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3-04-29赵国华
赵国华
摘要: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说依然较为普及。这种情况下,学生依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环境中,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适应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本人提出了学导式教学方法。学导式教学法突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自学一解疑一导学一演练"四个环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导式教学法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提出教师的指导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学导式教学法;数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189-01
21世纪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进而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据我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研究,加上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学导式教学法"可以成为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所谓"学导式教学法"又称"自学辅导法",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步骤是:自学——解疑——导学——演练,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成为高效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学导式教学法"呢?
1 通过自学,使学生对每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导式教学法"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学习目标自学,从而使学生对每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学生在自学中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作出记载,从而减少课堂学习时的盲目性,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我在进行相交弦定理的教学时,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①基础知识,记住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②基本能力,会运用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计算和证明。③实践能力,经历定理的探究过程,发现有关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有位学生这样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A、旧知识复习①怎样证明四条线段a、b、c、d满足ab=cd?②怎样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B、新知识学习①相交弦定理及证明(过程略);②推论(略);③例题学习(过程略)。C、完成课本练习D、存在的问题①推论如何证明?②证明等积式有什么规律?
2 讨论解疑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学导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变以往的数学教学信息单向交流(教师→学生)为多向传递(教师?学生?学生)。对数学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师生之间讨论,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学善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上面这位学生自学中存在的两个问题,①推论如何证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讨论就可以解决;②证明等积式有什么规律?教师点拨,学生总结得出:等积式 先变为 比例式 后证明 三角形相似的规律。
3 导学提高45分钟的教学质量
"学导式教学法"主要导学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或教师设置的拓展题(一般是变式题或历年中考题),并以学生喜爱的、直观的、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以趣激学。做到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趣更浓;课结束,趣犹存。从而减轻学生数学学习中过重的思想负担,使学生对课外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可拿到课堂上完成,进而减少课外负担。例如,上面这位学生的课本练习题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讨论完成。教师在导学中,对变式题用运动的观点和直观的教具演示,并借助多媒体提出问题。本节课中,教师导学时可问①圆中两弦,除了相交这一情形外,还有那些位置关系?(延长线相交或平行),对于其他情形有什么结论?②若圆中三条弦相交于同一点,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两线段之积是一定值,这一定值是多少呢?
4 演练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知识
"学导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将所讲内容设法让学生当堂练习,并把题目分为"必做题"、 "选做题"、 "闯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当堂练习题教师提前要在学案上印好,要求学生采用测试形式完成,做完后教师批阅学习小组组长的,组长交换批阅组员的,并给各小组加分以示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学导式教学法"继承和吸收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合理因素,进一步改变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重点落在学生的学上。把全面开发学生智力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学导式教学法"比较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来源于教学实践,有植根于教学实践,他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果能将它一丝不苟地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必将使教师在数学中"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
[2] 田万海. 《数学教育学》.
[3] 赵雄辉.主编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5] 王长沛.主编 《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