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视角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

2013-04-29骆殿兵

中小学德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思想品德诚信

骆殿兵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主观呈现,也不能再是教师的主观呈现,因此必须回归到它的本真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全局的高度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实施“以学定教”,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现实基础”走向自己生命的“成长需要”,实现教学的鲜活与灵动。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探讨,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文本解读,须有整体的视角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使用的教材有多种版本,如苏人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粤教版,等等。这些教材都是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来统筹设计教材结构,知识的整体性及系统性则相对隐晦。这种散状的知识结构,意味着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因而,无论使用哪种教材,都要首先研究它的编辑意图,包括整套教材及各个局部的编辑意图、区域的拓展点以及教材中的关键信息(如提示语、问题等),让教材向前延伸,向后拓展,从而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充满活力的不竭源泉。

在使用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过程中,很多一线老师反映新版教材体系混乱,观点罗列重复(如诚信、合作等)。这其实是一个误解。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学科主要划分成“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大块。每一块在每一个年级都要有所体现,而且要随着年龄的变化、知识的积累、阅历的增加适当提升这四块的分量和档次,使得学生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感知和行为指导。

以“诚信”为例,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活动建议是以“诚信”为题展开一次课堂讨论。苏人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具体安排是这样的:七年级上册仅在第35页指出,“诚信是经商的道德基础,是做人的最基本道理”。通过一个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诚信,明确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在八年级上册第100页则以生活的承诺为话题,涉及个人要信守承诺,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政府要打造诚信政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而到了九年级,则以完整的第5课“与诚信同行”,累计13页的篇幅来讲诚信问题。从课题就可以看出对于诚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感悟知晓的问题,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整篇课文内容详实,富有指导性,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苏人版教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编排与呈现方式上充分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将课程的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须以整体的视角来建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策略建构,须有学生的视角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經逐步形成了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应当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学生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实施只有基于学生的思维特征、知识图式,才能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因而,选取、制定教学策略必须要有学生本位的思考,力求让策略建构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成长的基础之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走向丰满,走向卓越。

例如,“天下父母心”(苏人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从独生子女的特点出发,对教材中“两份账单”等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其所构建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过生日时,我们一般都会收到父母送出的生日礼物和祝福。但就“谁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幻灯片:

第一种观点:孩子过生日时,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的是孩子。

第二种观点:孩子过生日时,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的是父母。

你赞同哪种观点呢?为什么?

生:答案略

师:大家想知道老师的看法吗?我认为: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得到礼物。那么谁最应该得到礼物和祝福呢?老师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我想通过一组数据来阐述我的理由。请大家拿出计算器,和老师一起完成此表。

展示:父母部分付出统计表

1 天 1 年 14 年

做饭(次)

洗衣(件)

生活费(元)

生:参与计算。

师:算出这些数字之后,你们有何感想?

生:略

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做1天可能不难,难在一做就是14年,而且不求任何回报。所以,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父爱和母爱,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不平凡。

这样,教师通过课中的小课题“父母部分付出”的探究,再现父母在做饭、洗衣等日常生活中的付出,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父母的辛苦,用心灵感受到父母的处境、心情和良苦用心。

经过前面的情境铺垫,交流体验,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他们都渴望儿女成才和幸福,天下父母同心。”

这时,一个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感觉不到我妈对我的关心。”“为什么呢?”该教师顺势反问。“我给您举个例子吧!”女孩说,“国庆假期我事先约好几个同学到家里玩。妈妈一听就一百个不愿意,数落我就知道玩,把学业都丢了。我一听,也不高兴了:我都答应人家了,怎么能说改就改?再说也不过是半天时间。接下来没吵几句,我就甩手关上房门。事情就这样泡汤了,弄得我在同学面前颜面尽失。我总感觉,我妈就是见不得我开心!”

面对这“节外生枝”的问题,教师心中窃喜,立即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有什么好办法避免事情发展到这种尴尬境地呢?”之后,请学生即兴模拟,以表演的方式来呈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但学生的表演效果都不理想。此时,教师看到了在后面听课的实习老师,便灵机一动,邀请实习老师一起模拟表演母女俩。在表演中,两人非常注意运用沟通技巧,每句话都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最后“母女”二人开心相拥。经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不是女儿的要求过分,也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合理,而是沟通出现了问题,要学会和父母沟通、换位思考、真正理解父母。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催生了教者和实习老师“节外生枝”的即兴表演,成就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呈现了课堂的真实价值,即立足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成长。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教育不仅要回归生活,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如果教师都能够真正关注学生的所想、所思,在教学中主动承担育人的重任,理想的教育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三、过程设置,须有实践的视角

学生课堂上经历了感悟,学了“文”,明了“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终结。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2011版课程标准也强调,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教师应贯彻“回归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在生活中体验,从而深化感悟,使德育入脑入心,形成自觉的行为。

例如,“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苏人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课包括“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分类”“我国采取了哪些行政和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四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在认知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其分类的基础上,理解我国为什么采取相关行政和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感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从而立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师在分析教材后,认为“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在于“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资源环境”。 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置上,注重以实践的视角,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的道德生命获得健康成长。为此,教师设置了如下环节: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本地有关保护环境的典型事例;上课时,让学生展示搜集成果,教师从旁加以引导;课后,设置多种活动延伸教学。

教学片段:学生展示与交流搜集成果

生1:我市每年夏收、秋收之时,都要通过多种媒体和其它各种渠道宣传“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的好处,每个同学也都成了义务宣传员。通过宣传、教育,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生2:我们家乡近年来一直实施“碧水工程”,制定鄉规民约,落实区域责任人,制定奖惩措施,等等。我曾利用星期天帮父亲清理河面的漂浮物。

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热情很高,通过课堂展示交流,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大家行动起来,家乡才能天更蓝,水更清。因此,保护环境要求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

课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环保知识知多少”的知识竞赛,与班主任沟通,开展了“环保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例如,学生回收塑料瓶,统一卖给回收站;设立废旧电池回收角;制作购物袋比赛;学生还组建了社区环保小分队,在居住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并利用班会课交流实践成果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延展了学习的情境氛围,敞亮了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大课堂”,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乐于为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保护环境成为学生长远的自觉行为。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学做合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品德课堂必须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以实践提升道德境界,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体现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作者单位:洪泽县实验中学 江苏淮安 2231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思想品德诚信
保护环境
保护环境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保护环境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