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钱林说家教(二十)

2013-04-29陈钱林

中小学德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亲情家长学校

陈钱林

作者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亲情感化原则

亲情是人世间最真切、最朴素、最珍贵的感情,渴望亲情、拥有亲情,是人性的本能。孩子成长、乃至整个人生,都离不开亲情。

故事分享:给孩子讲长辈创业的故事

我喜欢给孩子讲长辈创业的故事,讲我父亲到贵州打工的故事,讲我做兼职律师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我到北京做生意的故事。

我1984年参加工作,当时工资每月仅33元,教了五年书,只有几百元的积蓄。1989年,我再读大学。尽管实现了大学梦,但贫穷激发了我创业的热情。年底,我拿出所有的积蓄,只身赴北京,推销汽车配件。从农历年二十出发,到大年三十回家,经历了人生最困难也最值得回忆的时光。这段经历,孩子俩听后常受感动,特别是三个细节,对他们影响颇深。

细节一:从上海到北京来回坐火车,都花了20多个小时,我买的还是最便宜的站票。夜间,我站累了就躺在座椅下面睡觉,脚伸到椅下,头露在过道。我说:“如果有人踩到我的头,不是没命就是变痴呆。”

细节二:在北京,与人合租最便宜的地下室旅馆。与我同住的是一个中年人,很关心我,对我说社会复杂,年轻人还是一心读大学好。我每次回来,他总是为我烧好开水。我说:“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细节三:回上海时已是农历二十九,我买了上海到温州的船票,身上只剩三十多元钱。没曾想,我在公平码头误了船。幸好有一位老人,指点我坐火车到金华再转汽车到温州。后来,在好心的司机的帮助下,才赶在除夕夜平安到家。我常对孩子俩说:“爸爸曾经是上海公平码头的天涯沦落人。”

我常讲这个故事,希望孩子俩感受到父辈创业的艰辛。我曾三次带孩子俩到上海过年。特别是在2009年除夕前一天,我带孩子俩踏着大雪去了公平码头。我想,孩子俩从中感受到的不仅只是创业精神,更是一种亲情,是一种对家庭的责任。

家教建议:让孩子感受亲情的力量

求知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亲情往往是最清晰的路标。家庭教育,要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爱与期望是亲情的核心元素

亲情因血脉而相连。“儿行千里母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在我国,家庭教育似乎都是妈妈的事,这并不妥。孩子既需要母亲感性的爱,也需要父亲理性的爱,母爱如水,父爱似山,两者不可或缺。我觉得,从亲情的视角,孩子的成长也非常需要祖辈的参与。相比于父母,祖辈对孙辈的爱体现在更加包容,亲情味更浓。在孩子俩的成长过程中,我全程参与家庭教育,我父母也都住在一起而倾注了爱,孩子俩感受的亲情自然就更多。

在向孩子传递爱的同时,还要恰当地传递期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本事,将来能够比父辈们生活得更好。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切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只是,期望作为一种传递亲情的基本形式,要避免不当期望的误区。如果家长期望过高,老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家孩子的长处相比,长期以往反而影响亲情。有些家长过于严厉,教育方法上以批评为主,使得孩子整天提心吊胆,不管孩子以后发展如何“风光”,亲情的冷漠都有可能会成为其挥之不去的阴影。

缺乏亲情是教育的遗憾

孩子需要父母亲自抚养,养育过程中的亲情是无法替代的。现在一些家长因生活所迫或工作繁忙顾不上与孩子亲近,一些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保姆或者将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对亲情而言,这些都会是很难弥补的遗憾。

孩子俩出生后,领导推荐我去政府部门当秘书,但我放弃了这一机会。相比职务升迁,我更看重亲情。孩子俩小时,我先后在瑞安教育局和瑞安安阳实小任职,常常会外出应酬。我的原则,能去能不去的坚决不去,非去不可的尽量早回家。现在回想,我很欣慰能有较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俩成长。

杲杲读小学时,有人推荐他去北京名校就读,我并不为所动。杲杲12岁初中毕业,本来有机会去上海、宁波读名校,我也毅然放弃。我觉得,孩子年龄越小,就越不能离开父母。杲杲14岁读中科大少年班后,我几乎一个月左右去一次合肥,学校附近的商店老板都认识我。有一次,我们在一家饭馆吃饭,杲杲吃鱼肉,我只吃鱼头,老板娘看到后竟然因感动而减了饭钱。这一小事被我戏称“亲情也值钱”。

