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淮水诉恩情
2013-04-29王洁
王洁
淮河古称淮水,为我国七大江河之一,《五杂俎 地部》记载:“淮者,江也。四渎之尊,淮居其一焉。”所以在古代淮河被誉为“四渎之尊” 。淮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有“盘古开天地,血为淮渎”之说佐证。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血液流成了淮河,毛发长成了森林,骨架形成了山脉,双目生成了日月。淮河不仅是一脉佳水,更是一条文化韵味很浓的河流。
淮河的源远流长由此可见一斑。自古人杰地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淮河必然少不了功臣名将。纵观大江南北,但凡有高高墓碑耸立的地方无不是古代帝王将相,唯独淮河边上的一座墓碑独树一帜,那是韩信为了悼念一个无名漂母在他落难之时给予了他情似母爱的帮助。
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淮水边上有一群漂洗丝絮的老大娘,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饿得有气无力,就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韩信非常感激,立志报答漂母。韩信后来受汉高祖刘邦赏识,在楚汉战争中为汉高祖得天下立下赫赫战功,韩信功封楚王。衣锦还乡之后,韩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了报答当年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设法找到了当年那位漂絮大娘,赠之以千金。漂母死后,韩信为了悼念他,在淮水岸边为漂母建立了一座墓碑,漂母之名得以名垂青史,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象征。自是有了“漂母饭信”,“一饭千金”等成语,来表达人们对弱者无私的帮助和人们知恩图报。
淮水汤汤,时不我待。朝代更迭,历史变迁,旋转的车轮已然辇过了多少时光,江边已然没了漂母辛勤劳作的身影,但漂母不是母爱胜似母爱的深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美德流传千古。或许会有人说,古有孟母三迁,孟母为了孟子有朝一日能成为栋梁之材不辞劳苦举家搬迁,其爱子深切远比于漂母的一饭之恩,但可曾有想过孟母为孟子生母,而漂母与韩信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在韩信流落街头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慷慨施出援手,帮助韩信渡过难关,这种慷慨无私,作为母爱的一种延续演绎到韩信身上,不得不让人称赞。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一种美德,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日趋变得匆忙,在明哲保身已成为一个准则的时候,我们无暇顾及那些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这是莫大的悲哀,足以值得所有人来反思的。或许我们不经意的一个举手之劳,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一种慷慨的馈赠,犹如一饭千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内心何尝不充满着一种被认可被赞成的满足感?在韩信立志要报答漂母的时候,漂母不也是不图回报吗?就让漂母慷慨的精神就这样继续传承下去吧!
唐代刘长卿路经漂母墓,赋《经漂母墓》诗曰:“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昔贤怀一饭,是指韩信不忘一饭之恩,功成名就后千金赐予在危难之际帮助过自己的漂母。我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知恩图报的。乌鸦有反哺之义,羔羊有跪乳之恩,难到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不懂得这大自然中的本性?不求衔环结草,以报恩德,但求在受人帮助之时能报以一声谢谢。有时候人们的麻木让我心寒,不知恩情的事件也并非少数,当别人的帮助成为受助人眼中的一种理所应当,不知回报,这对别人来说无异于自讨没趣,不求千金回报,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感谢的话语足以温暖人心。所以受助于人,一定要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人人传承才会将精神发扬光大。相信心愿会成真的,未来是美好的。
漂母的身影虽湮没在历史的大河中,但漂母的美德却早已浸润在这汩汩不绝的淮河水中,甘甜的淮河水不断滋养着两岸勤劳善良的人们,也铸就了两岸人民乐于助人的无私品格,不断传承者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长河奔腾不息,精神万古恒新。愿世世不忘施援手代代不忘报恩情,千年古都,慈善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