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自控能力的策略

2013-04-29李长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实验操作

李长安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实验操作中的自控能力,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本文对影响初学者自控能力的因素和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作了些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实验操作;自控能力;内外因素

对于中学生来说,化学实验是一门既新奇又有趣的科目。青少年所具有的天真与活力,往往会把仪器弄坏,实验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成熟与完善的结果。

一、中学生自控能力的表现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自身动作及心理情绪的控制能力;第二,应用已有知识与操作技能预计实验结果的能力。学生的心理情绪与动作的协调性,影响使用仪器、药品的规范性,而许多仪器的破裂与学生的情绪和动作的不协调是密切相连的。当学生情绪稳定、动作规范时,仪器破裂就少,否则就比较多。自控能力强的学生,能正确地运用知识,判断实验的关键及实验过程的终点,顺利地完成实验;而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在操作中手脚动作幅度大,左顾右盼,实验连续性差,判断能力弱,难以完成实验。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对自身认识的一种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约束是实验室建设、实验仪器长期循环使用、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中学生自控能力的形成

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形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生理及心理发育的特点。中学生在生理及心理方面都处于急速变化阶段,身体在快速长高,心理发展活跃,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获得知识的愿望,但判断力较差,对有诱惑力的事物,抵抗力不是很强。如上网,很多人难以控制自己,但当他们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时,其他事物的诱惑力就会减弱,因此,学生的控制能力是具有可塑性的,需正确引导。二是环境的影响,这里只就学校环境来说明。首先是学生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相比较而言,重点班的学生在实验中自控能力较强,是暗示作用及荣誉感作用的效果。其次是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影响,若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求严格,则该班学生控制力强些,否则就较弱;再次,就是实验教师对某实验的重点、关键及要求表述得是不是明确、突出,若明确、清楚,学生理解,则控制力就强,反之就弱,这是实验操作中所证实的事实。总之,学生自控能力的提高,是由学生自身的生理及心理发育发展和正确的教学所决定的。

三、提高中学生自控能力的措施

(一)从学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着手进行。(1)学生内部因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因为兴趣可使学生满腔热情地、精神集中地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究和学习化学实验操作;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注意使用仪器的规范性;可以维持学生对化学操作的持久性,从而完成操作。当然,长期从事理论学习的学生,有机会直接动手实验,学生的情绪会大大提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许多学生在注视及期待着实验课,听说有实验课,绝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这种高昂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二)必须深化学生对实验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实验科学,其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验又深化了人们对理论的认识,可以说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化学的现在,没有化学的发展。事实证明,只有采用正确的实验手段和方法,才能取得优秀的成果。如居里夫人对放射性元素“镭”及“铍”的提取和认识,科学家们对氟元素的认识,无不渗透着科学家们的心血,体现着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深切感到实验的重要,他们才能重视实验,才能认真操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及行为。

(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操作的过程是运用思维的过程,方法是经过深思熟虑提炼而形成,是科学的,尽管学生重复的是前人做过的实验,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全新的,是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与方法。这种体验调动他们的感官,提高了感受能力,并收集信息,进行加工及验证,且手脑并用,学生难以忘记。这种操作训练,使学生智能结构趋于合理,并为形成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一 觉

猜你喜欢

实验操作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怎能让“瑰宝”毁在我们手中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实验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化学创新教学
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手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略谈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实验操作对理解物理规律的作用分析
采用不同形式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实验激趣,为初中化学课堂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