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理论在创意设计素描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王滢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意陌生化

王滢

摘要:“陌生化”是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艺术中实现“陌生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地翻新出奇,出奇制胜。结合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实例,可以具体分析“陌生化”理论在创意设计素描教学中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方面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陌生化;设计素描;创意;课程改革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的解构和翻新,使欣赏者和作品之间产生距离美的一种创作方式。艺术中实现“陌生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地翻新出奇,出奇制胜。而这一点也正与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改革的意义相吻合。

意念是创造的起点,创意是对平庸的超越。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素描一方面延续了包豪斯“感知的教育”这个原则,试图建立一个与现代设计概念和方法相一致的视知觉基础,另一方面以视觉思维的整体为线索,发展了一套集成式的和结构有序的独特训练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物体空间与造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拓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设计表现方法,手段和设计语言,为增强创意表达能力开辟一个广阔的空间。在“陌生化”理论指导下,设计素描课程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客观物象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对“观察”是这么定义的:“‘观看中究竟还包含着哪些东西呢?……对于艺术观察来说,就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这种观察不光是简单地看,而是要不断地体悟和发现,要用心去寻找和捕捉常人不能看到的东西。”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观察意识,养成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这将为日后成功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超现实性的观察与理解

“陌生化”理论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曾举例说明语言的陌生化是一个“摘掉招牌的工作”。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毫无新意的照本宣科难免令学生陷入“在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尴尬境地。因此,也应不断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物体与空间的关系既可以是真实的存在关系,也可以以非真实的面貌存在,这种非真实的存在也称为超现实,如梦境、幻想、海市蜃楼景象等。人眼观察物体总是不自觉地要带有主观色彩,在特定情况下,根据具体的训练目标,焦点透视法则的背离也是有必要的。对物体与空间的不同存在方式的理解状况决定了学生的绘画观念和将要采用的表现手段。

(二)重构式的体会与思考

点、线、面、色、形、体的构成是现代美术的产物,在遵循形式美基本的构图法则基础上,有意打破物象的自然秩序,按绘画者主观审美意识进行重叠组合能使画面具有一种超然脱俗的装饰趣味。20世纪初的立体主义画家就是研究物体的不同角度在同一画面中的同时性效果,其实质就是将构成物体形象的几个典型角度(基本形)重组并置到同一个平面上来,从而使其作品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构成式的表现信息量大,能够使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加强内在逻辑方面的综合想象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课程训练科目的改革与探索

(一)重视形体表象训练

造型理念问题是设计素描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即通过用素描手段分析与空间存在的合理性和偶然性,当然在此基础上素描者还可以提出自己对物体新的修正方案。尽管和传统素描相似,需要表现物体造型和素描关系,但是在表现物体的搭配与选择时则需要改变既有的固定模式。例如,在形体表象训练中,任何有形的结构与较有节奏的物体,如树叶、玻璃碎片、干果球莖、带甲壳的动物、废旧机器零部件等都可以作为表现对象。

此外,在意象素描表现中,素描的过程应该是先有意念然后再选择内容。表现梦境是一种训练学生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现抽象的造型理念和设计理念的能力的具体方法。梦境中出现的内容往往是飘忽不定的,尤其人物形象经常十分模糊,因此不能用写生的方法重现,而必须通过理性的分析,然后将形象具体化。当然,创意设计素描也可以用别的内容训练。例如,通过哈哈镜里反映的形象进行扭曲变形练习;借助物体结构、明暗、肌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应用手段进行物体形态的转换练习;借助电脑进行物态之间透明和不透明的转换练习等等。

(二)强化空间结构训练

与结构素描基本相同,这种训练方法要求学生打破时空与构图法则,表现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首先在对物体表象结构认真的观察,然后再多角度的对物体的内外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在头脑中大致构建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造型,通过二位平面上“真实的”的再现三维造型,得到一个全新的三维立体效果图。

