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楼梦》中刘姥姥的非凡人生
2013-04-29王海萍孟崴刘东妮
王海萍 孟崴 刘东妮
摘 要:刘姥姥在《红楼梦》中以其平凡的生活经验展现其非凡的艺术人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超乎常人的见识为自己及家人赢得生活的保障;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无穷无尽的智慧给贾府众人带来快乐的同时更为自己赢得一份信任,加之心存感恩,重情重义,也为自己赢得人生的财富、人格的升华。
关键词:乐观 智慧 感恩 情义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小说中的小人物,但是如果谈及她在小说中所占的戏份,却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脂批,刘姥姥在《红楼梦》里三进贾府,一进荣国府主要目的是寻求帮助,获得救济,最后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凤姐的接济。二进荣国府,她带来自家种的水果蔬菜等野味,目的是感恩救助,这一举动感动凤姐,结缘贾母。后四十回中,应是又写了一次:凤姐病笃,以巧姐相托,在这里刘姥姥可说是位“侠士”、也是凤姐的“恩人”。正是在这一连串的情节发展中,为我们展示出一位独具现实魅力的村妪波澜起伏的非凡人生。
一、积极乐观,见识非凡
刘姥姥对于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向上。刘姥姥是个乡村老妪,她和荣国府之间的关系,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相隔几辈的连宗之亲。刘姥姥在女婿家里生活,一心想着要帮助女儿、女婿把生活过起来。她没有文化,但却有着非凡的见识。在未进贾府之前,刘姥姥便为整日只知唉声叹气的女婿谋划着生活的出路。她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成功与失败。可见刘姥姥对于生活有她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在刘姥姥看来,如今虽然远离城区,但是终究也是天子脚下。这番言语呈现出刘姥姥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为了去贾府寻求帮助,刘姥姥翻出了她二十多年尘封的记忆,清楚地记起自己当时去过王家的情形。所以,她对于“打抽丰”所可能碰到的羞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刘姥姥愿意亲自舍着老脸去荣国府撞撞运气。同时,她想到利用人们怜老恤幼的心理,带着外孙板儿前去,说不定还会有些机会。她努力去争取自己分析所得的每一条可能被救助的机会,并把自己这种乐观心态付诸实践。
刘姥姥虽然是乡村之人,但生来见识非凡。刘姥姥二进贾府,凭直觉感到这个家庭老太太和公子小姐是主角,懂得投其所好。刘姥姥似乎是天生讲故事的行家,不用多费神力,便能编出受众人欢迎的故事。“雪天抽柴”是刘姥姥在贾府即兴创作的第一个故事,讲一个十七八岁的漂亮小姑娘在雪天里取柴草。刘姥姥讲的故事,应是源于她看到贾母身边那群漂亮的小姐、丫鬟,因此她相信贾母身边的这群小姐们肯定是愿意听的。但贾母猜测这故事情节是过路人抽柴草去烧火。这一猜测恰巧应验——贾府南院的马棚正巧失火。所以在贾母的要求下,快速地转移了话题。刘姥姥显然接受了刚才讲“柴草”差点出事的教训,又讲了一个万无一失的故事。讲“长寿老太太感动观世音菩萨”的故事,使贾母格外高兴,而且贾宝玉正是十三四岁的年纪。
二、言语朴实,智慧无穷
刘姥姥凭着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无穷的人生智慧。对于生闷气的女婿刘姥姥劝他“守多大碗吃多大饭”,刘姥姥虽目不识丁,但她所说又不无道理。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时,当她看到荣府门前车水马龙,她深刻感受到“侯门深似海”,打听周瑞家的时,她称呼门口那些仆人“太爷”,又是“烦请”,行事无比小心,对自己的言语运用极其讲究,让人听了心情顺畅。与周瑞家的谈话,朴实婉转,叙说清晰,抓住其炫富心理自然愿意为自己引荐。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天然野味,带着诚意,使人如沐春风,也使她有机会结缘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与贾母的深度沟通,更体现她本色又智慧的特点。称呼贾母“老寿星”。肯定自己“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这朴实且得体的交际语让我们体会到小说开始即第六回称刘姥姥是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虽然久居乡下,但她的人生经验使她懂得如何正确面对。
