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春晖校园建筑的文化与教育价值

2013-04-29王国芳

中小学德育 2013年8期

王国芳

摘 要:承载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的使命,创办于上世纪初的春晖中学,在当初的设计建造中,呈现出这样的一些特点:校园选址,感化乡村;校园设计,以人为本;建筑命名,富含哲理。新校区的设计与建设,遵循“恢复老春晖,建设新春晖”的思路,做到“南北有别”但又“协调一致”。通过建设德育基地、设计教育活动、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厚重的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关键词:校园建筑;校园文化资源;春晖中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8-0012-04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发端于1908年富商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先生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此后,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刘质平、刘薰宇、叶天底、张孟闻、范寿康等一大批名师硕彦在此执教,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张闻天、黄宾虹、张大千、叶圣陶等来此讲学、考察,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百年春晖由此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坚实的名校基础,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之美誉,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学校至今完好地保存着一字楼、曲院、科学馆(矩堂)、会堂、图书馆、山边一楼、平屋、小杨柳屋等一批20世纪20年代的经典建筑,见证着这所历史名校的百年沧桑。2012年,学校成功复建了早期教学主楼——仰山楼。2013年5月3日,春晖中学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校园建筑既是春晖中学一笔独特而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一份厚重而丰富的教育资源。挖掘校园建筑的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早已成为春晖中学实施文化育德工程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一、百年春晖校园建筑扫描

现在的春晖中学总占地约50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整个校园建筑,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建于上个世纪初的老校舍,主要包括办公楼“一字楼”、教学主楼“仰山楼”、教师兼学生宿舍“曲院”、图书馆“博文馆”、大礼堂、小学部“矩堂”等。其中一字楼为二层建筑,始建于1920年建校初期,建筑面积486平方米。仰山楼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1989年被拆,2012年5月按原型在原址完成复建。2013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直播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时,曾对此楼有过特别介绍:“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这些历史上的大家们都曾经在这个走廊里穿梭,教书育人。”曲院呈“凹”字型,因与篆书的“曲”字相似而得名;拍摄过电视剧《围城》中“三闾大学”的曲院,随着《围城》的热播而传遍中华。图书馆为一幢独立的两层小洋楼,著名书画艺术家陈衡恪(师曾)应经亨颐之請题写了匾额“白马湖图书馆”,陈望道首译的《共产党宣言》早在1923年就已进入白马湖图书馆;此楼现被辟为校史陈列室。大礼堂建筑呈“人”字型,寓意堂堂正正做人,现在,学校重大活动,如毕业典礼等仍在此举行。

二是位于校园北侧的文化名人故居,主要有夏丏尊的“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朱自清旧居、李叔同的“晚晴山房”、经亨颐的“山边一楼”等。其中,平屋在校门外象山脚下,小园内平房七间,靠山面水,是春晖开校时即任教的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夏丏尊先生于1923年建造的住宅;在平屋小小的书房里,夏先生写下许多散文(后集于《平屋之辑》中),翻译了《爱的教育》。小杨柳屋与平屋为邻,是学校于1923年建造的春晖教工住宅。丰子恺先生在春晖执教期间,以校为家,安居小杨柳屋,并在小杨柳屋中画出了他的第一幅漫画。朱自清旧居是朱自清先生到春晖任教后把家眷接到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借平屋西侧三间作居室,与好友夏丏尊成隔壁邻居,与丰子恺先生旧居小杨柳屋毗邻;课后,他与夏丏尊、丰子恺、朱光潜等经常在平屋、小杨柳屋小聚,切磋文艺,畅谈人生,这里便成为白马湖文学流派的源地之一。晚晴山房,为弘一法师(李叔同)旧居,由他的好友夏丏尊、经亨颐和学生刘质平、丰子恺等于1929年专门集资建造,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1994年,上虞市弘一法师研究会募款在象山脚另择址重建晚睛山房,赵朴初、冰心和雷洁琼分别为晚睛山房和弘一法师纪念堂题匾。

三是位于老校舍南面,为适应学校发展、规模扩大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而建设的新校区,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信息楼等。新校区的设计与建设,遵循“恢复老春晖,建设新春晖”的思路,确定了“南北有别”的校园设计方向,以协调新老校舍的关系,即北面保留并修复老校舍,南面新征土地新建校区。新校区从建筑群整体体量、功能布局、单体建筑形象、走廊立面以及门窗等附属设施的设计等方面,均注意传承老校舍的建筑文脉,保持老校舍的建筑风格,做到“南北有别”但又“协调一致”。

二、春晖中学校园建筑的文化特色

名校百年,孕育了独特文化。春晖中学的校园建筑承载着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的使命,当然也烙上了鲜明的文化特色。下面主要对春晖中学早期建筑的文化特色谈一些看法。

特色之一:校园选址——感化乡村。其实,春晖中学原先择定的校址并不是白马湖畔,而是陈春澜先生的家乡上虞小越横山。考虑到“原定校址地嫌偏僻”,故改择校址于“与西斗门车站相去不过二里许,距县治亦较横山为近,交通便利,最为相宜。而且山清水秀,风景甚佳,事迹之古,说载郦道元水经注,实为全邑胜境之冠”(《校董会改择校址购地呈文及批文》)的白马湖。这也反映了经亨颐等春晖中学创办人的教育情怀——“学校不但教育学生,尤当教育社会……指导学生养成对于社会服务之观念”(经亨颐《春晖中学校计划书》),春晖中学“所以设在白马湖者,是想感化乡村”(《经亨颐校长在开学典礼时的讲话》),“至少先使闻得你钟声的地方,没有一个不识字的人”(夏丏尊《春晖的使命》)。春晖中学建校伊始,就把“教育社会”纳为自己的教育使命,由此亦可见,春晖中学能在中国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绝非偶然。