正常情况下,同一空间中的物体会产生前后遮挡的现象,这种现象能帮助人们准确判断和表现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地表上大裂缝常会使人产生另一个空间世界也同时存在幻觉。有意强化幻觉空间与真实空间的同时性,就能生成第二个空间效果,以此类推还可以再生第三、第四空间等。在素描练习中,可通过把幻觉空间具体化从而改变画面原来单一的空间结构。

相对于包围物体的空间来说,现实中无法成立的空间关系,利用解构、重构素描语言形式可以创造出“合理”的空间存在关系。例如改变物体与周围的正负(虚实)空间等等。设计中经常使用的“矛盾空间”就属于空间的解构和重构的行为。

(三)丰富艺术表现手法

如今,数字化技术是一种便于操作的全新表现工具,它以其先进、准确、表现力丰富的特点,对手工绘画提出挑战。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根据需要输出相关的造型、肌理、不同的视觉等方面的信息,制定不同的方案。作为一种创新和试验的教学,设计素描和数字化表现的结合有着过去传统素描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也使我们从单一的手绘技法中解放出来。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艺术构想和创意上,从而使设计手段与设计语言更加丰富,设计风格与形式更加多样化,以往手绘无法完成的创意构想能用数字化表现而轻而易举地完成。然而如何使设计素描教学与数字化表现更完美的结合,仍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认真研究与探索。

(四)加大思维拓展训练

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疆域,是设计素描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伴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工业产品造型、建筑、服装、包装等领域,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得到应用,任何奇思妙想的设计在这些领域都可能得到实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出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天文地理、自然生物等学科领域,引导学生能从宇宙万物中获取创作灵感。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创意设计素描的侧重点在于创新之上,但是素描创意的造型也要避免脱离基础语言的“瞎创”,尽量多地创造出相对稳定、有意义、意境和特色的形象和作品。

三、尝试阶段教学,分层次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由纯粹的直接写生改为“写真—默画—创意表现”教学三阶段.并在每个阶段明确教学的重难点,有的放矢的展开设计素描教学。

第一个阶段是写真。即照着物体客观写生,这是素描教学最基本的环节,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画者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注意范围,维持注意的持久性。第二个阶段是默画。在直接写生的基础上,默画是对物象充分观察之后凭记忆绘画,在充分把握原形态进出上进行“形”的变化,变化后的形态在结构、内轮廓方面仍与原形态有明显的逻辑性和联系性。第三个阶段是创意表现。它是在直接写生和默画基础上进行的想象性再创造,是素描与艺术设计结合最为紧密的环节。一般可以分为写实创意表现和抽象创意表现几个课题进行教学。创意表现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创作者的个性特征。

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写真、默画、创意表现是艺术设计素描教学的三个阶段,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互有联系又相互交错,不能截然分开或孤立进行。写真是基础,默画是桥梁,创意表现是最高层次的体现,三者之间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落实创新素质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水平

“陌生化”理论的精髓在于敢于突破,敢于不断的推陈出新。而创新素质教育的根本也正是在于不断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它包括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个方面的培养和塑造,使学生不墨守成规,敢于提出问题和探索新的问题,充分彰显和发挥自己的个性。

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来要求学生,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创新,使之学会不同于它人、不同于己的新的思维方法。学生在课堂内的写生,经过教师的启发,扩展延至课堂外,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了精神上的快乐,而且亲身经历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审美活动。与以往的机械的、纯客观的传统设计素描教学不同,它更注重人与物交流,非常易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因此,对其进行全面的创新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他们建立和完善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獻】

[1]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2]单德林.设计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3]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

[4][美]艾德华.像艺术家一样思考[M].张索娃译.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5]宋建明.设计造型基础[M].上海:上海书画社,2000

[6][瑞士]约翰·伊顿著,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其发展[M].曾雪梅,周至禹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创意陌生化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浅谈运动品牌标识的设计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