以故事传递亲情

让孩子接触一些亲情故事,能从中感受亲情的力量。我给孩子俩讲过许多亲情故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在一次大地震中,儿子与几位同学被困在废墟中的三角地带,儿子坚信父亲必定会来救他,父亲坚信儿子必定坚强面对,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同学……这些故事,不仅只是让人感动,更传递生活的信念与亲情。我父母亲喜欢听温州鼓词,鼓词说唱的都是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其中不乏亲情的故事,孩子俩常听爷爷奶奶讲这些鼓词故事,不时受到亲情教育。汶川大地震后,当时网上流传许多颂扬亲情的诗歌,孩子俩读后受到了震撼,可见诗歌在亲情教育中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给孩子讲自己家里的故事,更易引发孩子共鸣。我常对孩子俩讲在大年夜为发烧的杳杳找退烧药的故事,讲奶奶送杲杲去看医生时为保护杲杲而脸受伤的故事。孩子俩出生后不到半个月,9417号台风在我老家登陆,人们在风雨中纷纷聚到安全地带,虽然我家房子老旧,但因孩子刚出生没办法在风雨中走动,只好呆在家里听天由命,过了可怕的一夜。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教育意义,从孩子懂事起,就常讲这个故事。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写成了博文,孩子俩在反复阅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让孩子感受亲情的责任

孩子俩小时,我非常在乎他们是否关心家人。在家里,谁碰到困难了、谁生病了,都应主动关心。孩子俩上学、回家都要向家人打招呼。我若晚上回家迟,都会提前打电话告诉孩子俩;我出差时,什么时候上飞机、住宾馆,都会向家人报平安;这看似小事,但却能既向孩子传递亲情,也表现出少让家人牵挂的一种责任。受我影响,孩子俩读大学后,都会定期与我们电话联系;碰到一些特别的事,或生病,或外出校园时,都会及时与我们联系以免担心。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母亲曾带我们去买点心,为了省钱,母亲只买我与哥哥的份,自己不吃。这件事虽小,却让我感受到母亲的至爱,并增强了为家庭脱贫而勤奋读书的责任心。因为这样的亲身经历,我也有意让孩子感受“家庭的责任”。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俩感受长辈为了这个家而付出的艰辛。读大学期间,我曾只身赴北京做生意,经历了挫折。这一经历虽与孩子俩无关,但我还是常给他们讲述,希望他们能体会当时我对家庭的责任心。后来,我带孩子俩去了公平码头,显然,孩子俩感受到了我当年的“沦落”。孩子俩出生前后,为了增加收入,我做起了兼职律师,这些经历我都对孩子俩说。

1992年,我从塘下镇调到瑞安县城工作,因没钱在城区买房子,每天都要来回坐车,中午连个午休的地方都没有。因县城没房子,在妻待产期时,我们在朋友的房子里借住了一个月。1998年,通过银行贷款,我在县城买了房。孩子俩曾对我说:“爸爸放心,我们好好读书,长大了赚钱给您还贷款。”

家庭是孩子远航的港湾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孩子的成长并非都是坦途,让孩子对家多一点眷恋之情,多一份怀想与责任,比任何成功都重要。家庭应该是孩子永远的港湾。我常有意让孩子俩感受到,以后是否成功都不重要,对父母来说,盼望的就是子女的安康,即使碰到天大的困难,也要坚强面对。正如网络上流行的话,“当人们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关心你累不累的人,才是最爱你的人”,用这句话来形容亲情,是最恰当不过的。

我曾与孩子俩共同阅读一篇感人的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孩子不争气,干尽了坏事,无脸见母亲而离家出走。几十年后,实在走投无路,他悄悄在夜里回到老家,发现老房子的门没有上锁,家里还点着一支蜡烛。母亲醒了,看到孩子回家,深情地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当孩子责备母亲怎么不闩好门就睡觉时,母亲说:“闩了门,你万一推门不进,认为我不在人间了,又离开了家,这怎么办?”这个故事传递了“不管孩子以后表现怎么样,父母依然对孩子好”的意思。后来,杳杳问了好几次:“如果我表现不好,爸爸还认我吗?”我说:“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愿意为孩子牺牲一切,就算你变成坏蛋,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杳杳很感动,表示“绝对不会变坏!”

