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不可思议

2013-04-29蓬生

世界文化 2013年8期
关键词:种姓贫民窟孟买

蓬生

因学术交流,我有一趟印度之行。回来后,那一幕幕既鲜活又驳杂的画面,不时在脑海闪回。我认为最能概括我所见所闻的,也许是印度街头那句醒目的招徕外国观光客的宣传口号:“不可思议的印度”,这口号的本意在于炫耀印度快速发展的“奇迹”,殊不知,它却让外来人更多联想到“不可思议”的特殊或者说更为准确的涵义:在当今印度,古老与现代,发达与落后,富裕与极贫,卑谦与高傲……这所有的鲜明对比与反差,都“不可思议”地交汇糅合在一起。

古迹何其多

印度作为世界文明古国,跨越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古迹比比皆是。其中,与宗教有关的神庙尤多。当然,还有大量极具研究价值的考古遗迹,如远古时代石窟。那几天,我们马不停蹄,看得太多,真有眼花缭乱之感。其中我们对佛教的阿旃陀石窟尤感兴趣,唐代高僧玄奘游学印度,曾于公元638年到此,在其《大唐西域记》中对此有具体描述。我们在阿旃陀石窟参观时,很难得地见到两个中国人,她们正聚精会神地临摹壁画和石雕,大家见面欣喜雀跃,她们原来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如今,全球几乎各个角落都能见到中国人,真是无远弗至,印度却例外,鲜有中国人的踪影,国人似乎普遍对印度兴趣不大。除了紫檀木雕等之外,也没有什么可购的。其实,能来印度实地看看,很值得。当然,我也有一个感觉,或许印度古迹古文物太多,他们似乎不甚珍惜,缺少应有的保护管理与开发,投资明显不足。比如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城,破败得像我们上世纪70、80年代边远小县城;开凿于公元前2、3世纪的阿旃陀石窟,也是任其风化破损,里面的工作人员甚少而疲沓,实为遗憾。相关的还有件事,不妨一提,通过中国驻孟买总领事的联系,我们到孟买大学图书馆想看看泰戈尔的遗墨手迹,印方工作人员爽快答应,随手从门旁的旧柜子里取出一只破纸袋,掏出泰戈尔的许多信件,不仅如此,还从另一简陋的袋中取出据称是12世纪的贝叶经,即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经,一起随便摊在桌面上让我们观看、拍照。印方的友好之情,我们心领而感谢,却也觉得如此文物是否缺乏妥善认真的保管呢?

两条大道真漂亮

印度两个最重要城市的两条大道,让我无法忘怀。一是首都新德里的国家大道,一是孟买的滨海大道。先说滨海大道,位于孟买的西南角,一边是阿拉伯海湾,一边是一字排开的现代化酒店。我们入住的奥波罗依酒店就在其中。滨海大道的魅力就是紧挨浩瀚大海,每当夕阳冉冉西下,在这大道上漫步,可以欣赏那万顷海面上铺满金辉,闪烁不定,可谓气象宏丽。这时,临海的长阶上挤挤挨挨地坐满本地人和游客,或朋友间款款交谈,或独自临风静观,尽情消受这份宝贵时光。新德里的国家大道则是另一种风格:笔直坦荡,恢宏气派,被称为印度的香榭里舍大街。大道所在的区域绿化极好,林木繁多,包括棕榈、榕树、蔷薇木、无忧树、菩提树、黑檀之类,蓊蓊郁郁,浓荫匝地。大道一头直达总统府,两侧分别是外交部、国防部、财政部和内政部的办公大楼,这些建筑颇为壮观而精美,由英国人设计,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大道另一头直达巍峨的印度门。国家大道显然极力体现印度的国家形象,可是我也发现有让人遗憾之处,也许是我吹毛求疵?比如那么漂亮的国家大道中间总有一滩滩牛粪,无人及时清扫,或者根本不去清扫?再则,外交部大楼那么亮丽,其门前的警卫岗哨,竟像我们当年北方街头随便搭起的简陋难看的防震棚,或者说窝棚,不伦不类,颇为滑稽。

动物有幸

印度人与所有动物和谐相处,这一点给来访者印象深刻。首先,12亿印度人有10亿印度教徒,把牛视为神,相传牛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神的坐骑,绝对不能宰杀。牛一旦老迈,便予放生,于是,在大街小巷经常可以见到悠闲行走的牛,车人都要无条件为之让道。我发现这终日优哉游哉的牛特别健硕,全身凹凸有致。再就是乌鸦特多。乌鸦在印度城市上空乱纷纷地飞舞着,在房顶上成片地停落着,街道上更有群鸦觅食;甚至于我们乘船出海,伴随的不是海鸥,而是聒聒乱叫的乌鸦。原因很简单,是印度公共场所普遍卫生状况不佳,甚至很差,垃圾太多,乌鸦于是成为印度人称作的 “清道工”,人们自然对乌鸦十分友善,从不会去惊扰它们。三是流浪狗多,而且它们喜欢在街边侧身而卧四腿直伸地呼呼大睡,看那十分放松、毫无戒备的样子,可知人们绝无打扰和伤害之心。此外,印度的猴子也很有意思,我在象岛看到那里的猴子特多,它们会抢路边小食店的东西,每当猴子有出动迹象时,店主举起弹弓,比画一下,猴子便吓跑了。印度人把猴子看作“圣兽”,与牛同样,同时还有象。

