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化学素养的案例研究
2013-04-29刘洁
刘洁
摘 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多年来的化学教学实践,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理解生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列举新课程教学下的一些案例,从案例角度出发,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理解生活,新课程框架下的教学实践也是一次重塑教师主观创造力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案例;社会;生活
案例一:从社会中的化学提高学生素养
讲原电池原理时,我会顺便讲解一些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学生也会问我,为什么铁会生锈,如何生锈之类的问题。再如:讲解乙酸酯化反应时会给学生提到家里做鱼放醋和料酒会变得更香,有学生会问有什么反应。再有,之前报道过一个令人沉痛的新闻,河北三鹿婴幼儿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致使很多孩子患上泌尿系统结石以及大头娃娃。有很多学生问我为什么,并说出了很多跟食品相关的现象。
这是从生活中看到的化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动改变学生学和老师教的模式,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子上,给予他们思考提问、实践归纳的机会。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参加了很多关于新课程教学的培训。曾在培训中听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在于“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化学溶解于实际中,再结晶出来”,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他们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学,首先必须把人们的生活内容及其知识经验纳入教学过程,借以超越狭隘的课本教材。其次,改变学生的被动受教地位,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由课堂知识的接受者上升为生活知识的共建者,借以激发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深刻地思考,化学是该给予人们健康,还是灾难?我跟学生说:“你们将来可以用你们所学的化学知识,给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
案例二:从实验中的化学提高学生素养
在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以及铝离子与氢氧化钠的互滴的讲解中,若只对学生用填鸭式补充知识点,那最终学生很容易会遗忘。但是,若让他们自己观察总结,就会记忆深刻。
在我校近几年教学中,安排了众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紧密结合的学科,很多无法用理论语言解释的可以直接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同时,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一次乙烯性质探究的学生实验中,我发现了学生实验中存在的众多问题,有的同学对于硫酸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也有学生在加热溶液时火焰掌握不好,也有对于有气味的气体就表现恐慌。
在通过我讲解、指导纠正后,很多同学对实验有了很大的改观,也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深刻地认识。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实验这一
部分找一个出口,培养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化学,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
案例三:从多媒体中的化学提高学生素养
有机物取代和加成反应讲解时,学生对于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存在很大的疑问,对于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也有着很多的误解。很多同学在刚刚接触有机物的认识时,搞不清楚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区别。我给同学们放了一系列的动画,苯与液溴的取代,甲烷与氯气的取代,乙烯与氢气、溴水加成等等。看完动画以后,学生得到了直观的认识,对取代和加成有了明确的认识。
教师要善于应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可以是讲环境污染的时
候,在污染现场拍的照片,也可以是投影仪、多媒体。例如:讲胶体时,笔者给学生展示自己在原始森林里面拍下的丁达尔现象图片,
讲环境污染时展示严重污染的水华图片,讲化学标识时展示高
速公路上抢拍的易燃易爆物标识,讲渗析的时候,放一段Flash
动画等等。
这些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信手拈来,效果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意想不到的。这些知识要讲起来,也许大半天都讲不清,学生缺乏形成相关想象的日常生活基础,但用相片、图片或者多媒体的方式,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而且兴趣盎然。通过关注和运用新闻资料,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这是很明显的。
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呢?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就会对教师有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教学需要教师更加细心地研究每个知识点,更多地发现和积累与各个知识点相关的社会生活资源,同时也要灵活运用身边的每一份资源。这也是一次挖掘教师主观创造力的教学改革,学生的未来人生轨道将更加深刻地留下教师辛勤劳动的痕迹。
参考文献:
[1]王军翔.论科学素养与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12).
[2]吴俊明.刍议化学学科教育的研究与转型.载于化学教学,2008(8).
[3]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