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3-04-29阎文柳

广西教育·B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

阎文柳

【关键词】合作课堂 教学设计 理论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23-03

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师生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数学合作课堂教学强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体会、感受与理解。在合作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此,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合作课堂教学要以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为先导

合作课堂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策略。能否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为教学提供合理的方法策略。有鉴于此,在实施合作课堂教学模式之前,必须掌握一些合作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一)合作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

1.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

2.心理学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和学习动机理论。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它是基于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源出于教纲教材,针对学习内容而设计。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数学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如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归纳、讨论、反思等,呈现多样化的形式。

导学案的编写应遵循八大原则:同理原则、自主原则、生活化原则、搭桥原则、策略原则、合作原则、问题化原则、学科化原则。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框架应包括:学习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当堂测评。学习过程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其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课前学习。1.学习要点;2.知识回顾;3.问题思考。第二部分:课堂学习。1.问题探究;2.总结归纳;3.知识应用与拓展。第三部分:当堂测评。第四部分:课后学习。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能力、方法和活动经验的重要渠道。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对于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通过合理组织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都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小组建设的方式:一般采用六人一组,科学划分,合理搭配,成绩均衡,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的效果。

(四)组织课堂教学互动的技巧

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更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合作课堂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关系的拓展上。生生互动是影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合作课堂把这种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互动的方式包括创设交互情境,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情境,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开展合作课堂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捕捉交互时机、疏导交互冲突的能力,熟练掌握疏导交互冲突的方法和策略,才能适应合作课堂的需要。

二、初中数学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是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课堂数学教学应建构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基本程序

(二)教学环节阐述

①课前导学

导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预习思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阅读感知。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的重难点,弄懂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知识要点,初步理解学习内容。

(2)尝试解决。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尝试解决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

(3)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疑问,应鼓励学生提问。

②小组合作

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都是经过观察、实验、比较、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形成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获取新知。

(1)创设情境。课堂上教师要把凝练的知识“活化”,把实际问题或数学的本质问题,创设成为生动、形象、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交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就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和互助学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认知的任务也得以完成,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加强。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交流学习,小组得出了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小组展示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③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是教学重点问题的解释,难点的释疑,学法的指导;是学生在学习中从感知、感受到感悟,升华理解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获得能力提高的过程;是学生分享合作学习成果,形成合作交流方式、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塑造人格思想的重要学习过程。

(1)小组展示。小组代表面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学习成果可以是问题的答案,问题的分析、思维、解答过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2)评价反馈。在小组展示成果的过程中,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得到进一步交流,在探索中质疑、完善,纠正错误,消除混淆,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学生在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建立平等交流、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

(3)总结提升。教师精心点拨,在学生探究发现数学知识和规律的关键点上及时延伸,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元知识深化、拓展,提升学生的元认知。

④反思检测

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反思检测,能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自我检测与评价能力。

(1)当堂测评。通过精选的练习题,让学生自我测评,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分享成果。鼓励学生开口,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本节课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收获和学习困惑。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技能与心理基础。

(3)课后作业。精选课后习题,使学生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中的《10.2 直方图》,本案例针对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班级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知识回顾,创设问题情境。(PPT演示)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来描述数据?

2.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3.这是本班全体学生数学期中素质检测成绩表(表一略),表中的最高分是

,最低分是 。

4.这是本班学生数学期中素质检测成绩统计表(表二略),在表中,将总分100分进行分组:每 分为一组,共分成 组。

5.这是本班学生数学期中素质检测成绩条形统计图(图略),图中各分数段的学生有多少?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生熟知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个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参加比较合适?

1.以下问题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方法。

问题一:已知63名学生的身高数据,身高最高的是多少?最矮的是多少?最高和最矮的相差多少?

问题二:这63名学生的身高在哪个范围变化?

问题三:怎样选择才能使被选的40名学生身高比较整齐?

小贴士: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即在哪些身高范围的学生比较多,哪些身高范围内的学生人数比较少,为此可以通过适当分组来整理数据。

问题四:分组整理数据时,选择的组距是 ,组数是 。

教学设计意图:合作探究过程是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探究交流,合作完成导学案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课前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在课堂上对未解决的疑问进行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小组共同得出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问题四是小组探究讨论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小组探究的结果,组织学生就选择组距和组数的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对比加强学生的理解。小贴士是针对导学案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或关键问题,为引导学生思考而设。

(三)精彩展示

成果展示主要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台(或小黑板)进行。以下是学习小组展示的内容:

解:1.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 (cm),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 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

按合适的组距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组距为 ,那么可将所有数据分为 组。

小贴士:分成多少组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组数。

3.列频数分布表。(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图略)。

小组1的解法:利用给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框架图,以身高作为横轴,以频数/组距作为纵轴,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小组2的解法:利用给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框架图,以身高作为横轴,以频数作为纵轴,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小贴士:小长方形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

教学设计意图: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和简化解题过程,教师在导学案中列出频数分布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唱票完成频数分布表,在共同完成频数分布表的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意义。画频数分布直方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给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框架图,以身高作为横轴,以频数/组距作为纵轴。在小组探究合作完成的过程中,学习小组有了不同的解法。

对于出现的两种不同的解法,教师引导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两种解法各自的优点,通过讨论点评,解释了小组1的解法中的难点问题: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小长方形面积表示频数。

四、合作课堂中学生的体会

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验阶段,我们采用不记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对合作课堂持赞扬和支持的态度,但也有个别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仍然认为是有代表意义的观点。

学生1:自从合作课堂这个教学模式开展以来,数学课上,同学们显得比以前更积极了,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在小组里,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传统课堂所缺少的,现在,合作课堂做到了。

学生2: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更多的讨论时间,能更加深入到数学中,窥探数学的奥秘,这意味着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我们能记得更牢。合作课堂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思维空间,让我们思考数学问题,并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共同进步,多亏了合作课堂!

学生3:合作课堂课前要完成导学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上课时让同学叙述解题过程,很花费时间,而且很多学生语言表述也不清楚,比较繁琐。数学逻辑思维还是由老师来引导比较好。

五、实施合作课堂中教师的体会和存在的困难

(一)合作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体会

1.合作课堂以“教改”为平台,改变的不仅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根本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甚而是教师团队的思维模式、学习模式和工作模式。

2.合作课堂以问题为核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动力。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3.合作课堂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快乐和自信中学习。

(二)在合作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由于缺少教学资源支持,教学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在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导学案和制作教学课件,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也会增加学校的经费负担。也有教师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本,没有必要再去编写导学案。另外,如何合理分配合作讨论、展示点评的时间,以及如何让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一直困扰着部分教师。

综上所述,合作课堂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但仍存在诸多困惑有待广大教师共同探讨,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责编 易惠娟)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
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的教学设计
基于电子白板的《电流和电源》教学设计
以实验为基础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