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校园文化融入在地人文关怀
2013-04-29连久慧
连久慧
摘 要:现代化的校园要融入在地元素与生活美学,努力营造开放无围墙的安全绿建筑校园,设计多样化的探索式学习空间,与大自然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设计学习活动,使学校兼具言教、身教、境教的功能。
关键词:学校建筑;在地;绿建筑;无围墙安全校园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8-0016-03
一、前言
2013年1月,来自大陆的30余位小学老师来到台湾台南红瓦厝小学参访,入眼的是优雅、美观、兼具古朴与现代感的建筑物。颠覆传统的校园建筑造型,展现出丰富的空间表情及语汇,充满建筑美学的艺术,频频唤醒空间的性灵,置身其中,可以感觉在与一栋有生命的建筑对话。红瓦厝小学利用生态工法构成透水性佳的硬铺面,将雨水回收再利用,让中水再回收用以浇灌校园植物。大量使用木质与铁制建材,墙面采用耐候性涂料,不贴磁砖,减少地球的负担。去掉制式围墙,使无围墙绿篱穿透出一种亲和力,就像绿草如茵的大草原,共同形塑了一所会呼吸的有机绿建筑校园。
现代教育不只重视言教、身教,更重视境教。不只强调正式课程,更强调非正式之潜在课程。不只要求教师努力教学,更要求提供学生同侪互动的机会。所以学校校园除了有传统的教室,更须提供多样的校舍、校园、运动场、附属设施等学习空间,以丰富人文关怀,增加探索学习的场域,让儿童能在校园中彼此学习,互动探索。孩童喜欢享受校园游戏的乐趣,喜欢到图书馆去寻求伙伴,彼此间就有了相同的兴趣与共同的价值观,这些都是现代化友善校园文化所必须具备的特质与功能。
二、学校规划融入在地、人文与美学
将小区资源与在地(“在地”,即本地,本土,土生土长的意思——编者注)特色融入课程,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生长的环境与文化特色。所以,学校在规划上不仅定位于学习中心,更应成为小区的文化集结中心,带动小区文化水平的提升,让学校与小区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红瓦厝是台南市归仁区旧地名,地名由来有二说,其一,漳泉移民于此垦聚,屋顶多盖红瓦而得名;其二,早年此地陈、李两姓设有瓦窑,销售台南府城,居民也多建红砖红瓦之厝,故名红瓦厝小学。学校规划之初,透过参与式规划设计,与小区居民充分沟通,以创造出最合乎居民与学童期待、最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红瓦厝小学不只是一所新学校,更负有传承地方精神与文化的使命,因此在建校过程中,除了不断邀集地方人士充分参与,还透过学校命名、认捐梅园、植希望树、砖瓦祈福、小区建校座谈及小区日活动等方式,唤起小区居民的认同与支持,共筑一所理想的小区学校。
台湾校园内资源对小区开放,透过校园整体配置来安排提供安定的教学区,无形中界定了小区人士的边界,而不至于干扰学童的上课活动。下课后,学校校园对小区开放使用,作为小区居民运动休闲的空间。
现代化校园的建筑规划,融入了生活美学,兼具传统与创新、古朴浪漫的建筑氛围。建筑主体以清水红砖、白墙、红瓦象征在地精神,为学生提供了美的视觉享受,让红瓦厝的孩子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长期耳濡目染以培养对美的鉴赏力,提升对美的感受力,进而达至能品味到生活中凡事皆美的境界。
三、开放无围墙的安全校园
台湾之小学校园,大多数为无围墙之校园,利用人行道树、透空绿篱、花架植栽等代替传统围墙,作为学校屏障与校园界限。校园四周有环绕之人行步道,供师生、小区民众散步慢跑。校园内部遍植树木,绿草如茵,像一座公园。放学之后及假日,小区民众扶老携幼在此散步、慢跑、打球、放风筝、溜滑梯……更常有新人来此取景拍摄结婚照,真正达成学校小区化、公园化的理念。
红瓦厝小学紧邻小区文化中心演艺厅、展览厅、国际会议厅、体育公园、游泳池等公共设施,这些都可作为校园整体之教学资源。无围墙的校园设计,不仅能达成资源共享之目标,更可促进学校与小区的良性互动——良好的小区互动本身就是开放校园的第一道防护线。
由于学校校园面向小区开放且无围墙,因此在规划设计上,必须建构校园安全体系。除了良好的小区互动外,还利用人行道路树整理、透空绿篱、花架植栽等代替传统围墙,作为学校屏障与校园界线。将厕所建置于建筑物中央,而不是置于角落,更能保护学生安全;上课时间为防止外人进入,以监视录像器辅助监控。让校园中有角落,但不会形成死角,开放校园亦兼具建构安全校园策略。
除了防止外来犯罪入侵而建构的校园安全体系外,学校针对学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还注意加强校园设施的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对清洁工作攀爬窗户的危险遮阳板或前后走廊加以特别设计,以预防学生跌落;为避免冲撞的危险,设计地板止滑材质,设计防坠栏杆扶手,或加大楼梯口缓冲距离等。
