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校企合作

2013-04-29谢林飞

职业·下旬 2013年8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谢林飞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侧重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胡锦涛同志在参观珠海技校时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中国的产品赢得世界美誉,就是中国职业教育最大的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职业教育应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双制”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业转型升级 校企合作

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很多出口导向型企业生存艰难。加上近年来,欧洲经济危机爆发,国内在房价的带动下,物价飞涨,企业人力成本年年上升,不少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面临着亏损的状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加快技术的创新、工艺的改良,提高产品的质量;加快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业。

一、产业转型升级后企业的现状

产业转型升级后,制造业的工厂将分为两部分:一小部分工厂留在一线城市,负责产品的试生产及各种样品的生产,是一个实验基地,对研发中心起辅助作用。在里面工作的员工,不仅要求学历较高(大专以上),而且对技能的要求也很高,当然员工的工资、福利也很好。从深圳人才市场来看,进这类企业的门槛较高,且需要的人较少。大批量生产的工厂将转移到欠发达的地方。这些工厂转移过去,相对于一线城市,工人工资下降,福利较差。对企业来说,好的方面是降低了人力成本;坏的方面是面临着一线生产工人和技工人才的严重不足,生产难以为继续,“用工荒”加重。

一线城市的优质企业出现假性“技工荒”(应聘的技工很多,但合适的技工很少),产业较低端的企业和二、三线城市的企业则出现大量的“技工荒”(应聘的人少,合适的技工人才更少),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必然选择。学校培养大批企业所需要的技工人才,同时加大培训、鉴定工作,有针对性地培训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他们吸收到工厂就业,这样既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又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增加了就业率,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校企合作现状

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要培养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下所需要的技工人才,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道路。

教育应该是“产、学、研”的无缝对接,但不同的教育阶段,侧重点不同。技工教育更侧重于“产、学”的无缝对接,形成梯队教育,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

技工教育的“产、学”对接,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对接)。技工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经济发展越快,需要的技工人才就越多;产业越高端,需要的技工人才就越多。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多的技工人才,对于技工学校来说正是快速发展、质量提升的大好时机。

三、校企合作的阶段以及特点

单从企业和技工学校的关系发展,并站在学校的角度上看,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1.陌路期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中国经济还没有完全融入国际化,企业基本都是来料加工型,产业落后,基本是一些传统产业,企业数量有限,工作不需要多少技术,基本上都是手工活,就业人口多。而对于技工学校来说,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然后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因为双方需求少,学校和企业的联系较少。

2.接触期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制造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遍地开花。企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者,同时也需要一些技工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职业教育迎来快速发展期,很多学校急剧扩张,万人学校不断涌现。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都销往国外,美其名曰“物美价廉”,其实国外人都称中国制造为劣质产品,虽然价钱低,但质量更低。究其原因,是企业和学校不重视技工人才的培养,把规模放在第一位。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都进入工厂的流水线,技术含量低,工资待遇低,福利差。企业来学校要人,学校给人就是,皆大欢喜,企业有了一线工人,学校就业率有保障了。

3.结合期

结合期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形成无缝对接的阶段,也是现在大多数学校所处的阶段,同时也是企业处于转型升级、从低端到高端、从对质量的不重视到重视的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取决于技术和工艺的创新、产品质量的保证。对于优质企业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技工人才,但却不是很想付出,希望学校能够培养他们所需要的技工人才。对于学校来说,此时正处于质量提升的关键期,对校企合作有着很强的愿望,希望能够在学生的培养、师资的培养、共建实训室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的深化在于双方的大胆“表白”,在于双方高层的重视,学校和企业要公平的、面对面的、认真地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定下最佳方案,立刻付诸行动,持续关注,不断深化,充分融合,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

在结合期,校企合作的突破口在师资的培养、公共实训场所的建立上。对于企业来说,要有舍得精神,一起培养好了学校的老师,共同建立了实训基地,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是为整个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使中国生产的产品更上一层楼,形成“反哺”。企业要重视学校对学生在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文字表达方面的培养。特别是电子信息类技工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大多进入制造业,对企业的7S管理要领导牵头、专人管理、全员参与,成立专门的7S工作小组。

4.引领期

学校和企业的性质不同,学校注重知识传授和研究,企业注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作为学校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学校打造成学习型企业,在企业管理模式、技术、工艺上进行创新,引领企业、行业的发展。

四、对深化校企合作的思考

当前,一线城市出现了假性“技工荒”,这些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并不是很多,但要求高、待遇好。学校要寻找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双方在师资培养、公共实训室的建立,以及部分优秀学生的实习上达成双赢方案。大量制造业转型升级,工厂转移到一些偏远的地方建立了产业园。但面临着严重的“技工荒”、“用工荒”。为帮助企业再次发展,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技工人才,校企合作下的“校园、产业园”对接被推到了大幕前。对于“双园对接”,有两个方面可以思考:一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二是培训、鉴定工作市场化。由于很多工厂实行学历不同,最低工资标准不同的做法,可以在产业园的员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中,找到一些对学历提高有兴趣的人,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或通过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等方式达到“招生即招工”的效果。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需要双方的诚心、通力的合作、无私的奉献,这样才能使企业走得更远,学校发展得更好,国家经济才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槿,林仙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2]陈锡勇,余晓华.试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D].职业教育研究,2011(5).

(作者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黑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