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2013-04-29张文丽��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靶向

张文丽��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科应用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一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患者发生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综合征;脱发以及毛发异常;皮肤干燥以及甲沟炎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可以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现象较为常见,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皮肤的不适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靶向;抗肿瘤药物;皮肤不良反应;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67-02

近几年,治疗肿瘤的药物中分子靶向已成为肿瘤领域中的一大研究热点。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主要是利用肿瘤周围组织或细胞中所存在的一定的特异性或者是相对的特异性结构的分子作为细胞的靶点,应用某些药物能够和这些特异性靶分子相结合的抗体以及配体等,最终达到直接治疗或特异性治疗为目的的一类临床治疗方法[1]。虽然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在血液系统方面非特异性毒性能够明显减少,但是也带来了传统化疗中未出现过的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为明显的皮肤不良反应,笔者现将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及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进行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39-76岁,平均年龄在(56.29±3.02)岁,其中肺癌12例,肝癌10例,肾癌7例,乳腺癌12例,胃癌19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状态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皮疹、皮肤瘙痒症状的护理 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出现皮疹以及皮肤瘙痒最为常见,如厄罗替尼和吉非替尼,主要皮疹呈痤疮样,其发生率达到42.2%-78.1%[2]。出现皮疹及皮肤瘙痒大部分均为轻度l-2级,只有5%-20%的患者出现严重的3-4级皮疹。皮疹的分布情况常见于面部以及下背部,颈部和耳后也有但较少,护士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禁止进行皮肤抓挠,勤剪指甲,睡觉时佩戴手套,禁止使用易发生皮肤干燥的日常用品,经常涂抹润肤露。出现皮疹的患者避免太阳直射。发生皮疹脓疱时,一定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并加强机体的营养供给,而且可以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以及炉甘石进行止痒。

1.2.2 手足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多靶点药物舒尼替尼和索拉菲尼常会导致手足综合征的发生,临床中可以分为I、Ⅱ、Ⅲ度手足综合征。对于Ⅰ度和Ⅱ度手足综合征的患者应指导保持受累皮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定时将双手或双足浸泡在温水中,每次10min,冬季注意禁止双手及双足接触过热、过冷以及多刺的物体,减少发生烫伤、冻伤以及外伤的机率,经常在皮肤上涂抹凡士林软膏或者芦荟汁软膏等,起到保湿作用,同时注意手足的卫生。注意穿柔软、纯棉质量的手套以及袜子,松紧适宜,以防发生皮肤磨擦,禁止使用碱性洗涤剂进行洗涤。若转变为Ⅲ度手足综合征,患者常会疼痛剧烈,可以遵医嘱给予镇静以及止痛的药物。加强生活护理,禁止患者挠抓局部皮肤,对于破溃皮肤进行消毒包扎。对于手足出现红肿以及皲裂处可以涂抹凡士林软膏。指导患者卧床时将上下肢体进行抬高,以促进四肢的静脉回流[3]。

1.2.3 脱发以及毛发异常的护理 脱发是分子靶向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甚至出现胡须生长缓慢,头发和汗毛易断以及变卷的现象[4]。护士告知患者脱发是暂时现象,一旦停药后毛发自然再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掉发,减少对患者心理的不良刺激。可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假发或帽子,告知平时应减少梳头,选择质地柔软的梳子以减少脱发现象。

1.2.4 甲沟炎的护理 出现甲沟炎的表现为甲侧肉芽组织形成并向甲内生长,伴有周围红肿、压痛感,指甲向外侧隆起而且裂开,甚至会出现化脓性肉芽组织。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治愈的难度较大,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平日指导患者穿宽松布鞋,保持指甲卫生并经常剪指甲,适当的在指甲周围涂抹抗生素软膏。

1.3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皮肤不良反应情况。

1.4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比较后观察组患者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综上所述,尽管与传统化疗药物比较,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较少,有能够耐受的优点,但许多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会出现一些皮肤系统的毒副反应,而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非常高。患者由于对药物的毒副反应不能够完全了解,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的严重毒副反应可使患者的治疗发生中断。因此,护士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皮肤护理指导工作,不仅可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增加,最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痛苦,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石永进.靶向抗肿瘤药物“市”不可挡[J].中国处方药,2010(6).

[2] 符伟军.治疗复发或转移肾癌临床疗效与皮肤毒性反应[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3).

[3] 黄金忠.鼻咽癌放疗后中耳感染的防治[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6(5).

[4] 程朝辉.FP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8).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靶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预防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