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举措
2013-04-29王岩生
王岩生
摘 要:目前大部分开设导游服务专业的中职学校对导游职业素质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对较弱。本文从搭建人文素质教育平台等五个方面对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举措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导游人才。
关键词:中职 导游专业 人文素质 培养 举措
众所周知,导游是一种对人文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如何有效培养中职导游服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这已经成为该专业教学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在此,笔者结合近年来所在学校该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的具体举措和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学生搭建一个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
要重视对导游专业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笔者所在学校专门开设了旅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编校本教材旅游特色语文。旅游与中国传统文化课重在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学生人生成长与职业生涯的需要结合起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从审美到认知的提升;而旅游特色语文课重在从“美育”与“情感教育”“人文关怀”的角度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陶冶情操,促成其良好的德行。两门课程要求与导游专业课保持一致,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遵循教学中循序渐进的规律,代替了以往类似课程开讲座的形式,持续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里去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这两门课程的开设从求美、求真、求善的角度为导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搭建了基础平台。
二、让人文素质培养延伸到课外活动中
在围绕导游人文素质培养的目标上,学校精心规划设计出一系列课外延伸活动。比如:每月导游专业各班级出一期“传统文化简报”;每学期举办一次诗文配乐朗诵比赛、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红土书香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结合乡土文化,导游专业学生每学期还要求学会唱两首客家山歌。以上活动,改变了以往单一封闭的课堂讲授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丰富了学生的人生感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怀
导游专业除了开设旅游美学、旅游地理、山水诗鉴赏、民歌学唱等极具人文色彩的课程外,考虑到导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是留在本地从事导游地接服务,因此,学校将原先作为导游选修课的地文特色文化课程调整为一学期的正课,并对原先的地方特色教材组织当地旅游专家学者进行了修订,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寒暑假组织导游专业的学生外出对当地景点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以近距离探寻感触区域文化的主要特色,在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满足了即将在本地从事导游工作的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怀。
四、创新教学模式,让人文素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他们的心灵
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人文素养带给他们的快乐,全力激发出他们的兴趣,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倾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在教学和实践环节,笔者尝试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专题探讨、案例分析、情景再现、角色定位、图片旅游、场景模拟等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组建了客家民俗兴趣小组、山歌演唱小组、客家美食兴趣小组、客家土楼古民居兴趣小组等,各小组开展专题讨论、现场演示、深入交流、同学老师点评。此外通过精心组织一些案例,采用多媒体技术去呈现民俗文化现象,与学生们一起来分析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帮助他们不断攀登人文素养的高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五、导游专业校外顶岗实习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机
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和行业,达到就业零适应期。因此抓住实习环节,让学生在实习阶段通过每天的跟团或带团实习,接触形式多样不同特色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以及从优秀导游那里学来的知识和经验,这样就会潜移默化,从而使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不断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导游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导游人才。
(作者单位:福建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