特色之二:校舍设计——以人为本。为实践“数年来所抱中学教育理想之研究”,“一洗从来铸型教育之积弊”,经亨颐在《春晖中学校计划书》中提出了建“最新式最完备之中学”的目标。为此,春晖中学在校舍的设计上,可谓是动足了脑筋。首先,根据校董会提出的“各幢建筑以二楼为限,功能要清晰,以实用为主,式样力求美观新颖,楼群间用游廊相连接”(《百年春晖》第38页)这一设想,经多方考察,吸收西北欧特别是瑞典宫廷的建筑风格,设计并建造了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行政事务楼、小学部等一幢幢既具古朴典雅之美,又含清新朴素之韵的新型校舍,给当时死气沉沉的教育界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風。其次,针对“为图省节经费而贪办事之便捷则可,独不为彼教育者利益计乎”(经亨颐《春晖中学校计划书》)的现象,经亨颐对校舍建筑的结构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行政事务楼、教学楼、大礼堂、图书室、宿舍排布恰当,教学楼中合级教室、普通教室、特别教室(理化、博物、地理历史、图画、手工、音乐、数学)、学生实验室、器械标本室、礼堂等一应俱全,这在当时绝对属先进完备之列。再次,春晖早期的建筑十分注重教育和生活功能,如仰山楼采用三架楼梯上下,走廊宽阔,采光较好;师生宿舍曲院采用单窗、中单门设计,以利于师生日常交流;各建筑之间,有游廊相连,既方便师生免受日晒雨淋之苦,更增添了校园的园林情调。

特色之三:建筑命名——富含哲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一个恰当的名字,无疑会给建筑注入灵魂和精神。春晖中学早期建筑的命名,都极富内涵。如一字楼最初命名为“归一居”,学校的教务、财务、行政决策一应事务机构均置于此——即“九九归一”,后大概因其形如“一”字,故改名为一字楼。教学主楼取名为“仰山楼”,通俗地说,是因整幢建筑像一个拉长的仰着的“山”字。往深里究,“仰山”二字语出《诗经·小雅·车舝》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在告诉学生要向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行为正大光明的人看齐;要培养高尚正直的品德,不走歪门邪道。小学部的楼名命为“矩堂”,寓有小学生从这里开始学习做人的规矩之意。再如,夏丏尊的旧居取名“平屋”,既是写实:不是楼房,只是平房;又是寄意:“高山不如平地大。平的东西都有大的涵义。或者可以竟说平的就是大的。人生不单因了少数的英雄圣贤而表现,实因了蚩蚩平凡的民众而表现的。啊,平凡的伟大啊。”(夏丏尊《读书与冥想》)丰子恺旧居取名“小杨柳屋”,丰子恺在他的散文《杨柳》中有具体说明:“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富含哲理的命名,给“死”的建筑以生气和灵气,也寄托了春晖师生的教育追求和人生态度。

三、让校园建筑闪耀教育的光茫

校园建筑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校园建筑闪耀教育的光茫,这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也考验教育者的眼光和智慧。

建设德育基地。春晖中学于2010年被浙江省委宣传部认定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全省首个以历史文化为亮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依托自身特有的人文资源,以早期名师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等名人故居为依托,布展校史陈列室,设立名师陈列馆,建设名人故居文化带、领导题词碑等众多德育点,组织纪念活动、介绍大师事迹、传播白马湖文化、感受春晖先人爱国情怀,不仅对有效开展学校德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和扩散作用。近年来,春晖中学每年接待的海内外校友及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超过万人。春晖中学的德育基地建设是对春晖校园建筑文化和学校历史传统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对广大师生和其他受教育者的精神涵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设计教育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春晖中学历来重视利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教育活动:入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全体新生参观名人文化区、校史陈列馆等德育基地,让学生感受学校的文化传统;清明时节,学校便会组织学生开展祭奠春晖先贤活动,到经亨颐、夏丏尊、胡玉堂、汪子望等墓地前,陈春澜纪念堂“春社”“春晖三贤”铜像前,敬献花圈,聆听先人事迹,默哀致敬,了解先人、缅怀先人;每年的成人仪式和高三毕业典礼,都会安排在曾举行开校纪念会、首演曹禺话剧《雷雨》的大礼堂隆重举行。把这些重要的教育活动做成仪式,会让学生的心底留下深深的母校印象。

开发校本课程。校园建筑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春晖中学依托学校内涵丰富的校园建筑,开发了独具春晖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如严禄标老师开发的《春晖先贤研究社》,就是指导学生专门研究春晖先贤的社团课程,为学校获得上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称号作出了贡献;陈燕奇老师开发的《春晖校园导游务实》,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春晖的校园建筑,把握其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导游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深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同时使春晖的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再如每年的研究性学习中,总会出现一些以校园建筑为研究对象的课题,曾指导过《春晖古建筑的现状调查与保护》《上虞乡贤研究》等众多立足校园资源的研究性课题的余国云老师说:“依托校园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能使我们师生更加了解学校的人文底蕴与辉煌历史,了解春晖古建筑的特色与保护的意义,了解春晖先贤淡薄名利,追求教育理想与抱负的伟大情感,从而达到文化渗透心灵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让校园建筑闪耀教育的光茫,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慢慢滋长,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浸润和丰富,这是校园建筑的文化与教育价值所在,也是教育的责任和智慧所寄。

(作者单位:上虞市春晖中学浙江绍兴 312353)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