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之花也开在小学数学的田野上
2013-04-29郑鑫
郑鑫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并且瞬息万变,如何在这样的社会立足,值得我们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不断地获取新知。阅读是人类吸取新知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说起阅读,人们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语文阅读,其实数学也需要阅读。一些小学生在考完试后总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题我会做呀,只是粗心,题目没注意看。”可见,在我们小学数学的学习中,阅读是很有必要的。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呢?笔者就小学数学阅读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数学阅读是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从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数学材料(数学文本、符号、图形、数学语言、数学活动、数学过程)中获取意义,建构数学方法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是初步思考的结果,是学习的内驱力,是继续探索的源头。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教师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师板书“角”,问:你认识这个字吗?生:认识。(马上)师:在生活中哪见到过?生1:黑板上有角。生2:书本封面上。……师:(手上拿三角板)我手上有角吗?你能指出来吗?生1指尖尖的点,生2指2边,2种答案都有小朋友同意。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角,导入新课。再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当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周长”。你看到这个词,有什么想了解的吗?让生先思考,看看有什么疑问。生1:什么是周长?生2:什么东西有周长?可以怎么计算?……让孩子带着疑问和不确定开始阅读课本。
二、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阅读
就是边读边让学生画一面、做一做、写一写。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在“动”中读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级可以抓住关键字句,理解题意。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练习四中,人工野鸭岛去年有35只野鸭,今年比去年多28只。今年有多少只?在读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找关键字句,“比……多”圈起来,问自己谁多,谁少,然后在进行解题,思路就清晰多了。又如在线段测量过程中,学生先动手测量,在读课文“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这句话时,让学生根据操作经验找出关键字眼“0刻度”,进一步加强理解。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 例如“过一点画一条线段的垂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垂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过一点画一条线段的垂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过一点画一条线段的垂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三、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数学内容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区别,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进行阅读,能够突出重点,排除干扰,达到对知识深刻的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防止知识的混淆,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在概念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正话反话等形式,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把“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与“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进行比较。在学生认识钝角的知识时,把“钝角都大于90度。” 与“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进行比较。学习圆的周长时,将“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 帮助其理解之间的区别。
此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易混点”,设计“姐妹题组”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经历过程,强化体验。如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相似的题目同时出现:(1)要修一段长625路,前5天修了12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2)要修一段长625路,修了5天,还剩500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这类题目看似相同,而实际上在题意和解答方法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教学时,可以学生多次阅读,再比较这两题的区别,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析出各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数学阅读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要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于一朝一夕,而不是流于形式,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附小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