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与西方女权主义

2013-04-29张聪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弗吉尼亚女权主义伍尔夫

张聪

摘 要: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英国重要的女权主义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创新性地提出双性同体理论。她认为女权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性的融合,认为这样才能实现两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性同体 女权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171-01

作为世界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和西方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独特的写作方式和极富女性主义色彩的主题观点,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女性主义者有很大的影响。美国学者马克·赫西曾评价到,“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中意义最重大、最为可喜的成果之一,便是纠正伍尔夫对自己国家给她颁布的‘官方版式:一个精巧的文学家,她对那些被传统叫做‘政治的东西的不敢兴趣。重新装饰伍尔夫的形象和地位,是更为恢弘的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以性别为标记的女性主义批评将女性作为研究的主体,关注女性意识,认为所有的写作都具有性别属性。在男性的话语统治中,男性占据作为主体的绝对统治地位,而女性则被界定为“他者”。因此,女性主义批评的中心任务就是消解父权思想系统,进而颠覆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关注性别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试图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学传统,重新挖和梳理女性文学传统,向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学经典发起挑战。沃尔夫作为西方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家,其作品展示出了鲜明的女性主义观点,她的“双性同体”理论为女性主义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

20世纪的女权运动确实为女性争取到了受教育权、选举权、从业权、婚姻自主权和一部分财产权,但人们意识中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这使得男女两性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不平等以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继续存在。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这种制度是不能通过模仿它来推翻的。伍尔夫将斗争的目标直指父权制这个靶子,勇敢地向男性中心主义发起进攻。她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写道:“那些族长们、教授们,他们也有无穷的困难、可怕的障碍,需要对付。他们所受的教育在某方面说和我所接受的教育一样有缺陷。固然,他们有钱有势,可是得拿一只鹰,秃鹰,藏在胸里作代价。这秃鹰总是在撕裂肝脏,啄剥肺叶。那就是占有的本能,想获得的疯狂。这驱使他们永远都想要获得别人的田地和货物,驱使他们划定疆界,制造旗帜,制造战舰和毒气,驱使他们牺牲自己和他们儿女们的生命。”

在《三个旧金币》中,她更加尖锐地指出法西斯主义和战争的父权制根本属性。父权制意识形态用一系列象征符号框界着人们的思想,将社会阶级化,将人分入不同的等级,不断鼓励男性为名誉、地位而竞争。这使男性身上的占有与攻击的热情不断膨胀,不停角逐,最终极端化地将战争作为其获取名利的途径之一。因此伍尔夫主张妇女,“带有个人魔力或有广告和宣传的文化都是掺了假的文化形式。我们要求您一定要放弃这些东西;不要在公共讲台上出现;不要讲演;也不要接受宣传和证明头脑价值的小玩意儿和字眼儿—— 奖章、荣誉、学位—— 我们请您一定要断然拒绝这些东西,因为它们都是被文化出卖、被学术囚禁的标志。”“不鼓励订奴役文化的报刊,不要听糟蹋文化的演讲;因为我们都认为,听从别人命令写自己不愿写的东西,那是出卖自由,把个人魅力与广告掺杂在文化中,那是糟蹋文化。”

在经历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后,伍尔夫最终将两性融合,作为女性主义的终极奋斗目标,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双性同体理论。她在《一间自己的屋子》末章写道:“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股力量支配一切,一股是男性的力量,一股是女性的力量。在男人的脑子里男性胜过女性,在女性的脑子里女性胜过男性。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当这两个力量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精神合作的时候。若是男人,他脑子里女性那部分一定也有影响,而一个女人也一定和她头脑里的男性有来往。”哥勒瑞治说:“一个伟大的脑子是半雌半雄的,他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此。”双性同体的真实内涵是对包括男女两性元素的情感范畴的充分平衡和控制。伍尔夫认为,只有消除对立的社会性别特征,拆解强加在两性身上的性格架构,才能使实现两性的融合,使人类得到思想、意识上的全面发展。

伍尔夫在其文学创作中曾试图打破传统的性别定势的局限,刻画了一些体现其性别融合思想的人物形象,表达出她对“双性同体”精神境界的憧憬。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念是一种对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主张从根本上消除建立在两性对立基础上的思维框架、社会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价值,将男女两性进行统一和自由选择,旨在颠覆性别对立的传统思维框架。在伍尔夫认为,妇女的解放同时也意味着男性的解放。既定的价值尺度一旦打破,新的更加自由的选择模式将建立。

参考文献

[1] Barrett,Michèle.Virginia Woolf:Women and Writing[C].//Harcourt Brace Jo2vanovich,1980.

[2] Bell,Anne Olivier.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 Volume One[Z].Harcourt BraceJovanovich Publishers,1977.

[3] Bell,Anne Olivier.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Volume Four[Z].HarcourtBrace Jovanovich,Publishers,1980.

[4] Gordon,Lyndall.Virginia Woolf:A Writers Life[M].W.W.Norton&Co.,1986.

[5] Marcus,Jane. New Feminist Essays On Virginia Woolf[C]//The Macmillan Press L TD,1981.

注释

[1] Hussey,Mark (ed.).Virginia Woolf and War[M].New York: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91.

[2] Woolf,Virginia.A Room of Ones Own [M].London:Hogarth,1967.

[3] 弗吉尼亚·伍尔夫.三个旧金币[M]//伍尔夫随笔全集(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24.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三个旧金币[M]//伍尔夫随笔全集(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30.

猜你喜欢

弗吉尼亚女权主义伍尔夫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伍尔夫《黛洛维夫人》的意识流技巧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