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艺术体操体能科学训练方法
2013-04-29傅明玉
傅明玉
艺术体操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练习,能发展柔韧、力量、协调、灵巧等身体素质锻炼健美体态和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对身体的全面发展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还可以培养节奏感、优美感,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5—12岁的少儿时期正处于儿童发展的幼儿中后期,这个时期是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节奏感、美感自然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符合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的艺术体操练习,可以培养和提高少儿的形体美、心灵美、音乐美的感受力,塑造正确的、优美的身体姿态。
一、小学开展艺术体操项目的训练理念
小学开展艺术体操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为终身体育服务。这就决定着,组织小学生参加艺术体操的训练和比赛也仅是课余活动的一种方式,如何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训练效果,并能与少儿体校的运动员们进行同场比赛,是学校教师思考的重点和难点。
从艺术体操规则中可以看到,一套动作是由徒手动作与器械动作结合产生的,一套动作难度主要是通过不同性质的跳步、转体、平衡、柔韧、波浪,以及某些技巧动作和舞蹈步伐等动作来体现的。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能,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重中之重。
二、少儿艺术体操项目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
少年儿童的骨质柔软,软骨成分及骨组织内的水分都较多,不易骨折,柔韧性良好。根据这些特点,主要以发展柔韧、速度、协调、灵敏等素质为主,练习内容和次数要合适,少做局部负担过重的发展力量的动作,以免影响少儿今后技术的发展。每次课的安排内容力求分配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她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制定各项体能计划时,可以进行全面的柔韧训练、发展腿部力量、提高腰腹肌力量、加强节奏感及动作协调等素质训练。
1、全面的柔韧训练。由于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要求躯干的基本姿态是直立挺拔,全面的柔韧训练时主要是对全身肌肉进行等张力训练。经过系统的训练,可使肌肉线条修长,避免肌肉向横向发展或成块状的形态;通过练习使运动员获得专项所必须的基础技能。
(1)徒手柔韧训练。徒手柔韧训练包括三面叉、桥、肩、胸、胯、膝盖、脚背的柔韧练习。可以直接做桥、叉的练习。腿可以耗、压、利用外力拉压等;再用踢、弹、控等等,这些要作为每天的训练内容。
(2)利用器械的柔韧训练。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马、把杆进行正压、侧压、后压的韧带拉伸练习及体前屈、体侧屈、下腰等发展胸腰部、腿部柔韧性;利用绳、橡皮筋等进行肩关节柔韧性的练习。
2、发展腿部力量。跑是体现灵敏、协调,培养速度的基础练习,是提高身体各部位能力以及内器官功能的良好措施,是提高腿部爆发力和弹跳的基础。如:慢跑、加速跑、变速跑、高抬腿跑、文叉步跑、前踢后踢跑等等。利用把杆,借用芭蕾舞的训练手段和方法,结合艺术体操的踢腿、控腿、下腰、起踵等基本动作和专项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肌肉用力的方法。注重腿部力量的练习,加强膝踝关节小肌肉群的力量,为立体、转体、平衡能力、腿的控制能力及特定的姿态和专项的柔韧、灵巧等素质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3、腹背肌练习。少年儿童的身体特点是腹肌松弛、胃大、腹部大,容易产生不良身体站立姿势,如站立塌腰挺肚等。可进行提踵深呼吸、仰卧起坐、两头起、仰卧举腿等的练习,提高腹背肌的力量。
4、加强节奏感及动作协调等素质,其中包括基本舞姿,控制练习,建立方向概念。
步伐:基本的步伐,如柔软步、足尖步、弹簧步、弓剪步、变换步、华尔兹步等最基本的舞步。
身体波浪:旋转下腰等练习、摆动、平衡、侧倒、松弛练习。
跳步:简单的小跳、中跳、跨跳、接环跳、吸腿跳等。
转体:要从两脚的平转开始练习,然后过渡到单腿支撑白吸腿转体,四位开始的转体。
技巧动作的练习:不经过头或经过头的滚翻,仰卧向后的滚动,经过过渡支撑的翻转,经过单臂支撑的转体、前后胸翻、跪顶起等。
通过这些练习的内容,加强少儿的节奏感和空间感觉能力,训练时可以需要编成小串动作、组合动作或徒手套路动作来进行。训练要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恢复措施
1、生理性机能恢复。合理的作息制度,是消除运动后的疲劳的保证。尤其在比赛期间,队员们应严格遵守规定的作息制度,注意饮食卫生,提高睡眠质量。少儿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大运动量训练时需9-10小时。
2、医学生物学恢复。
(1)合理的营养。根据队员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如长运动后的能量补充,蛋白质的储备,以大运动量后的盐份补充,这些都能加速机能恢复速度。
(2)恢复性按摩。适量的按摩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少儿可采用队员间的相互按摩的方式进行积极的放松。按摩可促进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转化,使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絮乱消失,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消除训练中比较常用。
3、心理学恢复。
运动结束后,通过语言、诱导、暗示等方法,消除神经紧张和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的恢复。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