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原县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再思考
2013-04-29范廷贵
范廷贵
摘 要: 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深入推进民族地区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强、质量高的农村教师队伍。
关键词: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存在问题 建设途径
一
笔者在海原县农村学校任教多年,就实际来讲,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海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求,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农村学校教师负担相对较重。由于近几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民外出打工等原因,大部分农村小学的生源和办学规模不断缩小,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短缺、许多学校聘请临时代课教师、不少教学点实行复式教学、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和新教师补充不及时等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除此以外,专职生活教师普遍缺乏,农村教师还要承担大量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午餐管理等工作,农村教师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负担重,困扰了农村教育的提质发展。
2.农村教师年龄老化,部分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当前,海原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是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一些偏远村小,老化程度更突出,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学校体育娱乐活动基本无法开展。在农村中学,外语、地理、音乐、美术、历史、生物等学科专任教师也相当缺乏。优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合理,一人多岗、教非所学、待遇偏低、生活环境艰苦、个人发展机会少等情况普遍存在,致使农村和城市学校教育质量差距仍然较大,导致优秀教师流失和学生择校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3.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容忽视。许多农村教师,特别是一些男教师,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审等希望渺茫的前提下,感觉付出与回报反差较大,情绪低落,进取意识淡薄,心理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身心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满意度低,得过且过,缺乏成就感,工作热情减弱,积极性下降,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产生了负面影响。
4.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完备,专业水平不容乐观。一方面,某些培训内容空洞,模式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强,不能解决教师最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培训活动效果差强人意。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自主研修、激励考核的培训机制,强制性培训多,选择性培训少,教育技能训练方面的培训更少,许多教师把参加继续教育看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另外,农村中小学“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教学任务重,不少校长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选送教师外出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农村教师平时很难有时间或机会参加培训,导致一些教师专业素质较低,教法陈旧,难以适应课改需求,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各项要求还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5.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数量有限,覆盖面较窄。近年来,虽然通过免费师范生、增加教师绩效工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和师范生实习支教等工作,使农村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教师数量的不足,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但这部分人能到最偏远学校任教的还是少数,覆盖面仍有局限。
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推进海原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1.要坚持把先进的理念、一流的教法、最好的资源送到基层学校去。汇集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教研机构的专家教师组成优质教育资源,一是安排他们送教下乡、定期到农村学校讲示范课、研讨课、公开课,不定期跨校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和培训等“名师大篷车”活动,结合专家的现场点评,示范、引领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教师与名师、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三是专家结合基层学校实际和需求开展相关专题培训讲座;四是免费向基层学校赠送优秀课例、优秀课件和有关图书、光盘、资料等,让广大基层农村教师能够足不出校(县)、身不离教,就能够与名师、专家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
2.要合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与生活条件。除了不断加大投入,为农村中小学和教师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向农村继续倾斜,引导各界人士理解、关心、支持农村教师,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外,还应适时出台和建立面向农村偏远、艰苦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优惠待遇及政策制度,给予他们一定的特殊津贴和交通补贴(越是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艰苦的农村教师,享受的特殊津(补)贴应越高),以此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激励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要进一步缩小农村中小学与城区中小学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在兴建和利用好教师周转房的同时,更要注重改善维修好初小、教学点教师的临时宿舍,进一步完善用水、用电、娱乐和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村教师有比较舒适的从教环境和相应的做人自信,这更有助于提高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3.要强师德,铸师魂,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结合各校实际,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并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论述,在实际工作中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以师德建设大讨论、师德建设主题月、教师师德专题培训、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等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注重从农村一线教师中树立师德典型,评选“师德楷模”,探索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切实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考核奖励、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和首要内容,将师德建设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此增强农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切实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是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指导和督促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确定成长目标,提供支持,搭建平台,让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促使其不断上进;二是尝试把县域内外比较有名的学校作为海原县教师培训基地,优化和集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开展听评课、教学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让优秀教师做师傅、带新人,共同发展进步;三是坚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骨干与普通相结合等原则,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个人努力、同伴互助、骨干带动、专家助推、校际联动等方式开展研修活动;四是创新和发展“做中学”培训形式,远近结合、长短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实践性和有效性。
5.要积极引导、鼓励城乡学校、教师深入交流,促进优势互补。一是鼓励并做实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尽快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制度和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服务制度,以此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评优的重要条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二是鼓励大学毕业生、特岗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支教,还可根据需要让新补充教师先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三是积极引导教师由强校向弱校、由城镇向乡村、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四是在海原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遴选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采取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选派农村偏远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跟师培训学习、骨干教师巡回讲学等办法,对口交流,均衡发展;五是坚持开展一年一度或两年一度的优秀教师、优秀教研组长、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校长)、优秀备课组长、师德标兵、我喜欢的好老师、最美乡村教师等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教师考评奖惩机制,鼓励农村教师扎根山区,安心从教。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配置均衡、城乡一体、结构合理、乐教善教、稳定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是教育战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使命和任务,必须抓紧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