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3-04-29李志刚孙群星范大庆
李志刚 孙群星 范大庆
【关键词】 氨磺必利;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8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09-01
为验证氨磺必利对我国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我们以利培酮作对照进行开放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资料来源为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间首次住院或出院随访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因疗程不足脱落6例(氨磺必利组2组,利培酮组4例),共完成80例。氨磺必利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47岁,平均(27.1±3.4)岁,病程5-14个周,平均(7.4±4.6)周,家庭遗传史阳性6例(15.0%)。利培酮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9-48岁,平均(26.3±3.8)岁,病程4-16个周,平均(7.3±4.7)周,家庭遗传史5例(12.5%),以上各项经x2或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给药方法:氨磺必利由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利培酮由西安杨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氨磺必利的起始剂量200mg/d,第3天后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逐渐加量,剂量范围为200-400mg/d,利培酮初始剂量为1mg/d,根据疗效及副反应调整剂量,剂量范围为2-6mg/d,连续观察12周,治疗期间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及电休克,确有严重焦虑及失眠者可合并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有锥体外系副反应者给苯海索。
2 结 果
2.1 氨磺必利组及利培酮组疗效比较 氨磺必利显著好转32例,进步5例,无效3例,显效率80%,有效率92.5%;利培酮组分别为32、4、4例和80%、90%;两组均有显著疗效,两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 见表1。
2.4 两组治疗前后TESS总分比较 见表3。
3 讨 论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是由于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DA)功能亢进所致[1],而阴性症状则与额前叶多巴胺活动性下降[2]及5-羟色胺机制有关。高剂量主要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低剂量主要阻断突触前D2/D3多巴胺能受体,对阴性症状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均能有效缓解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利培酮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EPS,泌乳、体重增加,而氨磺必利组少见。
利培酮目前已成为一线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好,副反应轻。本研究结果提示,氨磺必利治疗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且副作用较利培酮少,对症状的改善彻底,EPS发生率低,无其他严重副反应,并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快,故可作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4-205.
[2] 汤慈美,主编.神经心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