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切莫轻“描”淡“写”
2013-04-29许志丽
许志丽
一、直击:小语课堂“轻描淡写”现象的现状分析
耳畔时常想起解晓东那年在春晚上的一首《中国娃》:“最爱写的字呀,永远是中国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可见,写字教学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随着2011年新课标的出台,我们越来越发现“写字教学”不知何时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了。回顾苏教版教材走过的十余载,在享受图文并茂的课文时,我们不难发现其间编者的一番苦心,几乎每篇课后习题和练习中都有描红这一项。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汇集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课堂,又不难发现,教材这么重视的教学环节,却被很多教师忽视。具体表现如下:
(一)追溯课外
自新课改之后,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有了认真抓好写字教学的意识,但这种意识是否植根于老师心中?在备课中教师是否精心设计写字教学这一环节?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校内近五十名老师作了调查(见附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虽然有培养学生写字的意识,但因时间不够用而忽略
写字教学情况调查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有20%的老师在备课时已备写字教学这一环节,说明部分老师已有培养学生写字意识的习惯。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平时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根本就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养成写字的习惯,认为指导学生写字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所以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课堂练字。其实,指导并批阅学生的练习纸,是“增负”还是“减负”?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不设专用的写字本,为图方便随意写
以上种种现象,究其原因:(1)老师们普遍认为分析课文的时间都不够,因而占用了写字时间;(2)从学生方面看,主要由于不明白描红的意义,也体会不到描红的成就感;(3)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根本没有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写字情况,家长也认为字写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只要成绩好就行。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还调查了一个班的同学,询问其平时通常会将字写在哪里。学生指指自己的心口,说:“写在心里。”可见,学生对待提问也持有一种马虎、随意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的问也就随着老师的随意而消失。
(二)审视课堂
审视当前的小语课堂,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地被释放出来,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但与此同时,也给许多老师把握课堂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1.轻描红式
新课改后,部分老师有进行写字教学的意识,但由于自身的准备不充分,面对学生描红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只好不理不睬,视而不见,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淡临帖式
个别老师由于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所以他的写字教学便形同虚设,只是象征性地在课堂最后一两分钟布置“现在同学们把课后生字描红一遍”的任务,学生即刻动笔描红,下课铃声一响,不了了之。
主因分析:造成老师这样对待写字教学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教师的意识问题。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提问,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总是很“幼稚”,对教学没有多大的意义。不仅会给自己的课前备课带来沉重负担,还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因此,对学生出现的写字问题经常采取的措施就是课中“视而不见”,课后“不再过问”。有效利用就成了“纸上谈兵”,有其名无其实了。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习惯于教师怎么教,我怎么记,根本不会主动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对学习总是处于一种非常消极的被动地位。
二、深挖:写字教学的意义探寻
对写字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无论从观念上,还是实践教学中,都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因此,笔者对写字教学资源的概念和价值进行了理性分析。
(一)写字教学的内涵诠释
所谓写字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部首,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笔者提出“切莫轻描淡写”这一概念,就是希望教师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所出现的写字问题作为一种素材加以高效运用。
(二)写字教学资源的价值体现
1.利于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
所谓行为习惯,是指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在课堂教学中,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呈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做到因人而异,调整教学层次,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避免了做“无用功”。
2.利于培养学生的写字意识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提高,一切学习活动都应从写字开始,没有写字就没有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各种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的提升都依靠习惯意识来维系和支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地充分进行写字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字意识。
三、重组:巧妙瓦解“轻描淡写”的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然而这些资源不加以合理的利用,就会白白流失。下面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从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写字教学这个角度切入,着重阐述瓦解“轻描淡写”的有效策略。
(一)集“字”变词——让写字教学为备课服务
法国的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原有写字水平进行教学。
1.杜绝源头是根本
要想让学生高效写字,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描红。因此笔者精心设计了“镜子记录本”。它能给学生提供了反映自己在描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和毛病的机会,及时将出现的错误和毛病记录下来,以便今后及时改正。
2.资源共享是实效
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提问有很多都是同一类型的,所以还要注意对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如教学《赶海》时,上课伊始,我这样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作家杨谦的脚步去——生:(赶海)因为这里有我许多的童年——趣事。
师:请大家举起右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个“趣”字。它是左右结构,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半包围结构,“走”的捺要写得长一些并且要有捺脚,这样写“趣”字才显得有精神。我们走着去干嘛呀?(取回童年的欢乐)“取”的大小要写得适中。好,下面在你的写字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两遍。(生写字)我们写字的时候,腰杆要挺直,“三个一”要记牢!