孟买贫民窟与千人洗衣场

一到孟买,达拉维贫民窟就无可遮掩和十分丑陋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它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垃圾场,可用五个字来形容:脏、乱、挤、破、差。不到两平方公里,聚居100万穷人,有的人家在这里已住了三代!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孟买首富穆凯希·安巴尼竟在贫民窟旁边鹤立鸡群地建起27层的“天下第一豪宅”,真是天下第一的黑色幽默!孟买除了达拉维这个最大的贫民窟,还有其它一些贫民窟,全市共有贫民770万。印度的加尔各答、新德里等许多城市也都有各种规模的贫民窟。目前全印度12亿人有4.5亿为贫困人口,“每天只能靠不到两美元的收入过日子”。可以说,我们每天乘车外出,都可以见到或大或小的贫民窟从车边掠过而不以为奇。

另一让印度当局头疼却无奈的奇观,便是千人洗衣场,也在孟买。这一大型人工洗衣作坊,本应该属于18、19世纪的历史了,如今还在堂而皇之地运作,仍为普通市民,还包括一些医院、酒店提供服务,只是那些清一色男人的洗衣工汗流浃背,基本上承袭昔日劳动方式,棒打手搓,然后挂在横七竖八的绳子上或摊在房顶上晾干,那情景与贫民窟何异!印方从不安排外国代表团去参观,你如果提出来,对方耸耸肩,一副为难的样子:“到别处参观吧,比如甘地故居……”所以,你想参观,只能自己去。我们是站在附近的高架桥上观看的,倒也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穷人认命,对现状心甘情愿,不仇富,寄希望于来世。达拉维的穷人们与首富为邻,非但不反感,而是觉得光彩。这也是印度一些学者夸耀的“宗教可以促进和谐”,其实,这事就看怎么讲了。当局一度有意让其搬迁,他们不愿意 ,认为已适应现在环境,“这里是我们的家”。官方还不能强迫,因为这些穷人手里握着选票。

“大碗茶”与W.C.

我发现印度街头路边也有卖“大碗茶”的,以方便过往行人,印度常年气温较高,人们出外难免口干舌燥。只是他们的 “大碗茶”是杯装现榨的果汁,以柠檬为多。一杯一卢比,7.8卢比合1元人民币,很便宜。让我受不了的是,我常看见行人在摊前停下,伸手接过一杯,咕噜咕噜两口喝完,摊主只用一块脏抹布随便擦一下,就给下一个人使用。人们无以为怪,司空见惯。

印度人普遍缺乏公共卫生意识,最突出的是随处大小便。我们访印先到孟买,从机场出来,乘中巴一上路,抬眼就看见五个男人站成一排,在路边撒尿!这竟是我印度之行的第一印象。去印度之前,我确也看过有关印度人到处大小便的报道,不料,一到这里就发现果然如此。而且,我们访印期间,在许多地方几乎都是在白天,一而再,再而三地目睹这种对印度人而言习以为常的状况。印度卫生基础设施落后,民众普遍不讲卫生,据印度《经济时报》说,印度计划委员会承认,印度独立60年后,仍有一半人口露天解决大小便。有一个笑话,一外国游客初到印度,向警察打听哪里有公厕,警察脱口而出:“Everywhere!”(到处都是)这并不夸张。

难缠的乞丐

印度乞丐特多,其中绝大部分为深色皮肤的孩子。印度有“人种博物馆”之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有。印度历史上严格奉行种姓等级制度,如今仍有较大影响,而肤色便是促成等级划分的一个基本因素。高种姓人多为白人,地位高,从事好的职业,低种姓人多为肤色较深的土著人,他们地位低,从事较差或很差的工作。被排除在种姓等级制度之外的是贱民“达利特”,即不可接触的人,他们注定只能从事最累、最脏、最差的行业。低种姓人和“贱民”甚至不能踩高种姓人的影子,不能与高种姓人同乘电梯,不能相互握手,许多神庙他们不能进,在农村小学里,高种姓孩子坐凳子,低种姓的只能坐地上。印度街头数不胜数的小乞丐显然都是贱民之类人家的孩子,他们长得黑瘦,而且瘦得可怕,双腿细弱得仿佛难以支撑得住那单薄的身体,实际并非如此,他们伶俐得像猴子。小乞丐对外来游客死缠不休,让你无可奈何。你却不能给他钱,如果给一个,其他一群蜂拥而上,把你团团围住。他们有高招,你的车在红灯前停下,小乞丐几乎是从天而降,在你旁边翻跟斗,尔后敲窗要钱。还有的牵着猴子向你乞讨。我在孟买住在滨海大道的奥波罗依酒店,一天早晨去海边散步,不料,一个小乞丐牵着猴子追着我,我不得不往回走,他紧跟不舍,我快走,他也快走,直到酒店门口,那小乞丐见到保安站在那里,才悻悻离去。

