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高校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举措

2013-04-29张占军孟凡春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7期

张占军 孟凡春

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新时期,大学语文教育将更加的任重而道远。不只是让大学生在大学中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如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有个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本文将从高校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语文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关举措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简单的学习语法结构、语言艺术、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大学语文学习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强化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由单纯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转变为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培育与发展;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转变为重视对文化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揭示。而“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优势,让学生在欣赏学习课程时,从认知、心灵、思想等方面进行熏陶。

二、强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学作品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对于道德情操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更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有着极高的教育价值。我们比较熟知的成语名言就数不胜数,如“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谨慎的思想,“百善孝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容止所思言词安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彬彬有礼”的礼仪风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宽容品质,都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大力提升的优秀品质。

要怎样从一个文学作品中去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应该将作者本人的文学作品和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研究认识,文学是作家按照审美理想对生活客体进行重组与加工。当文学想象遭遇政治想象时,它们会不谋而合欢欣鼓舞地结合在一起。所以需要从本质上上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的深刻意义,如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一文是高适非常优秀的作品,体现出一个身兼文学家与政治家双重身份的特殊人物。作者将政治向往、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咀嚼融化成一股强烈的主观情绪,驰骋于心造的艺术幻景,使心灵在斑斓的艺术世界中得到慰藉并更加坚定了他理想主义的信念。《燕歌行》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作者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通观高适的边塞诗,尤其是前二次出塞,诗人是在请缨无路、困顿不遇时所写的诗歌,我们会发现其中常常蕴含着一个非常美好的生活蓝图。在那里,没有政治昏暗与仕途艰险;在那里,他的“王霸大略”得以施展,边患消除,国富民安。这个心目中的神话或想象促使他在无论多么艰苦甚或绝望之时,仍保持着一股雄健昂扬的激情,也使他的诗歌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情绪。高适诗歌中匡世安边的政治激情与理想正是在“外界事物”——唐朝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精神动机——欲献安边长策及王霸之略的政治欲求;对真理和正义的热忱——“以安危为自任”的自我定位及“济代取高位”的功名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在他追求“王霸大略”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政治神话”所激发的入世情怀及人生追求是作者在苦难中向往美好、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勇气与信仰。郁达夫曾精辟地指出:“习风纯朴,政治修明的有拖璧耶(Utopia)是现世中外的文人在脑里创建之国。古今以来,这些艺术家之所以要建设这无何有之乡,追寻那梦里的青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约而言之,不外乎他们的满腔郁愤,无处发泄,只好把对现实的不满心思和对社会的热烈的反抗,都描写在纸上。”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真正地认识到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政治抱负和高尚的情操,而这同时也是锻炼大学生形成思想政治品德的最好机会。

三、关注大学生的心灵

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的语文教材是大学生感悟世界、理解人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来源。多年来,我国的教学方式始终注重的是应试教育,一直致力于抓基础知识,仅满足于成绩与分数,教师以讲授为主,采取“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使用“听讲——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的学习模式。语文课除了讲,就是读、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美感在语文课中变得黯淡无光。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进而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独特需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从根本上来说,不仅仅是教学生认字、组词、读书,其最终目的是在于启迪学生心灵,启发学生思维,并帮助其形成作为人所具有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人文价值而不是知识或者是工具价值。只有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独特需要,才能使大学语文教学真正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的作用,真正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营造大学的文化氛围。所以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大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在文本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挖掘和展现各种人、事、物,进而把文中美的思想、道德、人格烘托得更加征服人心、震撼人心和同化人心。如朱自清的《背影》,无不体现出父亲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都德的《最后一课》,也深刻地体现了韩麦尔先生把职业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的爱国情感;莫泊桑的作品,深刻地批评了生活中丑恶的一面,《我的叔叔于勒》中金钱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势利和淡漠;以及在莫泊桑的《一生》、《漂亮朋友》、《菲菲小姐》、《项链》等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和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等。所有这些作品,无不体现出作者对人的呼唤,对生命的关注,对人的良知的启迪。这也更深层次地说明了课堂教学活动能否真正超越知识性,把学生的情感、兴趣、审美等主观思维带动起来,是决定其成功的关键所在,是思想教育的最高境界。

四、校园语言文化氛围的营造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有调动我们自己的情感去看、去听、去嗅、去摸,亲身去感受生活中的五彩缤纷和酸甜苦辣,我们才能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强化古诗词中的警句,提倡语文思想文化意识穿透力。如苏轼的励志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诸葛亮的:“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警句,更是警醒了我们对人对事的坚持、忍耐、决心:“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些名言警句将从文学艺术上、思想教育上、政治处理上给了大学生强大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是强化校园网络的文艺作品演出展示。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使得网络教育不可被忽略,如今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一个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正受到网络的深刻影响。网络已经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学生天性贪玩是一种常态,而游戏成为他们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血腥暴力的娱乐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该转变思想观念,转化娱乐的方式。校园网络成为学生与学校交流的最好方式,而做好语言文学作品的汇演播报,成为娱乐教育学生的另一种方式,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其中阿Q是一个非常滑稽而又让人心酸的人物。在思想上,社会上,政治上都体现了他的可悲,成为一个“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的奴隶,成为一个比“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奴隶更可悲的一本喜剧心酸作品。这样引人深思的作品,将会更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思考,更大程度上起到了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总之,汉语言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进行语言的学习、结构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让语言文字放射出它本来的光彩,让语文的魅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做出重要贡献,而那离合流转的神光将会使莘莘学子思考得更多,认识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周丽萍.依托大学语文课程,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

[2]伍思文.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3]赵明刚.弱化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

[4]王海柳.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04).

[5]王育杰.美育:大学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