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首乌芝麻散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126例临床观察

2013-04-29王玲秀史红丽应亚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高血压病

王玲秀 史红丽 应亚美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首乌芝麻散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联合应用西药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达帕胺胶囊、美托洛尔片1~3种降压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首乌芝麻散加减治疗,治疗2疗程后对疗效结果进行分析,观察2组降压疗效、临床症状改善率、与随访3个月的血压复升率。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 (93.65%)与对照组(90.48%)相似(P>0.05),但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88.28%)高于对照组(70.48%)(P<0.05),随访6个月的血压复升率治疗组(6.78%)明显低于对照组(19.29%)(P<0.01)。结论:自拟首乌芝麻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长期稳定血压,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高血压病;肝肾阴虚型;首乌芝麻散;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27-02

2009年1月~2012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首乌芝麻散加减,联合西药选用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达帕胺胶囊、美托洛尔片1~3种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患者63例,与单纯选用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达帕胺胶囊、美托洛尔片1~3种治疗63例作对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1]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次要症状:头重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1.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拟定: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3次以上非同日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和/或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1.2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无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无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的住院患者;不能耐受上述降压药物的副作用,药物依从性差者。

1.3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本院同期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的该病病例共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3例,男30例,女33例;年龄42~75岁,平均54岁;病程2个月~30余年;高血压病1级12例,2级16例,3级35例。对照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47~72岁,平均58岁;病程3个月~20余年;高血压1级9例,2级23例,3级3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联合应用拉西地平片、依那普利片、吲达帕胺胶囊、美托洛尔片1~3种治疗, 2周为1疗程,可有针对性选择加用西药降糖、降脂、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改善脑供血、改善心肌供血。

2.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首乌芝麻散治疗。药物组成:制首乌15 g,芝麻15 g,女贞子15 g,天冬20 g,钩藤30 g,蔓荆子15 g,菊花10 g,龙骨60 g,蜈蚣3条,炙甘草10 g。加减:眩晕甚者加天麻;头痛者加川芎;耳鸣者加桑葚子;血脉痹阻,胸闷、气短,偶发胸痛者加黄芪、丹参、红花;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杭芍;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双目干涩者加枸杞。水煎温服,每2日1剂,每次100 mL,每日3次。2周为1疗程,2疗程后比较疗效。

并嘱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忌肥甘、油腻之品,控制体重,限制饮酒, 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生活方式。

3观察指标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及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眼底检查。治疗期间每日测血压3次,疗程结束后复查以上各项指标。随访3个月期间,每周来院测血压2次。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

4.1.1降压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 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 舒张压下降不及 10 mmHg, 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 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 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一项;无效: 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4.1.2证候疗效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证候评分标准,动态观察证候变化,重点于评价患者已有或新发的头晕目眩、头痛等主要证候是否明显缓解。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证侯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4.2治疗结果

4.2.12组降压疗效及血压复升率比较见表1。

4.2.2症状评价(1)2组患者治疗前主要症状分布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2)2组治疗前后相比较,均可以改善患者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酸、失眠多梦等症状(P<0.05)。 (3)2组之间差值相比较,治疗组在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酸、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的改善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5体会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易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3]。

高血压病属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眩晕多系本虚标实,实指风、火、痰、瘀,虚则气血阴阳之虚;其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之中又以肝为主。中医辨证一般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风痰上扰、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等证型,临床辨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多见。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所以《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阳盛体质之人,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化风动,血随气逆,上冲巅顶,则见眩晕,或肾阴素亏不能养肝,水不涵木,木少滋荣,阴不维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发为眩晕。如《灵枢·海论》篇曰:“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治宜滋肾填精,平肝潜阳,标本兼治。方中制首乌、芝麻、女贞子补肝肾、益精血,以达滋水涵木之效;钩藤、菊花、蔓荆子既能清肝经风热,又可平肝阳;龙骨、 蜈蚣相合用,加强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之力;天冬滋养阴液,以制阳亢;炙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共奏滋阴潜阳,平肝熄风,补益肝肾之功。以上治疗方法达到调和阴阳,标本兼治的良好效果,配合西药联合治疗,降压效果好、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靶器官保护,疗效满意,对缓解症状,解除患者痛苦,起到较好的作用和持久的疗效,同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有效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268.

[2]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

[3]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

(收稿日期:2013-06-26)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高血压病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