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诗文朗诵教学探究
2013-04-29郑苏芳
郑苏芳
摘 要:诗文朗诵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地位重要,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本文从朗诵作品的选择、诗文字词正音、诗文内容节奏解析、背景音乐配制、朗诵评价鉴赏等方面,对中职语文诗文朗诵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文诗文朗诵教学 作用 探究
诗文朗诵,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把诗文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文的思想内容,引起大家的共鸣的艺术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诗文朗诵教学,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中拓展口才、美学、声乐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诗文朗诵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灵活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明诗意、悟诗情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升学生的素养”。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对字词的识记能力较差,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单纯对字词句解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而开展诗文朗诵教学,朗诵者为更好地把握朗诵的节奏和情感,需要详细地了解诗文的词句、意蕴,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更加顺畅,学生的学习诗文的兴趣也就更好。此外,朗诵背景音乐的选择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诗文朗诵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型教学。
2.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诗文朗诵教学,朗诵前让学生自己策划准备,朗诵时让全体学生体验品味,朗诵后让学生鉴赏分析,教师在整个课堂活动中以“活动的参与者”身份参加到学生的活动和研究过程中,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只是在学生开展朗诵活动时遇到困难时,再适时给予帮助指导。这样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此外,如果把朗诵列入每堂课的常规教学环节,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朗诵,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学生自信心和创造力,更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积极开展诗文朗诵,增加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一堂完整的诗文朗诵,对于朗诵的同学而言不但亲历了搜集、整理、设计诗文的乐趣,而且体验了诗文朗诵、作品展示等成功的喜悦;而全班学生在朗诵中更可以品味诗文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由此看来,诗文朗诵既可锻炼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二、诗文朗诵过程探究
开展诗文朗诵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优秀的诗文朗诵视频以增强对诗文朗诵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具体讲解诗文朗诵的各个环节,包括诗文作品的选择、诗文字词正音、诗文内容节奏解析、背景音乐配制、朗诵评价鉴赏等,使学生熟悉各环节并加以实践。
1.朗诵作品的选择
中职语文课堂的诗文朗诵,作品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及散文诗。虽然范围较广,但朗诵者在朗诵前一定要选择好朗诵作品,因为并非所有的诗文都适合朗诵,例如格律诗大多受格律和音韵的约束,内容含蓄,篇幅较短,不太适合朗诵。朗诵者应尽量选择篇幅相对较长,内容情感有起伏,语言较为具体形象的篇目,这样更容易根据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形成自己的朗诵节奏。
通常适宜朗诵的诗文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形象鲜明,意义表达明确绝不艰深晦涩;第二,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富有节律感;第三,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容易引起共鸣,以达到良好的朗诵效果。总之,那些形象生动的散文、散文诗、现代诗及古典诗词赋都可以作为朗诵的内容。
为了在朗诵表演中发挥最大的优势,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己去选择朗诵的诗文作品,这样不仅让他们广泛阅读作品,熟悉各种不同的诗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比较、选择作品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2.诗文字词正音
朗诵的作品选好后,要让学生准确地读准诗文内容,尤其是生僻字、多音字等一定要通过查字典等形式确定标准读音。给字词正音还要注意朗诵者的方言,比如有些同学因为方言的原因,出现“h”和“f”、“r”和“l”、“n”和“l”、“z”和“zh”、“in”和“ing”等分不清楚,因此在朗诵前教师一定要训练朗诵者读准自己容易读错的字音,以免朗诵时引起笑话。必要时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一张汉语发音表,使之熟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并能对此进行区分。
此外,要有感情地朗诵诗文还要能分辨重音和音调。 诗文的重音、不是声音的轻重,而是指一首诗、一个句子中有表明主要意思的某一句或短语或一个词,在朗诵时要强调这个句子或短语、词的声调。音调表达诗人各种不同感情的变化。朗诵时要根据每句诗的情感,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出来,以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3.诗文内容节奏解析
诗歌和散文是作者在描写景物人物时直抒情怀,字里行间蕴藏着最强烈情感的文字。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先生认为,要搞好朗诵,除了普通话要说得好外,一定要理解作品的内容,并配合感情演出来。因此,在学生正确发音之后,就要研究诗文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朗诵节奏。
基调,张颂《朗读学》对它的解释是“作品总的态度感情、色彩和分量”。这个定义表明基调是朗诵全诗总的精神统领,必须贯穿始终。每一个朗诵者对诗文进行艺术再创作时,都应该对本篇作品的基调有一个鲜明的表述,“对朗诵者来说,基调是有声语言构成的总体形态。”
节奏来自诗文音节的规律、文字的疏密、语义的转换等,也就是说朗诵时既应表现诗文语言音乐旋律的节奏美,也应表达诗文内容和感情变化的节奏美。只有在朗诵的声音节奏与受众的内心节奏、诗文的文本节奏完美融合,才能达到出神入化、宛若天成的艺术神韵。
这些诗文内容的解析教导,尽管文学性和专业性比较强,但因为是朗诵的需要,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自觉,因为他们只有需要深刻理解文字作品,才能朗诵出诗文特有的韵味。
4.背景音乐配制
好的背景乐可以帮助受众很快进入诗文的意境,也可以帮助朗诵者很快进入朗诵状态。诗文朗诵时选择什么样的背景音乐,是由作品的主题以及基调、节奏共同决定的。而是否能够从音乐的海洋中寻觅到适合这一首的背景音乐,又取决于朗诵者自身的艺术综合素质和音乐鉴赏能力。一般来说背景音乐的来源有三种:一是现成的音乐作品;二是经过编辑的音乐作品,三是专门为这一首谱写的音乐作品。通常第二种情况的音乐更为常见。
选择音乐和编辑音乐,需要利用网络的优势,特别是其中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也恰好充分发挥中职生喜欢上网和喜欢动手的特长。可以说,让中职学生自己动手编辑音乐,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可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5.朗诵评价鉴赏
在朗诵完毕后,我们还应安排对朗诵进行评价和鉴赏,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听众来点评,教师只有在学生点评不完整时进行适当的补充。点评内容包括朗诵作品主题、节奏快慢、朗诵者感情、背景音乐、受众情绪、朗诵者的现场反映等。当然,对于中职生而言,我们在评价和鉴赏上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给学生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课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单位:杭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