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

2013-04-29孙长武武志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孙长武 武志鹏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我省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19-001

“健康第一”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也标志着学校体育理论上的又一个进步。为了适应时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拟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标准、教师队伍建设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为高校体育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为尽快构建河北高校“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三所学校大一年级大学生500人,其中男子300人,女子200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与高校体育教学相关的书籍、报刊和杂志,获取有力的论据资料。

2.2专家咨询法。向体育界部分知名专家、教授咨询与高校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探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2.3问卷调查法。对全体受试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有效问卷为4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2%和96%。

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获取相关的图表资料。

二、结果与讨论

1.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为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高校体育应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指导和规范高校体育各要素和各环节的改革,使之顺利地与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接轨,并纳入终身体育、生活体育的轨道。同时还应突出高校体育的特性,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学习注重理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实用性的特点,并充分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渴望,促使他们的技能的提高为其娱乐交往服务,使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学生追求体育文化的要求服务,使健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为学生自主设计、自主锻炼、自主评价服务,使身体的形成为学生健康、学习、生活服务,使大学体育教育与学生实际需要贴近,使体育教育的目标具有个性,使学生不仅懂体育而且也喜欢体育。

2.健身性与技能性项目将成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程的主流,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对课程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提出来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学校体育目标的贯彻,还直接影响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高校学生运动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再者体育课时少,因此应多选择同学们喜欢的、难度较低的、能够满足他们健身、娱乐需求的集体性项目作为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文对“活动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要提高学生对体能性项目的兴趣,则需要对其进行改造,既保持这些项目激烈竞争、团结协作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感”的有效手段,又要具有健身、娱乐的功能,例如,低网排球、软式排球、低栏篮球、三人篮球、小场足球、球类游戏、健身走等项目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改造而来。因此,活动课程的设置应从学生的兴趣与实际需要出发,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的健康。

3.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与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是我省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方向。所谓体育教学组织,是指为了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面向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应确立终身体育为指导,多种教学模式并存的走向,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主。未来随着我国高校真正实现完全学分制,将引起体育课程的重大变化,一是必修课减少,选修课加大,活动课增多;二是逐渐俱乐部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特长。

4.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评价标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7.6%的同学认为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因为以往在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显性指标”(高度、远度、时间等),而很少关注“隐性指标”(意识、兴趣、态度等),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仅仅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而未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健身”效果。在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两部分。现有评价体系之所以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显性指标”容易定量化,而“隐性指标”定性的成分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未来我们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对“隐性指标”的评价。此外,在具体实施评价过程中,必须摆脱传统的绝对标准评价模式,应重视学生努力的程度、进步的幅度、提高的难度等因素。

5.师资流动是河北省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可行性途径。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师资本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而目前的研究表明,中青年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所占比重较低,仅为19.5%,同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人员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期计划体制形成的封闭、僵化的师资管理体制和教师队伍建设造成的。

三、结论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标准及教师队伍人员结构,已经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议进行相应改革。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大选修课所占比重,同时筹划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兼顾“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个方面;此外,促进师资流动是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的可行性途径。

2.在以“健康第一”为口号的素质教育下,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正面临着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变,要顺利地尽快完成这个转变,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自己喜欢的健身方法,使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刘绍增,邢文华.新中国学校体育5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9

[2]林志超,季克异.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冯岩,陈凤英,金连坤等.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0,(4):31-33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