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湾一期陶器器形文化探析

2013-04-29蔡航

群文天地 2013年8期
关键词:陶器

蔡航

摘要:大地湾一期文化属于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存发掘中出土了多种形式的陶器,这些陶器是原始先民真实生活的见证,参照这些发掘出土的陶器,分析探究其制作工艺、器形、纹饰等,并借助相关陶器文化与原始文化研究成果,对生活在大地湾一期原始先民们对火的掌握运用,陶器器形及纹饰等所含寓意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地湾;陶器;原始文化

自大地湾遗址发掘以来,大地湾一期文化广受学术界关注,在学术界此期陶器大多相关著作中有所提及,这些著作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考古学方面:张宏彦的《考古学通论》,谢端琚的《甘青地区史前考古》,李怀顺、黄兆宏的《甘肃考古概论》等;(2)关于陶瓷的研究:熊廖的《中国陶瓷与中国文化》,冯先铭的《中国陶瓷》等;(3)彩陶文化或纹饰研究:林少雄的《人文晨曦:中国彩陶文化解读》,蒋书庆的《破译天书:远古彩陶花纹解密》等;专门针对大地湾研究的著作主要是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编《秦安大地湾: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与程晓钟主编的《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及一些相关论文。可在这些专著或论文里,通过研究大地湾一期陶器,进而探视原始文化的并不是太多。

一、大地湾一期陶器分类

大地湾一期文化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清水河与阎家沟交汇的南岸第二级阶地上,在山下的第Ⅰ、Ⅱ、Ⅲ、Ⅳ、Ⅶ发掘区均有发现。本期遗存文化堆积较薄,一般在0.15—0.25米之间分布面积有8000平方米。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有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彩陶。出土陶器按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具、生产用具和其他三类。

(一)以用途分

1.生活用具。完整可复原器214件,除个别非实用器为泥质陶外,其余皆为夹砂陶质,因烧制火候不匀,器表颜色不均匀。器物表面多见红、褐斑。陶色以红色、红褐色最多,灰色、灰褐色次之,灰黑色、黑色少见。

2.生产工具。陶质生产工具27件,主要为纺轮,约占生产工具总数的70%,另外有少量的弹丸、陶模、网坠、陶刀等。

3.其他:陶塑、陶饰品、彩陶符号陶片、陶柄等,共计27件。

(二)以器形分

(1)生活用具

1.鼎。罐形鼎。完整或可复原器14件,均深腹、平底,下附三足,可分为三型:A型,敞口,齿状唇,通体施交错细绳纹;B型,侈口,齿状唇,束颈,鼓腹,平底,下附三个乳凸状足,通施交错细绳纹;C型,敞口,圆唇,深直腹斜收,素面。盆形鼎。均侈口,圆唇,沿外略内收,深腹斜收,圜底,下附三个锥状足,分为二型:A型,基本完整的两件,侈口,圆唇,口沿有一道红色条带纹,沿外抹光后施一道红色宽带纹,口部一下施交错细绳纹;B型两件侈口较大,弧腹斜收素面。钵形鼎:完整可复原9件,分二型。A型13件,敞口,尖圆唇,浅腹,口沿施一条红色宽带纹,有部分鼎口沿内施一红色窄条带纹;B型敞口圆唇,弧腹斜收,圜底附三足口部以下施交错细绳纹。

2.圜底盆。敞口,圆唇,沿外略内收,弧腹斜收,圜底,可分为二型。A型口部以下施交错细绳纹,口沿抹光后施一条红色宽带纹;B型弧腹斜收,底部残,素面抹光,口沿施一条红色宽带纹。

3.圜底钵:弧腹斜收,圜底,分四型。A型口沿有一条较窄的抹光素面,口部以下施交错细绳纹;B型口沿有一条较宽的抹光素面,口部以下施交错细绳纹;C型微敛口,齿状唇,深腹,底部残,通施交错细绳纹;D型敞口,圆唇,深腹,圜底近平。

4.筒状深腹罐:齿状唇,筒状深腹,平底,通体施细绳纹,分二型。A型敞口,口敞程度与腹壁各有不同,有微弧腹、深弧腹;B型口均微敞,深直腹,通体施左斜向细绳纹,均为夹砂红褐陶。

5.碗。圈足碗。圜底下腹圈足,分二型。A型齿状口,通体施交错细绳纹,为夹砂红褐陶,口形有敞口、微敞,腹为浅腹(腹壁斜直)、弧腹、深弧腹;B型为口微敞,圆唇,深弧腹,素面抹光,夹细砂褐陶。圜底碗:弧腹斜收,圜底,分三型。A型通体施细绳纹;B型敞口圆唇,口沿有一周较窄的抹光素面,口部一下施交错细绳纹;C型圆唇素面,口形为直口微敞、敞口,浅腹夹砂红褐陶。

6.盘:敞口,尖圆唇,浅腹平底,素面,器形小,底部有压印的交错细绳纹。

7.壶:球形腹,素面,分二型。A型小口,鼓腹近球形,小平底微凹,素面抹光,为夹细砂红褐陶;B型侈口,圆形,束颈,平底,为泥质红褐陶。

8.杯:深腹,杯形,分四型。A型齿状唇,深直腹,平底,通体施交错细绳纹;B型敞口,圆唇圜底近平,素面,腹有深直腹与弧腹斜收连分钟样式;C型深腹,平底素面,口有盘形口、直口微敛;D型直口方唇,腹较深,假圈足。

