空间说明顺序是难点,阅读前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文本,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借助多媒体来对孙中山进行简要介绍,再展示中山陵的图片,以俯瞰图来引导学生阅读,效果则会更好。又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话题“我的童年趣事”来导入,再过渡到鲁迅的童年,学生会更加感兴趣。再如教学《最后一课》,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中日战争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一个民族永远都不会被征服的精神和永远不会被摧毁的力量的源泉……是啊!每一个有民族尊严的人,尽管爱国的方式不同,但其深情完全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看看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人们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国深情”,接着过渡到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浓厚,阅读也会更加有效。

其次,在时间安排上一般以三到五分钟为宜。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如果导入时间太长,容易让学生偏离阅读的方向。以《木兰诗》为例,教师先播放迪尼斯动画片《花木兰》,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历史上的花木兰是什么形象吗?你们是从哪里得知的?”过渡:“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学习乐府民歌《木兰诗》,去深入了解花木兰这个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人物。”在该案例中,事先准备的视频可播放两分钟左右,而学生的发言也保持在两分钟左右,教师再过渡,顺势进入阅读环节。这样,学生学得有兴趣,占用课堂时间也不多,效果很好。

二、注重提出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课题后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教师精讲释疑,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问。

以《社戏》第二部分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又如何解决的?”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提示:三次波折,三次转机。然后请一名同学读第10自然段,其他同学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味其运用之妙。请同学默读课文“船头看戏”的段落,提出问题“在作者的笔下,‘我急切地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明确“不好看”)引导学生表达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既然戏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赞成回去。请学生齐读“月下归船”的段落。提问“为什么‘以为船慢?从偷豆能看出小伙伴们什么样的性格?”学生讨论后明确:月下归航写了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阿发,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的多呢”这句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

从该案例中不难看出,合作探究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要及时予以指导。如果在阅读中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也就变得空洞了。

三、注重读后拓展应用,培养技能

阅读是使语文生活化的一项重要活动,阅读的功能及其范围正逐渐泛化,因此,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阅读资源,使之与语文课堂教学形成链接。

首先,拓展阅读,即在阅读教材相关文章后根据作家或作品的体裁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拓展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意志、毅力、耐力等诸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如读《故乡》后,对鲁迅作品的拓展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鲁迅的思想。

其次,阅读后写作。读和写是连为一体的,通过阅读,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对文本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体会,如果能从这些体会着手,让学生将感受表达出来,不仅是对文章的再次体会,也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倡不拘一格的读后写作,如对人物性格的评析,对故事情节的重编,对文中语言的赏析,对作家写作风格的分析,等等。只有让学生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去写作,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才能真正将读写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