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2013-04-29刘静
有人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会使人在“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柳暗花明”;会使人在三尺讲台领略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渗透创造教育,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一、从理解词语入手,拓展学生的思维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小桔灯》一课,文中写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着我……”其中的镇定、乐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从哪里能看出小姑娘勇敢的品质学生却说不出来。笔者想可能是定势的作用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多数人理解的勇敢往往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笔者让学生列举他们所理解的勇敢行为,果然,学生举出了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董存端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对此,笔者说:“这些都是勇敢行为,但也有—种勇敢,平平淡谈。”学生中有人举手了。他们的思路从战争年代回到了眼前:
“敢于当面指出班中小霸王的错误。”
“不怕做难题。”
“敢举手回答问题。”
“敢于当众承认自己的错误。”
“敢于面对艰难的生活。”
这些回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勇敢”一词的理解,这会儿再理解“小姑娘”的勇敢,学生就会回答了:“独自面对生病的母亲、贫困的生活,不悲观,而且充满信心。”
在回答的时候,有的学生眼中闪闪发光,大概有人与小姑娘有相类似的经历,同学的回答引起了他们的同感。笔者趁势这样教育学生:“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随时可能有风浪,有险滩。缺少勇敢的人即使是晴天白日,他也会感到暗无天日;即使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他也会感到举步维艰、如临深渊。但只要你具备了勇敢的精神,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生活,即使处在黑暗中,你也会心中充满光明;绝望的时刻,你也会满怀希望,你的理想的航船,也一定会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同学们,你愿做个勇敢的人吗?”一席话,深刻地挖掘了课文的思路内涵,又增强了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二、让学生设身处地进入角色
如果让学生学习阅读课文,只是循规蹈矩地回答问题,学生会因为事不关已而感情不投入,理解也不深入。但是如果让学生充当文中角色,进入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起来,思维也会活跃起来。比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写的是两个骗子为皇帝织了一件衣服,声称任何不称职或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所以皇帝、文武大臣、老百姓都不敢戳穿骗局,愚蠢至极的皇帝更是将之“穿”了出去。在学习完课文后,为了拓展学生思路,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文中的皇帝,你用什么方法识破骗子的骗局?”学生在稍事思考后立即纷纷举手,整个课堂也为之活跃。学生的答案大体有以下几种:
1.把衣服挂在一所房子里,让骗子去找。
2.让一群士兵中的一个穿上,让骗子指出哪一个士兵穿着。
3.让骗子脱光衣服后,自己穿着织的衣服上街走,看别人怎么说。
4.找个人穿上后从外地找个不明真相的人来证实。
5.用衣服兜苹果或用布匹做秋千,看看会怎么样。
6.用火烧看有没有味,有没有烟。
7.让骗子当众织布,看生丝是否减少。
8.问问骗子的师傅是谁,派人去查实。
9.既然看不见的是愚蠢的人,那么可以用手摸一摸。
10.可以用秤量一下,看有没有重量。
11.冬天时让骗子织身衣服穿上看冷不冷。
12.把衣服放在衣架上滴几滴血看会怎么样。
13.用骗子织的布造伞,看能不能挡雨。
如果不是时间有限,学生会列举更多答案,这些答案都能从不同角度戳穿骗子的把戏。可是,为什么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竟然没有想出来呢?当笔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皇帝的无能。笔者想,此刻学生的大脑肯定在急速地运转,他要使自己的答案跟别人不一样。显然,这样的思维训练,比单纯地分析皇帝如何昏庸无能要全面深刻得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识破骗局,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样,就使课本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而这几种结合的切入点,正是创造思维的训练。
三、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谈学习课文的心得体会
《黔之驴》这篇课文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文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地方。但是如果只是将教参中本文的寓意让学生抄录下来,或者只是一刀切地要求这样一种答案,那学生得到的将只是一句浅显的空话,学过之后将会像过眼烟云一样,留不下一点思想的沉淀。为了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印象,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习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稍作思考后回答:“做事要敢想敢做,有胆量有谋略才会成功。”笔者肯定了这种说法,发现有的学生准备记笔记,他们可能是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笔者进—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如下几种意见:
1.贸然行动将一事无成。
2.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善于用心计是成功的关键。
4.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
5.做有把握的事情。
6.不要被表面的庞大吓倒。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能战胜它。
以上观点,都是从老虎的角度考虑的,有一个学生却从驴身上得到了启示:
“做人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否则将招来大祸。”让人听后感到人生之险。
也有一个学生借着这种思路进行逆向思维:“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终归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以上两种观点都不免让人感到悲观,有一个学生却是这样说的:“要想在世上立足,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这样的说法给人一种信心和鼓舞,让人感到了奋斗的必要,看到了自强不息者的光明前景,引起班级中一阵热烈的掌声,老师也为之赞叹不己。这样的思考,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地挖掘出了故事中深刻的思想内涵,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给人许多人生的启迪。
四、民主的气氛,宽松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好像一株参天大树需要阳光、水、空气的呵护,星星之火借风以成其燎原之势。创造性思维的幼芽、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更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七根火柴》一文,作者开头渲染了一种非常恶劣的环境:暴雨、天凉、地湿。突出说明了这种环境条件下,火柴的重要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笔者问学生:“在这种条件下,红军战士的衣服湿漉漉的,也没有熟食可以吃,没有火柴怎么行?”笔者满怀信心地以为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不行。”不料有个学生竟说:“没有火柴也行。”一下子引得学生们的眼光都向他看。笔者也感到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但是这时笔者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让他说出他的办法:“可以把一个子弹掰开,把里面的火药倒出来,放在一堆柴草上,开枪点着火药,就引起火来了。”他的话提醒了别的同学,他们都瞪大了眼觉得新奇,笔者说:“还有别的引火方法吗?”学生有人回答:“可以钻木取火。”“可以用击石生火。”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办法都能取得火种,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还是使用火柴方便,有把握,也节省弹药。这样,加深了学生对当时红军艰难处境的理解,也加深了对“七根火柴”重要性的认识。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如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不能入得书,则不得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于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只有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人”“文”才会撞击出绚丽的火花,我们的课堂才会绽放异样的光彩。
(刘静 山东省胶州市第四中学 2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