家校互补原则

学校教育更多地关注共性,家庭教育能更好地关注个性。家校合作,更利于寻求共性与个性的平衡点。

家教故事:杳杳读初一

杳杳小学时基本没什么作业,一般晚8:30就睡觉。2006年,杳杳刚读初中,课业负担明显加大,常常在就寝时间仍未完成当天的作业,睡眠无疑受到了影响。

一次,晚10点我回到家,杳杳还在做作业,她妈妈在旁边陪伴。我让杳杳先睡觉,她却不肯,将已做好的作业本全扔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做作业。

针对杳杳的不适应情况,我努力减轻她的心理负担。我说:“读书要从长计议,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还可以考重点大学,即使考不上重点大学也还可以考研究生。彬哥读非重点大学,后来不是也考上了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吗?”

同时,我引导杳杳放低作业的要求。建议写作业时不用涂改液,写错了用笔划在旁边重写,这样可节省时间。特别是和老师商量后,老师同意经家长签字后,可选做或不做作业。之后,我引导杳杳合理分配作业时间,按每科平均分配,如果哪一科作业多了,就留着让我签字。

初中有行为习惯千分制。杳杳很好强,总希望自己得高分。早自修,她想最早到学校;作业,她想得到更多的表扬。有几次起床晚了,早饭都不吃就去学校。对此,我给杳杳讲了一个故事:一个人要穿越荒漠地带,家人给他准备好了一个装满粮食的竹篓。路上,他看见地上有一块宝石,就捡拾到篓里;看见金币,又放进篓里。为了装好路上捡到的宝贝,他竟然把篓里的粮食全部扔掉。最后,他没能走出荒漠。这个故事启发了杳杳:“我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千分制也争取高分;如果时间不够,千分制就不用太在意。”

半个学期后,杳杳慢慢适应了初中生活,心态平和了,学习习惯、生活作息习惯都有好转。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杳杳取得了班级第13名的成绩。第二个学期,杳杳的自学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成绩位列班级前茅。

家教建议:寻求家校合力

孩子入学后,许多家长就把教育责任完全“托付”给学校老师,对孩子不闻不问,这样的做法十分不妥。其实,在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在学业、同伴交往、师生交往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引导。

引导孩子热爱学校

当前,虽然大力倡导并推进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希望找到一所完美的学校,理想往往会与现实碰壁。一些家长对学校期望过高,稍有不如意,就大发牢骚,甚至不惜上诉“维权”,其结果是问题没解决,反而对孩子造成伤害。一些家长则全面否定学校教育,让孩子入国学班、私人书院或在家教育,当然存在更大的风险。

学校教育尽管存在各种问题,而总体上学校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这里不仅可学知识,还有玩伴,有不断的心灵的碰撞。家长如果能多为学校考虑,怀着对教师的敬意,更利于孩子形成热爱学校的情感,更利于孩子在学习上、人格上的健康发展。

在孩子上学前,有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学校很好的,老师都很厉害,学校的学习生活会让你感到很快乐。”我觉得,这样的话不妥当。孩子俩上学前,我对他们说:“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学校生活也会有很多挑战,有志气的人就能克服困难。”后来,每当孩子俩在学校碰到一些老师的不当言行,或者遇到一些伤心事,我都以“学校正如社会一样,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看你如何适应”的话,来引导他们理性应对。

配合学科教学

学校开设的学科课程,尽管课程方案、教材存在一定问题,但不能否定学科体系的相对合理性。在信息时代,知识多如牛毛,课程能为有效学习提供线路图。中小学的学科,大体上为母语、数学、科学、外语、艺术、体育。我觉得,这些学科的学习,在保底方面要扎实,在拔尖方面要有选择,这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杲杲小学跳级后,语文相对薄弱。语文关键在听、说、读、写的积累,于是我加强了说与读,鼓励杲杲自主阅读,包括读报纸、看课外书,阅读后再与我对话。杲杲读高中时,因丰富的阅读与说话积累,语文水平逐步提升。在中学时,杲杲非常喜欢理科学习,我引导他在初中时重点加强数学與科学学习,高中时则重点加强数学与物理学习,对其它学科放弃拔尖的要求,借此减轻学业负担。

