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开设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文化选修课的必要性

2013-04-29李楠

群文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选修课跨文化交际能力

李楠

摘要: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力图证明在大学开始文化类选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 ;选修课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近现代,“地球村”的概念更是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各个国家间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更加趋于频繁。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和要求,培养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跨文化交际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之一。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日益成为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意识,使学生不但掌握外语,而且能够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自如的进行交流。

一、研究背景

为了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大学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近年来,有关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关系的讨论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只关注语言本身得训练,跨越不同文化进行交际的过程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虽然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已经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但是理论语言学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学仍然是把语言本身作为教学的唯一重要目标,文化知识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间的交流与交际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重要。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在近几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更是频频发生,使我国的对外交流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教学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关于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授语言系统本身而忽视文化导入与输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有关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必修课中,有关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模式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不但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的教学实践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很多时候大学英语必修课中文化教学部分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选择和兴趣。

而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选修课,不但是必修课的补充和完善,而且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全面能力的必要方法和手段。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公共选修课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深化,选修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了广大学者、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开设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文化类选修课向学生讲授相关的文化知识,进而补充大学英语必修课的缺失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研究设计

为了解答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文化类选修课是否能够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笔者进行了实证研究。来自吉林大学2011级的189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被选为实验对象,参加了本次实验,实验分为两组进行。其中对照组由来自动物医学一班和动物科学一班的96名学生组成,二实验组则由来自动物医学二班和动物科学二班的93名学生组成。实验开始前,两组学生的性别比例,学习英语的时间和高考英语分数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实验开始前参加了前期测试,并在实验结束后参加了后期测试。两次测试都包括文化常识,交际常识和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三部分,满分都为一百分。测试卷是根据弗莱特(Valette)的测试模式,王振亚的《社会文化测试》和杨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进行设计的,以考察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

实验开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参加了前期测试,在前测结束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分数都被收集整理并由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在总分平均分、单项平均分和分数分布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所以可以认为在本研究开始前两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水平相当,并无显著差异。

本实验进行时间为两个学期,两组学生都参与了正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而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必修课以外,又选修了“中国文化常识”和“英美社会与文化”两门选修课。两门选修课都属于文化类,分别向学生系统的讲授了中国文化和英美两国文化知识,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的背景知识;以及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实例。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这两门课还注重学生对文化普遍规律的掌握,以及跨文化意识和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在“中国文化常识”这门课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的特色,还向学生讲授其相关的英文表达,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能够自如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为了检验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文化选修课是否能够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笔者对两组学生都进行了后期测试,并对后测分数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析。对照组在后测中的各项分数虽然都比在前测测中的分数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并不明显。相反,实验组在后测中的各项分数明显高于其前测分数。将两组的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后测中两组学生在总分平均分、单项平均分和分数分布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所以,本实验在开始前提出的研究问题基本得到了解答,即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文化选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论和教学启示

本次试验表明,文化类选修课在大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重要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的关注明显不够。而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文化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有效补充。正如实验结果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前期测试中,不论是平均分还是成绩分布上都没有明显的不同;而在后期测试中,虽然两组的平均分都高于各自在前测中的品均分,但是对照组的分数只是略有提高,而实验组的分数则是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在初始条件相等的情况,文化选修课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选修课不仅是向学生简单的传授文化知识,还要促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跨文化态度。跨文化外语教学是我国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构建必修课和修选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能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跨越文化差异的障碍进行自主交流,而且能够向外传播中国文化,进而成为具有多元文化意識的跨文化人,担负起传承中外优秀文化以及沟通中国和世界的重任成为传承中外优秀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仍然存在各种缺陷和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说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以跨文化交际为导向的文化类选修课的重要性,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基金项目:吉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及建设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曹志耘.语言差异与文化心理—中外语言的文化学透视[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2]郭学勤.关于高校选修课课程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3]张友平.对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再认识[J].外语界,2003(3).

[4]王振亚.以跨文化交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猜你喜欢

选修课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中管弦乐的选修教学
基于构建双语环境下的多样化选修课理论及实践
高校开设普拉提选修课的意义探析
医学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调查及能力提升研究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关于光学与现代生活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职英语视听说选修课多元考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