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学生也需要关注
2013-04-29潘颖
潘颖
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在和学生接触过一段时间后,最先认识的是班里几个调皮捣蛋和学习特别突出、优秀的孩子。而在每个班里,都有十几甚至几十个很“乖”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往往觉得他们很听话,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是最好管理的一个群体,但很多时候会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总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那些违纪的或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其实,“乖”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注!
“老师,我多需要你的安慰呀!可是没有,你连看我一眼都没有,我这几天没有一点心情。甚至连死的心都有。”
这是我在一个学生的周记里看到的语句。我马上翻看周记的封面,见是小月。这一直是个很让人放心的女孩儿呀,虽说学习不是很突出,不爱表现自己,性格有点内向,但她懂事儿,学习努力,遵守纪律,从没有让我费心。在家长、老师和同学眼中,小月是个十足的“乖学生”,每次期末评先,她至少也能评为文明学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为什么需要我去安慰呢?
周记一般是在周一时收上来,我利用周三周四没课的时候改完再发下去。这样算来,小月出现郁闷情绪至少四天了。可我并不了解她需要我安慰的原因,在我的印象里,这几天她也并未出现什么异常的行为。
于是,借一次交作业的机会,我叫住了小月,先问了这几天她妈妈是不是还来接送她(她家离学校较远,妈妈每天骑电动车接送她和弟弟),又问了她这次考试的情况,她倒是很平静地作答。“我说嘛,小月肯定已经对这次考试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也有了下一步的打算,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的……现在你还需要老师安慰吗?” 小月是那种话特别少的女孩,听到我这样说,她笑笑说:“不用了,老师,当时我就是心情不好,现在好多了。”
在又一周的周记中,小月才给我披露了心事。原来,不是因为考试成绩退步的问题,而是近来有传言她和班里的一位男生是一对儿。她说根本没那事儿,就是因为他们是前后桌,她给他讲解数学题时,别人取笑她,但她又不善表达,只能自己生闷气,想告诉老师又怕别人知道了笑话她,也不好和妈妈说,这样就影响了复习,结果那次的考试成绩下降了。她曾经在我上课时趴在桌上想引起我的注意,可我却根本没有注意到。她说:“老师,您知道吗?当时我好想您多看我一眼呀!我多想得到您的安慰,哪怕是一句话也好。”我想象得到那时小月的无助和内心的焦虑。我在周记上写下长长一段话,向小月道歉,让她原谅老师的粗心,同时也告诉她,心里有结,就要及时化解,最后还写下了祝福的话。
从此,小月有了变化,虽说仍不和我当面谈她的心事,但在周记上却能畅所欲言地向我倾诉心里话。
在我的班里,有很多像小月一样的“乖”学生。
经过观察,我发现班里有两类“乖”学生:一类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乖”学生。这样的孩子只管埋头读书,自我封闭,和同学关系一般,少有朋友。另一类是性格内向的“乖”学生。这类学生不爱表现自己,害怕自己表现不好而引起别人讥笑,因而随大流,不越轨,凡错事找不到他,好事也不会掺和,中规中矩。我发现,“乖”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我还发现,这些“乖”学生所需要的不是一句“大多数学生都遵守纪律”,他们需要的是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需要老师像关注问题学生和优秀学生一样关注他们。
于是,平时总把目光停留在问题学生身上的我,在课间、自习课、活动课上开始把目光也投向了那些“乖”学生:在表扬学生时,不再说“大多数学生”,而是具体到名字,让那些学生“乖”的行为变成他们自信的资本。
同时,根据班里的“乖”学生的特点,我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读书活动使那些只爱读书的“乖”孩子感受到了羡慕和钦佩的目光,体验到了与人分享读书心得的乐趣;每天早读的背诵比赛,使那些“乖”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还带动了班上后进生的学习劲头。没想到,集体朗诵、辩论会、耐力较量、纪律评先等活动成为了“乖”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大大增强。
班级精神面貌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原来从不主动说话的林林开始主动和我打招呼,性格内向的俊俊竟能在全校性的集体活动中上台发言,爱好枪支的铭铭还成功举办了一次以“现代化枪支”为主题的个人讲座。继铭铭之后,川源和世钰也进行了《金融危机之我见》的展示。川源的父亲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其实,“乖”孩子本来资质就不错,不关注,可能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关注后他们有可能就张开飞翔的翅膀。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包括那些“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