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学生——从关注学生的起点开始

2013-04-29徐红良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统计图起点分层

徐红良

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能让学生亲近我们就是我们教学成功的法力,而心灵的相通是要以读懂彼此为基础的。读懂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前提,只有读懂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我们教育的优势。

在一次绍兴市领雁工程的脱产培训实践中,教研院推出了领雁工程学员的课堂展示活动。我所在的鲁迅小学实践组也推出了两堂课,为了更出色的上好这两堂课,我们进行了分头试教,由于我们同一个学校的蒋月红老师也要上课,我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她一起磨课的一员。

蒋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六年级《常见的量》的复习,在秀水小学展示的那一天,她所讲的课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蒋老师在梳理过程中,有扶到放,教给学生自主整理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但没有想到,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没能在同桌合作的前提下,将自己选的一类量整理完成,都出现了没写全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蒋老师不得不沉下来,将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了在继续下面内容的教学,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在这节课之前如果我们能做一下课堂前测的话,可能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会更多地考虑孩子的起点问题,效果自然会更好。”

回想蒋老师的前三次磨课的经历,更加证实了关注学生的起点是多么的重要,作为老师真的要做一个有心人,去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起点。第一次和第三次在鲁迅小学展开的,同样是第二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原来,鲁迅小学的孩子在整理的时候,在整理完常见的量的同时,课堂上还纷纷提出了不常见的量,有些真的我们老师也搞不清楚,但孩子们提出来了,在课堂主干上生出了许多的枝丫,而花了时间。第二次试教是在镜湖小学展开的,同样的环节,自主整理,该出来的也出来了,也没有出现不常用的,也有遗漏的,但不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应该的状态”,也要重视学生“现实的状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好心人”,更要做学生学习的“有心人”。读懂学生很重要,让我们读懂学生,从关注孩子的起点做起。

通过观摩人家的课堂教学,也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真切地感受到在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时,自己也老犯考虑不周的错误。由于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而老师以试教中出现的问题不断重复在另一个班级学生的身上,自然使得自己的教学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而且实际教学中固守教学预设,不能敏锐地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教学中一度成为了无味的“咀嚼”。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

了解学生,对症下药,是抓好教学的前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是以前教过的学生,那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就比较了解;假如新接一个班,或者借班上课,对学生还很陌生,就需要多花时间深入了解学生了,理论上采用知识水平测试、问卷、访谈等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但是,现实的每一堂课的教学行为不可能去这么做,也没时间让我们这么做,不可能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来个知识水平测试、问卷或访谈,那根本不切实际。

那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班级能及时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起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没接触学生前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想方设法备备学生

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教师不妨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自学?哪些内容需要相互交流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的起点。而这些准备工作就需要我们教师花足够的时间,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细心加耐心的去完成。

二、接触学生的开始逐步了解学生的起点

1、课前谈话。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教师可以提出与本课相关的一些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哪些学生掌握到哪种程度。

例如:鲁迅小学的王丽娜老师在教学二年级《四边形》认识的时候,课前就进行了一个摸奖游戏,让孩子在盒子里摸图形,摸出正方形和长方行就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分别奖励巧克力和棉花糖,学生兴趣很高,同时王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起点:你想摸到什么?有窍门吗?你是怎么摸到的?这样一来,在很放松的轻快下,学生说出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为新课做了准备。

2、新课引入。例如:上虞名优教师叶柱老师在执教四年级《折线统计图》时,新课一开始就关注学生的起点,“早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统计图,四上年级我们也学过一种统计图,请看大屏幕,这可能是一幅关于什么的统计图。不仅复习了学生的旧知,还为引出新知做了铺垫。

3、提问和评价分层。(1)提问分层,老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分层实施,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触及,都动起来,做学习的主人。(2)评价分层,老师要对每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的、客观的、不同标准的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评价时也要注意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上课时由于采用了分层推进,分类指导,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完成不同的作业,并给予评价。那么在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中下生应以鼓励为主,并可适当地降低标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让其树立信心;对中上生要求稍高,如“说说你的理由”,并给予肯定。这样就可以使几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山高水长,任重道远,新课标给我们新的方向。希望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不再为学习和成长焦虑,希望我们可以自信地对我们的学生说;“在这条路上有我懂你。”

【作者单位:绍兴市镜湖小学城北校区 浙江】

猜你喜欢

统计图起点分层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有趣的分层
我的“新”起点
新年的起点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