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黛玉艺术形象之美

2013-04-29董文雅

青年文学家 2013年8期
关键词:形象林黛玉

摘 要:《红楼梦》中的人物可谓是各个丰满,从人物形象中我们处处可以体察出每一位人物的心思、情感。在众多的人物中,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个性化尤为突出。她的形象更加富于寓意美、风格美和诗意美。

关键词:林黛玉;形象;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董文雅,女(1989-),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一、谈林黛玉形象的寓意之美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并不是直截了当的摆在每一位作者的眼前,而是通过种种的寓意来折射出林黛玉的种种形象之美。

(一)由浅到深的层次描写,呈现林黛玉形象的凄凉美

林黛玉之所以被曹雪芹写的既生动复杂又具有极为深广的典型意义,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线索,是因为作者又赋予了林黛玉形象凄凉的特点。作者能够能够由表及里,深刻的反应林黛玉的内心世界及其所代表的富有历史意义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气息,从而让林黛玉的形象包含了一种凄凉的美。

《红楼梦》在描写宝黛之间的爱情时,常常以吵架的形式出现,从表面来看,这是黛玉的多心、嫉妒、好耍小性儿,而实际上却表现了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而且被赋予了她在那个环境里无限的痛苦和她对于人性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段文字传达出的层层凄凉,其实就是黛玉形象的一个写照,这就在无形之中构建了林黛玉形象的一种凄凉美感。

(二)由一寓多的关联性描写,造就林黛玉形象的继承美

林黛玉的形象之所以让人感到容量无比丰富,跟曹雪芹在艺术上作了由此及彼的鲜明对比是分不开的。作者让林黛玉用有限的语言,给读者留下无限广阔的联想画面,也正是这种关联性的画面描写,成功的造就了林黛玉形象的继承性之美。

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双剑严像逼。”单看这句话,我们洞察不出林黛玉的悲惨命运。但是如果和大观园的众多儿女联系起来,被王夫人逼死的金钏儿、心比天高的晴雯,看看众多儿女的悲惨命运,我们就会和林黛玉的这句话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的每一句话不仅仅是为自己所说的,而是为众多儿女所说。大观园的众多儿女也和她有一样的不幸,但是更彰显的却是林黛玉的悲惨命运。这种关联性的画面,刻画出了林黛玉形象的美,不单单是孤独的美,而是继承的美。

二、谈林黛玉形象的风格之美

歌德说:“对艺术家所提出的最高要求是:他应该遵循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并且应该创造出一种毕肖自然的作品”。 曹雪芹真是达到了这种“最高的要求”的形象艺术大师。他把林黛玉的形象赋予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之美。

(一)极大的想象空间,创造出林黛玉形象空缺的美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从外表看,她像橄榄那样质朴无华,天然无饰;而其实我们深挖其内的形象,又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我们在细读《红楼梦》的时候会发现,有的时候作者会留给读者一个很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自己去弥补,而这种极大的想象空间恰恰造就了黛玉形象的空缺美。

黛玉在听了贾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便“低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林黛玉的这些语言动作,留给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让我们去领悟、去思索。这让我们不禁去琢磨黛玉在思索什么?想象的背后我们就是林黛玉形象的空缺美。

(二)讥讽刻薄的神情神态,活现出林黛玉形象的尖酸美

一部文学作品的形象之美就像是一捧鲜花一样,是经得住欣赏、有生命力、能动人心魄的。林黛玉的形象便是这样,文中描写了大量林黛玉讥讽刻薄的神情神态,无不极力凸显出林黛玉形象的尖酸美。

在对于宝玉去上学的事情她却说出微带讥讽的话来:“好,这一去,可是‘蟾官折桂了。 我不能送你了。”简简单单的成语“蟾官折桂”,我们就能从中揣测到林黛玉尖酸、刻薄的小样儿,同时又有对宝玉的爱恋之情。这样的以为女子跃然在纸上,仿佛就立在我们的面前一样。

三、谈林黛玉艺术形象的诗意之美

曹雪芹不仅是个伟大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个杰出的诗人。他吸取诗歌的艺术的长处,运用到了林黛玉的形象之中。仅仅是林黛玉的一首诗,就可以把她的形象特色毫无保留地显现出来。我们在书中,随手翻阅,几乎到处都是。

(一)悲音哀调的诗句,刻画出林黛玉形象的悲凉美

《红楼梦》刻画林黛玉形象的成功之处之一,在于他把林黛玉视为诗词的化身,曹雪芹让林黛玉采用诗词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悲凉诗词的背后,刻画出了林黛玉形象的悲凉美。

《葬花吟》是林黛玉全部哀音的代表之一,也是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语言特色的重要作品。这首诗给人一种哀伤凄恻之感。一首《葬花吟》简直就是黛玉与她自己所处的罪恶世界彻底决裂的檄文,展露出她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及强烈的叛逆性格,同时也凸显出林黛玉形象的悲凉韵味。

(二)优美轻快的诗句,描绘出林黛玉形象的色彩美

林黛玉的诗句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视出林黛玉悲凉的形象,还传递出其形象的色彩之美。

人们常说:“触景生情。”而一切“景”,却首先是以它的色彩进入人们视觉的,景的形体本身往往首先表现为色彩。因此,色彩常常为触发人的感情的最敏感的媒介。当林黛玉唯一的知己贾宝玉遭到贾政的毒打,她去探望宝玉的伤势后,回到潇湘馆,一进院门,只见满地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云“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冷冷。”这里“竹影参差,苔痕浓淡花”写的色彩鲜艳浓烈,这样就给林黛玉的形象赋予了一定的色彩之美。

结语

近些年来,小说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大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让这个人物的形象有血有肉,这样的人物形象才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欣赏,去学习和继承。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俞平伯校点《红楼梦》(上、下册)[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3月

2、蔡义庆等著、傅光明编《新解红楼梦》[M]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9月

3、张庆善、刘永良《漫说红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4、薛瑞生《红楼梦谫论》[M] 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

5、陈庆浩 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 [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3月

6、王德春《红楼梦语言探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年2月

猜你喜欢

形象林黛玉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开创硬汉派侦探小说先河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