9.勺:无复原器,俯视近椭圆形,侧视近舟形,前段口沿上翘,后端附一翘起的扁状柄,圜底。

(2)生产工具

1.陶纺轮:19件,圆形扁平体,皆为陶片打磨而成,分四型。A型素,面周边磨光,中间有一两面对钻的穿孔;B型一面交错绳纹,周边磨光,中间有一两面对钻的穿孔;C型,一面有交错绳纹周边未经磨光,中间有一单面而未钻通的小孔共一件;D型共8件皆为半成品,周边达成圆形,尚未磨光和钻孔。

2.陶弹丸:圆球形实体,素面泥质陶,直径约2厘米。

3.陶模:皆为壶形器的口沿外模残片。

4.陶网坠:圆锥形实体,素面陶刀:长方形盘扁平体,为上下端双面刃,偏锋。

二、大地湾一期陶器特点及原因

从大地湾一期文化出土陶器的器形来看,不管是这些陶器的器形种类,还是某一种器形的发展程度,都标志着此时期的陶器已不是陶器起源阶段,从整体陶器发展来看这时期的陶器大都经过多年制作过程中的改进与发展。从这各种类型的陶器来看,生活在大地湾一期的原始先民工艺制作水平和审美观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形态各异,却有某些相似性的陶器,无不是原始先民们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难彻底读懂这些陶器的文化内涵,只能是根据一些现象加以推测,因为原始审美观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观念,所以和我们今天现代人的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我们既无法去还原原始人观念的本来面目,又不能以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去先验地规范当时人们的觀念。

由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原始时期处于萌芽阶段,从认识论上看,它还处于意识发生时期,所以原始审美观在史前时代一般总是与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而现实生活主要有两个方面给,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即以人体自身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意识的萌芽,或以人体的生理构造和特征为审美对象,如性别特征、男女差异、人体结构等,或以人的活动范围和日常生活内容为其重要审美对象;另一方面是周围环境,即人生命活动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命密切相关的事物为其重要审美对象,如地势的高低起伏,河流的绵延流动,风的吹佛,火的奇迹等,这不仅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将本属抽象的观念具象化。

如果我们对包括大地湾一期文化陶器在内所有陶器器形稍加了解,就不难发现大地湾一期文化陶器如其他文化陶器一样 ,陶器的造型基本都与圆有关,或整体器形为圆形,或剖面为圆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陶器的圆形也许是来自现实生活对当时人们的启迪,因为从现有资料来看,史前人们曾广泛地使用过葫芦、人或动物的头盖骨等圆形器具作为饮食器或饮水器,也许正是在使用这些器具的过程中,原始先民们受到启发,才仿造出各种圆形的陶器,如陶碗、壶。

第二,圆形人体特有的一种生理结构,不仅人体躯干是圆形筒状,而且人体各器官也多为圆形,如头、眼睛、鼻孔、上下肢截面等,特别是女性的乳房也为圆形,因此也有人认为圆形又是女性生命力的象征,因此圆形在潜意识层次上,反映了人体的一种生理本能或者说是人类对自身的模仿。

第三,圆形是自然界与天体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形态,如各种树木枝干的剖面、果实、树叶等,其中大多数是圆形,不仅植物而且在动物中,大多数动物的器官、躯干、蛋卵以及他们栖息的巢穴等,在我们的视觉中皆为圆形;此外包括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内的宇宙的日月星辰等天体,在我们的视觉中不仅其外形一般为圆形,而且在当时人们关于宇宙的结构的学说及观念中,天空也是圆形的。因此可以说圆形是史前人类对生存环境及空间意识地具体释示。

就陶器器形来说,钵是最能体现 “圆”意识的器形之一,钵为最古老的器形之一,在大地湾一期已见其初形,钵的造型是规整单纯的半球——原分解为二的形状,只为便于放置,底部分别作成“圜底”、“圈底”、“三足”诸种形式,这是一种直接体现先民们对于圆的观念以及圆的分解现象的典型器型,在观念的根源上盆、碗之类的器型与钵也有密切的关系。其他种种器型,如壶、瓶、罐等尽管形态殊异,但他们的俯视投影图却一律呈现为规整的圆形,侧视时显出来的轮廓变化不过是拉坯成型时,圆周围绕统一轴心运转,半径缩短或延长。

参考文献:

[1]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06.

[2]程晓钟编.大地湾考古研究文集[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3]林少雄.人文晨曦:中国彩陶的文化解读[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4]蒋书庆.破译天书:远古彩陶花纹解密[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5]程金城.中国彩陶艺术论[M].甘肃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6]程征.“彩陶图画”与方与圆意识[J].文艺研究,1994(06).

[7]李岘祖.纹样新谈[J].文艺研究,1992(6).

(作者簡介:蔡 航(1989-),男,甘肃天水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陶器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M225 发掘简报
三星堆遗址出土陶器成分与夹杂物研究
前史时期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陶器制作技术
大连王家村遗址出土陶器印痕分析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东山头遗址采集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