从”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到“怡红院劫遇母蝗虫”这几回我们看到刘姥姥配合凤姐鸳鸯,心甘情愿以自己的丑博得贾母的开心。甚至故意插科打诨,引得贾母及众人发笑,刘姥姥以自己特有的为人处事风格,给贾府带来空前的欢乐。她是个极具交际智慧的农村老妪,。当丫鬟给刘姥姥送来“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刘姥姥极力调动自己的幽默细胞。当凤姐有意把一碗鸽子蛋放到刘姥姥面前时,刘姥姥起身便大声说着:“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就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她的有意为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贾府里,上至贾母,下至丫鬟,痛痛快快地笑了一场,言语之间无处不透露着诙谐。刘姥姥是极具智慧的,但这智慧背后,是她难以言喻的悲凉。由于刘姥姥的本真、淳朴,为她赢得贾府的人气。刘姥姥能够有勇气走进贾府,是因为她担负着改变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重担,所以,她心甘情愿去贾府碰运气,想要得到贾府的帮助。这种内在的坚韧、甘于奉献自己的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其平凡人生中非凡的一笔。
刘姥姥机智也不乏智慧。她对贾府各色人等的心理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并且懂得在适当的时机迎合他们。当凤姐命人把刘姥姥的“金筷子”换成“银的”的时,刘姥姥觉得无论是金的筷子还是银的筷子,都比不上他们乡下人家用的竹筷子顺手。表面听来似乎是抱怨,但实际是在称颂贾府的富有。行酒令时,对于没什么文化的刘姥姥,她依然敢于大胆参与,同贾府众人打成一片,尤其和鸳鸯配合的天衣无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正因如此,让贾母更觉得这位老人有趣、朴实,这点着实又打动了贾母。这可笑的言行貌似拙劣,实则也是刘姥姥的一种交际策略,这其中都饱含着刘姥姥特有的人生智慧。物质的贫穷不可怕,但智慧如果贫困,那么人便是浅薄的,令人可悲的。刘姥姥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她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身体力行,使她的智慧熠熠生辉,无形当中,走出一条独具刘姥姥特色的“求生之路”。
三、心存感恩,情重意浓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感恩之前凤姐赠与的二十两银子,也正因她的这份心意,刘姥姥有机会结识了贾母和凤姐这两位在贾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刘姥姥特意带着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来感谢贾府对自己的帮助,礼虽轻,但情意却很重。刘姥姥自己也清楚,所以她向平儿解释,说明这些农产品是自家地里最好的,特意留着给贾府的夫人、奶奶、小姐们送来,为的便是表达自己的感恩心意。而对于凤姐、鸳鸯对刘姥姥的故意取笑、百般戏弄,刘姥姥没有丝毫怨气,甚至甘心做他们的“女清客”。这都源于刘姥姥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心对待贾府的每一个人,用她朴实且富有智慧的语言表达她的感激。所以,她愿意牺牲尊严换得对贾府的报答。她的这一番感恩之举深深触动了贾母、王熙凤等人,尤其凤姐在刘姥姥临行前,还托她为自己的女儿取名“巧姐”,刘姥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信任,就是源于她做人本分,做事实在,是个真真正正的好人。刘姥姥的诙谐,如同她那道道深邃的皱纹,凝聚着人生的经验、智慧,是她大智若愚的深刻表现。
刘姥姥心存感恩,在贾府衰败之时,她挺身而出,不顾一切地帮助凤姐,王熙凤把巧姐交与刘姥姥。刘姥姥不贪图贾府的钱财,更不是见利忘义之人,她一心感恩贾府里帮助自己的人,而且这份感恩情真义切。对于一个乡村老妪,有如此为人处事的能力以及修养和胸怀,实在令人心生敬意。刘姥姥情重义浓。第一百一十九回,由于她受了凤姐的亲口委托,带着板儿不顾及自己的高龄四处打听、寻找巧姐的下落。终于把巧姐和平儿救了回来,并且不顾自己的安危把巧姐连同平儿一起接到乡下躲藏,还给巧姐说了媒,这种举动着实令人钦佩,她的侠肝义胆,不畏强暴,充满一身正气,不得不令人为之惊叹,所以一些学者把刘姥姥定义为“侠士”,这种人格的升华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芒。刘姥姥这种非常重情重义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使人们充满无尽敬佩之意。
综上所述,刘姥姥看似是《红楼梦》里微不足道的一个人物,但却潜藏着生活的大智慧。刘姥姥凭借对事情的积极乐观,对人情世故的不凡见识,凭着多年的人生经验,用朴实、敦厚的语言表达生活中蕴含的无尽智慧,用看似卑微的智慧赢得贾府众人一次又一次的信任。更是因为刘姥姥对贾府的那颗赤诚、感恩之心,自觉地重情重义之举,成就了这位老人不平凡的人生。在这样的生活中,她感恩、重情、重义,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她的无尽魅力,刘姥姥在平凡生活中使她不平凡的人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周思源 《周思源看红楼》,中华书局,2005年
[2]中国红楼梦学会《话说<红楼梦>中人》,崇文书局,2006年
[3]杜贵晨 《红楼女性》,中华书局,2006年
作者简介:王海萍(1973-) ,女,内蒙赤峰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小说;孟崴(1979-),女,内蒙赤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伦理学;刘东妮,女,内蒙赤峰学院09级本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