这样的教学,不仅教师有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趣”这个字的整体结构是半包围,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的指导是有效的。长期坚持,学生们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二)掘“词”变句——让写字教学在课堂中绽放异彩
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虽然被释放了,但写字的兴趣并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笔者认为,如果想真正让学生主动练字,恐怕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乐趣,调动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如何去掘“词”变句——让写字教学在课堂中绽放异彩呢?
1.化整为零,让课前的练字融合课堂
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将整合的三个重点话题(也称静态资源)作为贯穿教学的主问题,从而把整个课堂串成了一个整体,学生都在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学习讨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不时地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如在探究“趣”时,有的学生说:“它是由‘走和‘取组成。”有的学生说:“它是由‘走、‘耳、‘又组成。”有的学生说:“它是由‘土、‘走、‘耳、‘又组成。”……在热烈的交流中,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整个教学过程,由于有效地把学生课前的练字融合于课堂,使学生在汉字的书写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2.水乳交融,让“奇葩”润泽课堂
课堂动态资源千姿百态,稍纵即逝,教师只有拥有较高的资源意识和巧妙的教学艺术,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和开发它。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经历着识字写字、读书思考的过程,而且每一步都很实在,绝不走过场;始终遵循“增强练字的意识,讲究练字的效果”的教学理念。如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
师:你们读得那么投入,生字词掌握了吗?一起来看看课后习题3中的词语,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生自由练读)
师:觉得自己能把音读得很准确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呀,还真不少呢!我来考考你们最难的两个词(课件出示:稠密、繁衍后代)“稠”和“繁”,你有什么记住它们的好办法?
生:“稠”是左右结构,禾字旁,右边的那一捺做偏旁时要变成一点。
师评: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相信你的小手会更灵活。(师边说边写,生书空)
生:“繁”上面是个“敏”字。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繁”字上面的左边不是“每”,没有提勾。
师:你真聪明,老师都没有发现,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个字。(生书空)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把这两个生字描红,然后再端端正正地临写一个。写字要注意姿势,肩平、足安,眼睛离书本有一定的距离。(生练写)
教法贵在“无形”,学法巧在“自发”,精彩妙在“意外”。相信只要我们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写字教学这朵奇葩必将傲放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从而成就课堂永恒的精彩。
(三)汇“句”成章——让师生在写字教学中涵泳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课后的时间。
1.教师审视自我
(1)审视课堂效率: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吗?学生掌握了哪些运笔方法?间架结构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2)审视自身素养:我在哪个环节处理得比较精彩?这节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了吗?今后我打算对教学环节作哪些调整?
基于以上的问题,后来我在识字教学的处理上,先让学生回家预习,观字形、析结构,并填写镜子记录卡。如我执教的《练习四》,上课伊始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同偏旁的字“杏、李、梨、树、村”时,学生反复比较这几个字后,得出都是“木”,而“木”的位置不同,写法也就不同。“木”在左时,“捺”变成“点”;“木”在上时,“竖”写短些,“撇、捺”要写得伸展;“木”在下时,“横”要写长,“撇、捺”要写得伸展。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写字时就能胸有成竹。在指导学生书写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在指导了木字旁的字后,其他同偏旁部首的字学生领悟了方法也能写好。学一个带动一串,从自己熟悉的课本中可找出与本节课结构相同的生字,在这种寻找和书写的过程中强化了本节课所学到的书写知识。让学生掌握方法,归纳出书写要点,帮助他们准确把握书写规律。
2.学生的自我反省
在一篇课文学完之后,笔者经常这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后提问:“从本课的写字中你有其他感悟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反思和优化思考过程。通过课内外交流,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反思,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多元的评价策略
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写字教学评价策略必须实施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人是有差异的。为了让学生树立写字的信心,我们应该遵循以下规律:首先教师要有耐心,能细化指导,让学生认识不足,掌握方法以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激发信心;其次,要分层评价,考虑学生的差异,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形成勤学上进的氛围;最后,要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让他们沐浴在阳光的雨露下。
“细心聆听他们来自生命深处的诉求,耐心点亮每一朵思维的火花,尽心呵护每一颗生动的心灵,让课堂因为洋溢人性的光辉而变成生命的天堂。”这是我曾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位老师写的一段话。写字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经历,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无限魅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演绎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