而杳杳,语文一直拔尖,对数学与科学兴趣也浓厚,各科学习相对均衡,我就引导她超前学习。读高一时,杳杳的化学学习出现困难,我找了位名师一对一辅导,在保底上出了力。如果当时没有找名师辅导,化学的薄弱也许会影响杳杳的自信,肯定也会影响升学考试。

教师需要师道尊严

孩子俩中小学的老师都非常好。杳杳的小学班主任周老师非常关爱班级的后进生,杳杳因此非常敬佩周老师。杲杲的高中班主任苏老师是温州市名班主任。一次,杲杲在体育课上不敢长跑,苏老师陪同杲杲跑,此事让杲杲对苏老师钦佩不已。孩子俩的初中班主任都是娄老师,是位有文学功底的老师,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俩的学习以及人格发展。娄老师曾赠送书籍给杲杲,曾在博客上转发过杳杳的几篇文章,这些都成为孩子俩成长的精神力量。

每个老师都会有缺点,这很正常。孩子与老师长期在一起,产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也在所难免。我觉得,无论何时家长都应该维护老师的威信,否则有可能在影响师生关系后继而影响孩子的学校生活。杲杲读小学一年级时,在美术课上没有办法完成老师要求的画而哭了起来,美术老师置之不理,结果整整哭了一节课,全身被汗水浸湿。尽管美术老师有所失职,但我为了维护老师的威信,对杲杲说:“老师是考验你,看你像不像男子汉。”

外甥彬曾碰到一位老师,喜欢办辅导班赚外快,同学们以“老师很贪”来评价她。一次,彬说老师叫他参加辅导班,收费500元。权衡利弊后,我还是让彬报了名。上了一次课后,彬说“与上课讲的内容差不多”,不愿意再去。当孩子问“交了这么多钱怎么办”时,我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你交钱的当天晚上,老师已经把钱还给我了,你以为老师眼里只有钱吗?”彬半信半疑。我想,如果我当时与彬一起责备老师,也许心里可解气,但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做学校不能做的事

当前学校普遍大班额,教师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只有家长,才更有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孩子俩读中学时,瑞安学校的英语教学较突出的问题是把语言学习“知识化”,忽视口语教学。我觉得,如果顺其自然,英语口语会影响孩子发展。于是,我寻访到一位以口语教学见长的名师,杲杲从高一开始学习,杳杳初二时开始跟读,每周一次课,学习了两年时间后,孩子俩的英语口语水平提升很快。

如果说,学校教育在学科教学上是强项的话,那么家庭教育在做人教育上可以更有作为。孩子俩常与我谈论课本上的故事,我发现很多故事很有哲理,如果仅从知识或能力的角度分析,实在可惜。因而,每当孩子俩与我讨论时,我会从伦理学、逻辑学、哲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无形中锻炼了孩子俩的思辨能力。

掌握孩子成长的主动权

孩子的教育特别需要家长引导,甚至需要家长提供帮助。杲杲读初中时,有段时间说害怕学校,原因是做操时同学们在楼梯上跑得很快,因为个子小,好几次差点摔倒。我及时与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同意杲杲在教室里做操。杳杳有段时间不喜欢数学,原因是她解出了一道班里其他人解不出来的数学题,数学老师一连问了好几次:“是不是与你弟弟一起做的?”杳杳觉得老师瞧不起她。后来,我与杳杳谈心,解开了她的心结。诸如此类的小事看似并不重要,如果听之任之,则会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让孩子俩尝试自主学习是我在家庭教育中的特别经验。自主学习能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继而掌握成长的主动权。我觉得,学校课程因为要适应绝大多数的孩子,难度较低,那些能力较强的孩子会“吃不饱”。学有余力的孩子,只有重视拓展学习、超前学习,才能更好地培养学习能力,才可能越学越有优势。在自主学习中,孩子俩的学业负担减轻了,自学能力和学习的幸福感都得以加强,也就有了升学优势,也才有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 颜雪梅

猜你喜欢

亲情家长学校
永不凋零的亲情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清明话亲情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