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秉久教授治疗肝病验案3则

2013-04-29于立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臌胀黄疸

于立红

关键词:卢秉久;黄疸;胁痛;臌胀;验案举隅

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8-0007-02

卢秉久教授系辽宁省名中医,肝胆病专家,在肝胆病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随诊,收益良多,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以供同道中人参考。

案1黄疸

周某,女,55岁,初诊日期:2010年12月9日。10天前体温39摄氏度,于某院急诊静点左氧氟沙星等。后皮肤粘膜黄染,仍发热,右下腹胀痛,食少纳呆,大便溏,小便不利。查肝功:TBIL340mmol/L,ALT 224 IU/L,AST 120IU/L。舌红,苔厚腻,脉沉弱。诊断:黄疸(阳黄),证属湿热内蕴,熏蒸肝胆所致,治宜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处方:茵陈30 g,黄芩20 g,滑石60 g,生甘草30 g,白豆蔻15 g,生苡米50 g,连翘20 g,荷叶10 g,藿香20 g,苍术20 g,生大黄5 g,丹皮20 g,生石膏100 g,知母20 g。6剂。

二诊:黄疸减轻,余症改善,小便不利。肝功:TBIL121mmol/L,ALT 87 IU/L,AST 51IU/L。舌红,苔腻,脉沉弱。效不更法,更增清热利小便之功,并酌加活血之品。上方加桃仁20 g,木通15 g。6剂。上方加减治疗1月后,黄疸消失,余症亦除,肝功正常。

按:患者系药物损伤脾胃,酿湿生热,熏蒸肝胆,肝胆疏泄不利,胆汁外溢而致黄疸。治疗上应清热利湿退黄。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大黄清泄瘀热除湿,二者合用,湿热之邪由二便而去,滑石清热利小便,此前后分消之法,吾师常用之,谓之退黄最速。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茵陈可使肝细胞坏死程度减轻,血清中ALT活性降低。[1]。再加石膏,知母清热凉血,生甘草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咸寒之剂茵陈、滑石等已备,苦甘之品黄芩、甘草等亦存。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功。

案2胁痛

安某,女,58岁,初诊日期:2012年3月28日。胁肋疼痛两年余,晨起口干苦,胸闷,气短,善太息,时有头痛,寐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滑。诊断为胁痛,证属肝胆疏泄失常,气滞痰阻,心神不宁。行气祛湿,养心安神。处方:柴胡10 g,枳壳15 g,半夏15 g,厚朴20 g,苏梗15 g,桔梗20 g,茯苓20 g,生姜10 g,竹茹20 g,柏子仁20 g,合欢花15 g,夜交藤50 g,首乌20 g,炙甘草10 g。6剂。

二诊:诸证悉轻,唯小便仍黄。舌尖红,苔黄腻,脉沉弦滑。水湿仍盛,心火犹存。更增理气祛湿,清心利尿之功。予上方加陈皮15 g,苍术20 g,栀子15 g,竹茹换竹叶15 g,6剂。上方加减治疗半月后,痊愈而归。

按:《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恶血在内。”两胁为肝之经脉所布,肝气不舒甚则郁结,可致经脉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胁肋部疼痛。肝主一身之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气行血亦行。卢师治疗时以疏肝解郁之法,投以柴胡、枳壳等品。柴胡为疏肝理气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柴胡具有很好的保肝作用,对肝损害具有显著的抗损伤作用。另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对于肝病的治疗多予调护脾胃之陈皮、黄芪等。半夏、厚朴、桔梗、生姜等理气化痰,宽胸止呕,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炙甘草调药和中。诸药各司其职,共奏良效。

案3臌胀

赵某,男,67岁,初诊日期:2009年7月15日。乙肝后肝硬化3年,腹胀如鼓,肝区疼痛,倦怠乏力,纳差,便溏。彩超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舌淡红,暗滞,苔白腻,脉沉滑。诊断为臌胀,证属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水互结于中焦。为“本需标实”之证。急则治其标,首当行气活血,利水祛湿。处方:丹参20 g,三七10 g,阿胶20 g,陈皮15 g,腹皮20 g,茯苓20 g,桂枝20 g,木香20 g,鳖甲20 g,制大黄7.5 g,桃仁20 g,土元10 g,藕节炭30 g,侧柏炭30 g,海蛸30 g。10剂。

二诊:肝区疼痛及腹胀减轻,仍乏力纳差,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血行改善,但久病正虚,水湿难去。更增益气温阳利水之功,酌加调补脾胃之品。上方去桃仁,土元,侧柏炭,藕节炭,加入黄芪50 g,熟附子9 g,车前子20 g,白术20 g,内金15 g,焦三仙各10 g。10剂。注:上方加减连续服用4个月,悉症不显。彩超提示肝硬化较前好转,门静脉高压减轻,肝功基本恢复正常。

按:臌胀病名首见于《内经》,并记载 “中满者,泻之于内”、“去苑陈莝”诸治则,对臌胀之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金匮要略》云“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张仲景所提出的肝水正是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指出臌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臌胀者,本虚而标实也。治当攻补兼施,泻实不忘虚,补虚不忘实,调理肝、脾、肾三脏。本病亦不可峻攻,恐正气愈虚,且不能收良效。方中丹参、三七、阿胶相伍,活血,补血兼止血,桃仁、土元伍藕节、侧柏两炭活血而无出血之虞,陈皮、腹皮健脾利水,附子、桂枝温阳行水,再佐以扶佐正气,调护脾胃之黄芪、白术及内金、三仙,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且脾胃复,亦有助于水湿祛除。

参考文献:

[1]尹峰.肝胆常用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6.

(收稿日期:2013-05-21)

猜你喜欢

臌胀黄疸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重症肝病用方思路与经验举隅
牛瘤胃膨胀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奶牛瘤胃臌胀病的诊断与治疗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