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微观察:走进那一个学生的真实

2013-04-29李伟忠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3年8期
关键词:自然段对象课堂教学

李伟忠

听课,通过观察课堂来研究教与学,它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堂微观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式,是通过对课堂中某一个学生的学习细节的全程、全景式观察与记录,深入剖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对教与学作出评价的一种课堂研究方法。微观察以单个学生为研究对象,细致入微地关注着这个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轨迹,进而以点窥面、以小见大,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一、为什么要开展课堂微观察?

课堂微观察是“本原性研究”的基本要求。教育需要回归,回归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本原是什么?就是真正地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儿童立场”,去打造“学的课堂”。课堂微观察,直接指向那个大写的具象的“人”。由关注“一群人”,即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转而关注“一个人”,即课堂中的某一个学生,通过对这个人的全面观察与细致分析,形成对教与学的思考和建议,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最后达到回馈“一群人”的教育目标。

课堂微观察是“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趋势。张韫在《上海教育》中撰文称:“数据时代已然来临。”2013年是大数据的元年,让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能够借由前沿技术的发展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可能,从而让研究“人性”成为了可能。对于课堂教学,听课者以往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进行一些模糊评价和质性分析,很少有确凿的翔实数据。而课堂微观察,则是一项量化的纪实性研究,坚持“从数据入手”“让数据说话”,其研究结果显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课堂微观察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走向。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课堂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个别化教育策略。个性化教育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有一个基本理念: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素质。“知识结构”是指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它的完善体现在结构的优化上,主要是由教师通过学科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架构。“思维模式”属于学生个体的认知习惯,主要靠学生自己在不断摸索中建模。课堂微观察,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对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如何进行课堂微观察?

课堂微观察有五个基本步骤:确定对象,观察记录,访谈检测,分析统计,总结反馈。接下来就以观察一位教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确定对象

选择观察对象,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典型性,不是关注拥有“两条杠”“三条杠”的“尖子生”,也不是关注智力和行为具有明显缺陷的“问题生”,而是关注处于中间状态的“普通生”;二是便捷性,应选择在听课者视野范围之内的,可以全方位观察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我坐在教室的右侧,于是便选择了一位坐在最边排的小A同学作为观察的对象。

2.观察记录

在课堂中,观察者在关注教师和全班学生的同时,还应用“第三只眼睛”观察“那个学生”,用心记录下他(她)的每一个课堂行为。我认真地观察着小A的一言一行,随时将他的表现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中。以下就是对他的前10分钟的课堂记录:

课 堂 观 察 记 录 表

观察对象:小A

行为

时间 举手 讨论 实践 阅读 书写 观察 思考 倾听 无关活动

第1分钟 √

第2分钟 √

第3分钟 √

第4分钟 √

第5分钟 √

第6分钟 √

第7分钟 √

第8分钟 √

第9分钟 √

第10分钟 √

3.访谈检测

在课结束之后,观察者要对观察对象进行跟踪访谈,主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入手,了解该学生的课堂所得,也可对该生的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询问。我走近小A,从四个方面对他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一听”——请他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他的朗读基本上做到了正确与流利;“二问”——请他说说对第六自然段中的“24小时”和“十几个小时”的理解,他语言表达欠规范,自主感悟不够贴切;“三看”——翻看他的课本,发现他在文中做的笔记很少,第三自然段中所画的关键词语还漏找了一个;“四查”——查阅他的课堂作业本,发现每课的作业量较多,而作业的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是词语抄写和造句练习。

4.统计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观察记录表”的相关记录进行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完成“课堂观察记录统计表”,并作出对应的分析。我根据小A的课堂表现,整理完成了统计表:

课 堂 观 察 统 计 表

观察对象:小A

行为表现 举手 讨论 实践 阅读 书写 观察 思考 倾听 无关活动

时间(分钟)

(教学总时间41分钟) 2 4 0 8 1 2 4 17 3

所占比例(%) 4.9 9.7 0 19.5 2.4 4.9 9.7 41.6 7.3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倾听”依然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整堂课中,一般的学生几乎用一半的时间在听老师讲解或同学发言;(2)学生拥有较为充分的阅读时间。整堂课安排近五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是比较合理的,但阅读形式仅是齐读和自由朗读;(3)书写的时间显然不够。在整堂课中,小A动笔的时间仅仅是1分钟,是用来画出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几个关键词;(4)出现了3分钟的无关活动。一是出现在第9分钟,小A不耐烦同学的分析,专注于新买的自动铅笔;二是出现在第29、30分钟,小A在教师组织的同桌讨论之后,依然津津有味地与同桌“说个不停”。

5.总结反馈

在对个体的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典型性的推衍研究,并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课堂观察报告,及时反馈给执教者,以达成诊断教学和优化课堂的目的。

课堂微观察,其实质是强调对个体的课堂关注度。在2001年新课改之前的“前听课时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智慧、教学表演等;2001年之后的“新听课时期”,我们将目光转向班上的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在今后的“后听课时期”,我们在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同时,要用“第三只眼睛”努力实现对某一个学生的全面观察和深切关怀。

让我们靠近学生,放大学生,走进“学的世界”,走进那一个学生的真实,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真实。

猜你喜欢

自然段对象课堂教学
神秘来电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美丽的秋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