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3-04-29周琴皎
周琴皎
[摘 要]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因此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各种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主动自学,积极求索。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研究教材教法与学情,善于运用多样的方法,有序合理地推进教学的开展,使课堂教学富有节奏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诠释重难点,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1. 课前自学的习惯
学习由课前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为了使学生上课更加主动,更好地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教师就必须注重对学生课前自学习惯的培养。当然,课前自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可以拟好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指定的内容,并要求自学后作出回答和提出疑难。如在教学《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可以展示这样的课前自学提纲:(1)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有哪些?(2)主权国家的地位如何?其构成要素有哪些?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履行哪些基本义务?(3)主权在国家构成中有什么重要性?(4)什么是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5)你知道国际社会中有哪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吗?请写一写,并将它们分类。
(6)联合国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它的宗旨是什么?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循哪些原则?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有何作用?(7)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如何?
2.课中自学的习惯
对于课文中许多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中给学生留出自学的时间,并通过精心创设材料情境、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课中自学来完成学习。如,在教学《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以下材料帮助学生完成课中自学。材料:利比亚位于北非,面积1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伊拉克,中国的十一分之二,可谓地广人稀,石油资源富饶,是非洲第三大产油国,储量则位居非洲第一。人口只有650多万(和北京三环内居住的人数差不多),主要是阿拉伯人(约占83.8%)。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脱离英、法的控制宣告独立,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当前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阅读材料,思考:利比亚是主权国家吗?台湾是主权国家吗?为什么?你能从中概括出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吗?
值得注意的是课中自学不能过度,更不能无指导、无提示、无具体要求,由学生一看到底。
3.课后自学的习惯
课后自学即学生在教师授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后,对本课或本单元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概念、原理的理解,课题、课节之间联系及整体思路的把握,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如,学生在学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之后,在进行课后自学的过程中可理出如下的单元知识结构。
再如,学完高一第八课《财政与税收》后,教师可布置学生通过自学把国民收入—财政—税收—纳税人的内在关系理清楚,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的思路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层次关系;然后把本课的概念和原理整理出来,找出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这样学生通过课后自学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把握课本知识的框架,逐步学会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运用。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加强对学生正确自学方法的指导
1.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人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阅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即浏览前言,通读目录,抓住重点,快速摘记,通过粗读了解课文的逻辑结构、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以及教材的基本思路;精读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教材“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读书方式。通过借助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等方式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及层次的展开,原理的论述方式、论证方法等。比如,学生在自学《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时,通过粗读至少应该把握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发展或文化传承与创新,具体包括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三部分。通过对《文化创新》部分的精读,把握以下内容: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实践,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途径包括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三条,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2.加强记录方法的指导
古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稳定的自学习惯的培养必须用好“笔记本”和“纠错本”。笔记本要认真记录老师上课的思路及补充的知识,记录课堂内外产生的思想火花,记录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错本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练习中出错的题目、典型的题目按照一定的规则(或知识、或题型、或出错原因等)整理成册,并在边上分析出错的原因及应该注意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明确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提高效果。在做纠错本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如用紫色笔记录下因知识点不明确而出错的题,用绿色笔记录下经典题,用最具警示意义的红色笔记录下因头脑发热、粗心而出错的题。
3.加强运用能力的培养
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理论只有运用于实践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政治课教学更应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和思考现实的社会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学以致用。
(1)课前时事解读。许多学科的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前5分钟的利用,政治课教师同样也应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具体做法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读多看一些与政治学科有关的报刊书籍、视频等,如《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报刊与电视栏目,然后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读最近发生的新闻或话题,充分利用这5分钟进行课前演讲,全班共享。如学生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时事进行了如下解读:①经济生活角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②政治生活角度:从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工作原则及政府权威等方面思考。③生活与哲学角度:从改革、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等方面思考……
课前5分钟时事解读的长期坚持有力地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形式。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组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把小课堂与大社会联系起来,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缪水娟.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明.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9(10).
[3]王克用.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文教资料,2011(17).
责任编辑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