四、探索式的學习空间设计
传统的学习空间设计以老师的“教”为主,现代化的学习空间设计则应调整为以学生“学”为主的架构,以发挥学生创造性与探索性的学习能力。学校是儿童的第二个家,现代化校园必须提供多样空间,以满足儿童探索、学习、社交及安全依附之需求。
红瓦厝小学为建立弹性、多元化且涵盖室内外环境的学习空间,在教室的设计上有别于方方正正的传统,利用窗户下方位置设置书包与器具放置柜;设置教师角,老师有专用的L型导师桌来准备教材、与学生谈心;设置班级图书角,铺设温馨的木地板以方便学生看书、下棋、休憩。每间教室还有专属的后阳台和洗手台,班班都配置了教学投影机及布幕,方便老师教学。走廊的设计特别宽敞,厕所很有后现代感,各种管线外露并漆上鲜艳的橘色。特别设计的许多半户外空间,为老师进行弹性教学及学生表演提供了场地。学校校园空间真正从老师以“教”为主的架构,调整为学生以“学”为主的架构,真正体现了新校园的学习空间精神,诱发探索式的学习行为。
五、与大自然结合的绿建筑小学
台湾推行校园绿建筑,红瓦厝小学的校舍建筑具有省水、节能、生物多样化、绿化、基地保水、二氧化碳减量、废弃物减量、污水垃圾处理、室内健康环境等九大指标皆符合绿建筑的标准。校园中特意保留大面积的草地,从大门就可见到一片绿意,北侧校园更是一大片绿意盎然的草原,中庭亦是花木扶疏,充满着多样性的植物及小动物、小昆虫。校园地面设计以原生植栽、生态沟、生态池、透水铺面建立完整的生态体系。
校舍建筑除了主要结构体为R.C.构造(即钢筋混凝土构造——编者注)外,次层级构造多利用自然、可再利用之建材,如木材、清水砖或钢骨。外墙减少使用磁砖,多使用涂料,以减少资源之浪费。施工过程采取环保工法,尽量减少现场环境的污染。
学校的行政大楼是东西向,普通教室是南北向,运用深挑檐遮阳的特性及外部遮阳设计,同时利用冷空气低进,热空气高出的空气对流理论,在每间教室低处设计气窗让冷空气进入,高处设计排气窗让热空气排出,打开窗户就能享受到微风吹拂的舒适感。利用建筑手法采侧天光,引导自然光线进入室内作为光源,节省用电。顶楼架设太阳能板(如图),提供两间教室的每日用电。
学校内所有的废水都在中水室内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而雨水则储存在行政大楼地下室内,将雨水净化处理后,利用马达将水抽到顶楼的水塔,提供行政大楼的厕水冲水或是灌溉花木之用,充分实现水资源再利用。
六、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设计学习活动
学校建筑与校舍规划,必须形式跟随功能。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设计,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之学习活动。红瓦厝小学的老师,除了平日的正常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生活常规、情绪、学习态度等亦多有关心,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每位老师皆以“教育无他,惟爱与榜样而已”作为教育中心理念。
学校配合节庆设计各种活动,例如小一迎新活動、教师节奉茶仪式、教学成果发表、感恩音乐会、班亲会、亲职教育专题演讲、庆祝圣诞活动、校庆运动会、惜福市场(二手物品跳蚤市场)、唐诗闯关活动、毕业系列活动等多样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从活动中学习惜福、感恩、爱惜生命、环保、国际观等潜在课程。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家长及小区志工来协助参与,增进了亲、师、生的互动机会。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校园空间设计,成立直笛队、弦乐团、舞蹈团、直排轮曲棍球队、空手道、游泳队、田径队、桌球等社团,为红瓦厝的孩子们提供了多元学习机会。
七、结语
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必须是友善的、人文的,要融入在地元素与生活美学。求新以呈现建筑亮眼新貌,求变以转化建筑功能,求精以强化建物使用,求进以将建筑设施功能化整为零,求绝以节省浪费,求妙以无中生有。努力营造开放无围墙的安全绿建筑校园,设计多样化的探索式学习空间,激励教师士气,鼓励学生同侪互动,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来创造学习活动。如此,新的校园文化将更能兼具言教、身教、境教的功能,开创出崭新的现代化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