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校园合唱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3-04-29张瑗峰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音准排练声部

张瑗峰

合唱是一种群体歌唱的多声部艺术表现形式,是初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但目前中学生的合唱观念普遍淡薄,多数学生认为齐唱就是合唱,缺乏对于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成功合唱的经验。加上平时多忙于文化课学习,不能进行系统的训练,往往是临近比赛才匆忙组队,合唱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如何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合唱训练,一直是笔者思考和探索的重点。现结合日常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重视基础训练

1.重视合唱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基础训练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载体,是学习和传承音乐的基本工具。鉴赏音乐、歌唱等都需要运用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因此,识谱教学是合唱教学的重要内容。每次练唱要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练唱时不要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多个声部的曲调都唱会,然后分头进行声部独立练习,最后再进行合唱练习。在合唱训练中,识谱练唱方式要尽可能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

2.重视听觉辨别力和调整声音的能力

在合唱训练时,很多教师都会碰到一个头疼的问题——多声部音准;分声部唱得准,合起来不准;主旋律声部唱好了,其他声部又出问题。因此,在日常排练中要坚持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训练。首先从完全协和音程开始模唱、构唱,逐渐加入到不完全协和音程,最后到不协和音程,学会去听辨和声音程的性质,锻炼学生灵敏的听觉。然后是和弦训练,在唱歌谱时,找出稳定、饱满的主和弦,从而在合唱中听辨出自己所唱声部旋律音高,不跟着其他声部跑,由此逐渐建立合唱队员的和弦概念,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

3.重视乐感的培养

乐感包括音准、节奏、旋律和律动,有乐感的歌唱能更好体现作品的音乐性。节奏感是节奏的稳定感,随节奏变化表现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合唱排练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在演唱的时候,多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同时运用“轻声高位”的歌唱方式,要求学生做到音准、节奏的准确以及各声部音量的均衡,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重视合唱技巧的训练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在训练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做到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部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引导学生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轻声”的合唱训练,能够有效地克服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养成正确的发声方法。

2.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

歌唱状态在合唱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会贯穿整个排练过程中,尤其在反复训练吸气、保持、呼气的过程中,易出现机械、呆滞的状态,需要注意克服。在合唱训练中,一方面对于“打开”“竖起来”等抽象的专用术语,要引导启发学生用“闻花香”“微笑提面颊”等外在方法去感受。另一方面要注重引导学生克服喊叫、喉音等坏习惯。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变声期,声带发育不成熟,较为柔嫩,当唱高音时,如果不用假声,就会使声带受伤,嗓音损坏。因此还要注意真假声结合训练。

三、重视二声部及多声部的训练

我认为,对一般水平的合唱队来说,应先练唱低声部。因为就一般合唱来说,高声部是旋律声部,比较流畅动听,好记、好学,音量也容易发挥,唱起来比较舒展。而低声部旋律,流畅性差一些,难学难记。实践证明,学一首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中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学得快、记得牢。所以,我们采取先难后易、先入为主的方法,就是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的训练。只有两个声部都互相了解对方声部的旋律,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现在学生的学习时间很紧,这要求教师在排练的过程中制订详细的训练计划,每次排练都要解决一定的问题,每次都有新成绩,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排练的热情。

四、重视歌曲的艺术处理

要提高合唱水平,教师必须注重对合唱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一是要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及风格。在各声部分别试唱的过程中,就应进一步分析作品的感情,这一过程还要注意歌曲的强弱、渐强、渐弱……做到生动准确地表达全曲的思想感情。二是应准确分析歌曲的高潮布局,使演唱达到最佳效果。平铺直叙式的演唱不是感人的艺术,我们应该在熟悉分析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处理,力求在速度、节拍、感情上,使声音和谐动听,从而取得最佳的合唱效果。

我们要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有限时间内尽快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音准排练声部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两个大忙人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