街头闲人

印度的街头多闲人,这也是一景。几乎都是年轻人或中年人,三五成群,无所事事地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漫不经心地站在门前、树下、马路边,或坐在海边、河边看热闹。或者什么也不看,就是发楞。其实,如果是看热闹,久而久之,在他们的眼前又能有什么新鲜事?每天无非日出日落,车来人往,他们站在或坐在那里其实就是消磨打发那无聊时光。从孟买到新德里,我发现都有这种情形。这些闲人对过往路人不会有任何伤害,但一看到他们那迷茫冷漠的眼神,就浑身感到不自在,甚至有些惧怕。

这些闲人都是无业者。印度经济发展选择一条很独特的道路,它不是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而是以软件、金融、房产等服务业为驱动,好处在于它创造了每年对印度GDP的贡献高达60%的辉煌业绩,它的问题是仅吸纳250万人就业,还不到劳动年龄人口的0.5%,难怪社会上会有大量闲散人员。印度近年正着手发展制造业,虽然不需要什么高级的技术人才,但工人至少要能识字吧,可是印度竟有四分之一人口为文盲,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所以就业率仍将受到限制,大量闲人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

“印度时间”

在印期间,我学到了一个词汇——“印度时间”。所谓“印度时间”,是指印度人普遍时间观念不强,他们说话办事往往不大靠谱,如果答应你几点,你必须加上一两个钟头。听中国使馆的同志说,印度政府机关现定上午9点上班,但是一般要到10点钟才能找到人。他们办事比较拖沓,不痛快,与他们联系个事,一般不会很顺利,如果顺利了,那倒属于“意外”、“反常”。那天,我们从孟买游船码头去象岛,说是9时半开船,可是到点后一直过了半个钟头才听到马达响起来,“轰隆隆”地吼了又半个钟头,才姗姗启航。陪同我们的朋友笑着说:“这就是‘印度时间,你们要学会适应。”印度现在施行“十二五”计划,听说,没有哪个五年计划完全实现。政府部门普遍松、散、软,贪腐现象又严重,一个印度朋友很精辟地用“因为”、“尽管”两个词向我们比较中印政府的区别:中国“因为”有了政府如何如何,而印度“尽管”有了政府又如何如何。这次新德里发生黑公交车轮奸杀人案,我们正在那里访问,印度各界愤慨声讨,也引起举世关注,国际形象大损,当局鉴于各方强大压力,很罕见地较为果断处理此案,并正着手整治长期存在的治安问题,效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如此自尊心

许多印度人有一种奇妙的心态,明明过去被英国殖民统治多年,他们成为二等公民,许多场所也是“印度人与狗不得入内”,而独立后,印度人却继承了英国傲慢自大的遗风。印度人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讲的英语比英国人——昔日“主子”更“标准”,其实人们普遍对印度人说的英语很无奈。尤其是印度为南亚大国,面对浩瀚的印度洋,这里俨然是其大显身手的天下。加之,西方为拉拢印度,别有用心地大肆吹捧印度如何如何,让印度人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于是,一段时间,他们自认为比中国强盛,对中国看不起,不服气。其实,印度人普遍对中国高速发展根本不了解,经典的笑话是,印度人对访印的中国人说:“你们中国发展也很快嘛,听说你们上海快赶上我们孟买了!”殊不知,再过20年,孟买恐怕也赶不上上海。直到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带来大量记者,对中国发展现状作了大量的报道,印度人才如梦初醒,感到与中国的差距太大了。从此,印度人对中国不再看不起,但是依然不服气。印度人向来有极强的自尊心,听中国使馆的同志说,孟买建一著名大桥,由中国人施工,一完成,印方就很快把中方人员送回国,再举行隆重的竣工通车典礼,到场的都是印度人,他们显得很体面。

猜你喜欢

种姓贫民窟孟买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内婚制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据说在孟买,出租车“长”这样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印度孟买Cardboard咖啡店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
一个孟买球童的一天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肯尼亚推出贫民窟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