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的生存悲剧
2013-04-29瞿萍
瞿萍
摘 要:《桑那高地的太阳》描写了“文革”开始前到步入改革这几十年的历史生活,小说以主人公谢平的经历为主线,在他与周围各色人等交锋的过程中,主人公不断重塑着自己的人格,反映出那一代知识青年在荒唐的年代、多厄的命运中精神与肉体奋进的历程。
关键词:人格力量;知识青年;“边缘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01
《桑那高地的太阳》描写了60年代初,以预备党员谢平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人应国家号召,离开上海,来到大西北桑那高地,怀着对这片土地的向往以及乐观的创业精神,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血汗与爱恨。小说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自身的各种冲突放置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美、人情美得到了空前的放大。与此同时,在历史、情感网罗下的空间里,心灵的挤压状态被充分地的展现出来。在辽阔的大西北高原上,无论是作为“闯入者”的知识青年,还是固守在这里的“土著民”,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人的存在状态或畸形、或顽固、或异化,他们都在人与自然、与自我的较量中不断地完善着人格的历练。
小说不同于以往的知情题材的作品,灾难、痛苦、挣扎、焦虑、惶恐等一系列情感通过主人公们普遍又无奈的存在方式被戏剧性的展现的出来。主人公谢平、齐景芳等人的身上烙印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他们满怀希望与热情地来到这片荒凉却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打算在这里“大展前途”。然而一次次的奚落,一次次的失望使得所有原初的梦想无奈破灭。他们存在的根本意义遭到质疑,人格也在不断的磨炼中或堕落、或升华。作品对数以万计的来到大西北高原的知识青年的生活与心路历程的反思已从传统的政治意义的感性同情升华到情感、存在状态的理性关照。人性的扭曲、存在的无奈得到的前所未有的展现。在这片高原上,个体在传统与现代的撕扯中带着撕心裂肺的觉醒意识孤独又无助地存在着。
谢平们将他们的汗与血、爱与恨、无奈与坚毅全部抛洒在西部这块荒凉、广阔、封闭、尚未开垦的土地上,由此带来小说浓郁的悲剧美。在这里,广阔的天地与豪迈的人格联为了一体,粗犷的、本原的、冷漠的自然和人的最初的精神状态交融着。作者注重人的内在力量与严峻的外部自然力量的统一,在广阔的西部大地上蒸腾着强悍的人格力量。
一、谢平人格之火的形成
上海知识青年谢平,响应国家号召,并号召大批上海青年来到西北桑那高地,来到羊马河农场,在这里结识了陈助理员、老哈、政委以及知识青年的教师长赵长泰。首先,总场部的陈助理员和老哈给了新来的谢平第一次人格锤炼的机会,在他们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中,“虚伪”这个词第一次清晰而有质感的触及了他的心灵。其次,富有正义感的他痛揍了奸污齐景芳的黄之源,他被人性恶中的另一面——卑劣无耻毫无防备的袭击了。也许以上这些初试锋芒的冲击只是其人格历练中的开场白。然而更进一步、深层次的人格锤炼、心灵震荡又接踵而至了。因为得罪了陈助理员,以及出手打了黄之源使他丢掉了党籍,被发配到羊马河的西伯利亚——骆驼圈子分场,同时也失去了与齐景芳的朦胧爱情。尽管谢平离开了,但总场部及其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力量角逐并未因他的离开而有所改变,它们伴随着谢平来到了骆驼圈子。骆驼圈子的核心人物——老爷子,自然而然的转化成了这一切的代表和发言人。首先,老爷子组织整个骆驼圈子的人夹道欢迎谢平这个被总场发配下来的人。这一看似热情的举动使谢平受宠若惊。其次,在谢平去见上海来的慰问团并再次与陈助理员起了冲突時,满怀失意的他本想从老爷子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但却被老爷子打发去跟“人狼”撅里乔去放羊。用赵长泰的话解释,这是为了让谢平“学会在各种环境下生活”,以利“为桑那高地、为中国做点事情”。再次,在支边知青闹回城时,老爷子又强行拖住谢平,理由是谢平适应不了“那达的人”。当然,就谢平自身来讲,西北高原中人与事的打磨确实已经使他变成了适应不了城市的“那达的人”并且无意识的变成了桑那高地上的一只“土拨鼠”。最后,在上海亲眼目睹了同来桑那高地的知识青年计镇华回城得不到理解而企图持械行凶的惨痛现实的他,怀着自以为已经是老爷子的“自己人”的心理,再次回到桑那高地时,哪知已经攀上福海县的老爷子早已抛弃了他,至此,他终于变成了骆驼圈子、桑那高地与都市之外的“边缘人”。
小说中的知识青年的教师长——赵长泰,曾经对谢平说过这样的话:“你要学会在各种环境下生活。如果你今后还真的想为桑那高地、为中国做点事情的话”,“你就得学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能应付得了各种各样的人”。谢平作为青年的代表,在大西北的高原上,与各种角色之间的较量使其人格不断走向完善,单纯年轻的知识青年逐渐融入又被迫“边缘”的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一方面是具有政治话语发言权的陈助理员、老哈、黄之源等人,另一方面是封建保守意识化身的老爷子,二者将谢平这一乐观向上、充满理想、具有实干精神的都市知识青年打磨成为一个麻木的,愚昧的地地道道的农民。
二、老爷子
作为在大西北土生土长的一位老农民,他的身上拥有着中国千年积淀下来的保守落后意识,然而更多的是在这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一代代的西部人对于生活的无奈又安于现状的心态。一方面,西部特有的自然风貌造就了老爷子耿直又富有正义感的传统农民形象,生存环境的艰辛使他懂得珍惜,又保有达观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他又自私、狭隘,在他“成功地”将谢平变成了一个麻木,愚钝的“自己人”之后,又抛弃了他。老爷子这一形象深刻的表现出了生活在西部广阔而荒凉艰苦环境中的老百姓对生活的无奈,他们自身既是受害者,也同时是迫害者。
三、齐景芳
齐景芳是作者刻画的最生动的一位女性形象。她由一位懵懂天真的少女逐渐变成桑那高地上的貌似交际花似的女人。她的心路历程与谢平一样,他们都是荒唐年代,被命运戏弄过的人。与谢平不同的是,谢平代表的是无奈的生活在城市与乡村夹缝之间的“流浪者”,而齐景芳是“文革”中彻底的已经被吞噬的牺牲品,庆幸的是她与谢平一样,他们的身体虽然最终屈从于这无情的年代,然而他们的心灵依旧保持真原来的本真,彰显着人性中最美的光辉。
《桑那高地的太阳》作为知青文学,同时也是西部文学中的军垦文学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描写谢平这一边疆底层社会文化与都市文化两个世界夹缝中流浪的“边缘人”,表现了在“文革”中受到身心双重摧残的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奋斗、人格陷落与灵魂困惑。
参考文献:
1、陆天明.《桑那高地的太阳》【M】.作家出版社,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