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温故”戛然而止
2013-04-29张晖
张晖
近来我们学校举行了“怎样上好复习课”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展现了三节各有侧重的复习课,引起我对复习课的思考。复习课在一学期的学习任务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有每个单元后的整理复习,也有学期最后阶段的综合复习。复习课的实效性影响着学生本阶段的学业水平。要想做到温故而知新却又没那么容易,很多复习只做到了“温故”后就戛然而止,学生自然产生了学习情感的倦态。怎样的温故才能达到知新的境界,从而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构建整理的经脉,丰润知新的土壤
教材上的回顾与整理都是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引,在回顾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使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然而问题与问题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知识点之间的割裂,而且纯知识性的回顾与整理总是显得那么空洞。在回顾整理阶段,应注意知识体系建构的整体性,并能兼顾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回顾与整理时拥有具体而形象的支撑,从而呈现出回顾与整理的经脉。
案例一:在复习《时、分、秒》时,为帮助学生复习整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让知识的梳理附于学生喜欢的儿歌上。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我把有关时、分、秒的知识编成了一首儿歌,自己读一读。
圆圆一大家,兄弟12个,各有5个小宝宝,60宝宝手牵手,亲亲密密围成圆;时针短又粗,懒懒洋洋走大格,一走就是1小时;分针细又长,不急不慢走大格,一走就是5分钟;秒针更苗条,匆匆忙忙跑一圈,一圈才用1分钟;瞧这一大家,报时可是全靠它。
(学生自由朗读)
师:这每一句儿歌里面呀都藏着一些有关时、分、秒的小秘密,谁愿意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逐句理解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展开想象。
这种鲜活的整理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丰润了学生在整理回顾中知新的土壤。
二、重温学习的迷茫,刺激知新的生长
学生学习过程中曾有的茫然,是学生认知体系中困难产生的源头。一般的复习课都会在回顾整理后进入练习阶段,在反馈中发现问题,弥补认知缺口。然而所反馈的面只局限于教师所提供的基本练习,学生的认知困难是不是得到最大程度的弥补?优秀学生的学习情感是不是得到了照顾?这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新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理,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错误资源,以反例来刺激学生思辨,在思辨中明晰。
案例二:在复习“运算律”时,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的典型错题。
在引导学生回顾整理了运算律后,举行了一个主题为“分享错误经验”的活动,让学生展现自己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出现的典型错误,先自我分析错误的原因,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让同学们谈谈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如534-498=534-500-2,生1:我当时想498,就等于500-2,所以我先减了500,再减了2,没有考虑到是减498。生2:我的错误与他不一样,我是534-498-2,然后直接用534-500,可能是我想凑成整百数,现在回头看看,好像多减了。师:能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很了不起!我们应该用掌声感谢这两位同学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我很认同这个表扬,学生展示错误需要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励可以让学生勇于介绍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习惯地羞于遮掩错误。)师:那你收获了什么样的学习经验?生1:我只要想多减了几,就补几,少减了几就再去掉几。生2:我以后不会为了凑成整百数,而随便改变大小了。整个活动中较全面地展现了学生在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知难点,让学生在互动、分享、对比、纠错中明晰认知、提炼经验。
三、注重应用的开放,实现知新的融合
很多老师都将“知新”的重要时机放在了综合应用上,在综合应用中内化知识、提升思维、拓展延伸,为以后的知识留下智慧的接口。怎样在综合应用中自然实现新认知的同化与顺应?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深层次问题。
案例三:在复习《比和比的应用》时,出示:4:6。
师:你能想到比的哪些知识?
生:4是前项,6是后项。
师:你知道了比各部分的名称。
生:可以化简为2:3。
师:你是怎么得到的?
(学生口述比的基本性质)
生:我知道比值。(让学生说出求比值的方法。)
生:我还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
师:如果白兔和黑兔的比是2:3,你能自己补充一个条件和问题考考别的同学吗?
生:白兔和黑兔一共40只,白兔和黑兔各多少只?
其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生:白兔40只,黑兔多少只?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与前面的一共40只的问题进行对比。
师:我们班的小考官和学生都很厉害,老师也想考考你们,出示:原来白兔和黑兔的比是2:3,跑走了2只白兔,这时白兔和黑兔的比是3:5,黑兔有多少只?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实现了认知与思维的拔节,在思维爬坡的过程中享受学习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
师:我们有关比的研究还没有结束,(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找出比例尺)这也是一个比,它表示什么意思?
数学知识是系统性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整体性,所学知识与前面哪些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即从哪里来,嫁接智慧的接口;所学知识与后面的知识又会有着哪些联系,即到哪里去,需要搭建智慧的出口。
怎样的复习课才能在温故中知新?请别让“温故”戛然而止,“知新”才是“温故”的目标,“知新”才是“温故”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